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西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60 多年來,江西省博物館歷經八一廣場老館到新洲路館到贛江北大道新館。新館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館之一,以方盒為建築原型,寓意為寶盒,共6層,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

江西省博物館匯集了江西各地發現的珍貴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確立了常設展覽與臨時展覽相結合的陳展體系,由8個常設展覽和3個臨時展廳構成,全圖景展現江西大歷史格局和文化特色,高質量滿足新時代公眾多元需求。

江西省博物館是江西省文化新地標,兼備智慧型導覽等公共信息化服務系統以及學術報告廳、教育活動室、文創產品展示區等公共服務功能區,正朝著具有高水平文保能力和創新性服務能力的現代化智慧化博物館邁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省博物館
  • 外文名:Jiangxi Provincial Museum
  • 占地面積:約 40000 m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地點:江西南昌
  • 館藏精品:鹿耳四足青甑、伏鳥雙尾虎、凌氏釉里紅樓閣式穀倉
  • 現任館長:管理 
  • 設計院:江西省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 原館成立:1961年7月1日(老館開館)
  • 新館開放:2020年9月27日 
  • 建築面積:35000 m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西省南昌市
歷史沿革,館藏精品,基本陳列,綜述,盛世瓷韻:景德鎮陶瓷藝術名家捐贈作品展,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江西古代歷史文化展,紅色搖籃:江西革命史陳列,萬年窯火 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物華新詩:贛鄱非遺展,展覽活動,學術研究,集刊,研究成果,主要領導,參觀須知,景區熱度指數,所獲榮譽,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歷史沿革

歷史事紀
新中國成立初
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原省科學館的基礎上,籌建江西省博物館。
1953年3月
成立江西省博物館籌備處。
1957年7月
在南昌市八一廣場南端建造陳列大樓。
1961年7月1日
江西省博物館正式開館。
1978年
江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改稱江西革命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改稱江西歷史博物館。
1981年
江西革命博物館和江西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併,仍稱江西省博物館。
1999年10月1日
江西省自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一項文化基礎設施——江西省博物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8年5月
江西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0年9月27日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2022年9月
江西省博物館亮相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博覽會江西展區。

館藏精品

江西省博物館主題收藏有5個,分別為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玉石、字畫;館藏景德鎮瓷器精品有121件。
江西省博物館
圈點紋假腹原始瓷豆
圈點紋假腹原始瓷豆
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
高13.3厘米、口徑14.7厘米、底徑9.9厘米
1979年清江縣(今樟樹市)吳城遺址出土
原始瓷質,胎骨灰白,內外壁施黃褐色釉。折沿,淺盤,喇叭形高圈足。紋飾簡略,足上部僅有凸弦紋;足中段紋飾密集,共分5層,上下凸弦紋,中間圈點紋,凸弦紋和圈點紋間飾習稱的“燕尾紋”。器物製作工整,造型雅致,釉層細潤,紋飾獨特。
江西省博物館
青瓷多足辟雍硯
青瓷多足辟雍硯
唐(公元618—907年)
高5.2厘米、直徑13.8厘米
1979年豐城縣洪州窯址出土
此硯圓形,硯面平出,周環圈槽,可以貯水。周圍下塑20隻蹄形足,邊塑一對斂口的管狀小盂,備插筆之用。器表面施褐色薄釉,設計別致,製作考究,是一件品味極高的文房用具。周代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四周有水,形如璧環,故名辟雍,後代常將那些硯面中部高起、周邊凹陷的硯稱為辟雍硯
江西省博物館
青花龍鳳鶴紋罐
青花龍鳳鶴紋罐
明·嘉靖(1522—1566年)
高22.0厘米、口徑11.4厘米、底徑10.3厘米
1958年南城縣洪門水庫益莊王夫婦合葬墓出土
直口,短頸,圓腹,底內凹。器面紋飾共三層,中間腹部主題紋繪四個連續的三勾蓮瓣形開光,開光內分別繪有龍、鶴、鳳、凰,並襯有各式雲紋。底中心青花雙行楷書“大明嘉靖年制”款。構圖飽滿,釉色白潤,青花呈色藍中泛紫,當屬官窯典型產品。
江西省博物館
綠釉鏤雕球形帶座香薰
綠釉鏤雕球形帶座香薰
清·光緒(1875—1908年)
通高8.4厘米
香薰上為球體,面施綠釉,下有烏金釉底座。球頂部貼塑5隻瑞獸,施淡黃釉,居中者口銜飄帶;球體以菱花帶紋分隔為上下兩層,各鏤雕四朵輪花,形如四個開光,開光之間也鏤空輪花;底部鏤空輪花一朵。造型小巧,胎體極薄,採用鏤空與貼塑結合,製作頗難,不可多得。
江西省博物館
伏鳥雙尾青銅虎
伏鳥雙尾青銅虎
商代(約公元前1600—1046年)
長53.5厘米、高25.5厘米
1989年新幹縣大洋洲遺存出土
立體圓雕,內空無腹底。虎抬頭平視,背直脊凸,腹部略垂,雙尾曲卷,背伏小鳥,尖嘴圓睛。面容奇異神靈,口張露齒,獠牙尖長,眉粗橫行,兩耳豎張,雙目圓凸,呈伏蹲欲縱之態。此虎體量大,形象生動,將虎的神性和人對虎的崇尚之情表現到極至。虎的外表透露出了威武、勇猛的神情,內中則藏匿著一種詭譎、仙逸的神氣。
江西省博物館
鹿耳四足青銅甗
鹿耳四足青銅甗
商代(約公元前1600—1046年)
高105.0厘米、甑口徑61.2厘米、鬲高39.5厘米
1989年新幹縣大洋洲遺存出土
甗,蒸煮器,由上部甑和下部鬲合成。甑中有箅,盛放食物,鬲內容水,器下燒火,蒸炊食物。此甗的甑鬲連體,束腰分界,內箅不存。立耳上各站一鹿。甑腹上部飾四組展體的環柱角獸面紋,鬲足袋滿飾浮雕獸面紋。甗體形制巨大,棄常見三足樣式而採用四足,穩定性好,氣勢雄渾,奇美詭異,有“甗王”之譽。除耳上立鹿外,整器一次渾鑄成形,表現青銅範鑄工藝。
江西省博物館
活環屈蹲羽人玉佩飾
活環屈蹲羽人玉佩飾
商代(約公元前1600—1046年)
羽人身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三環通長4.6厘米
1989年新幹縣大洋洲遺存出土
色呈棗紅。羽人採用圓雕成形,鏤雕與浮雕工藝相結合。頂冠高聳,嘴如喙狀,腰背羽翼,屈臂蹲坐。其造型包涵羽化登仙、勾通神靈的思想,是一件用於佩掛的具有禮器功用的重要玉飾。製作工藝令人驚嘆之處在於憑藉專用的掏雕工具將羽人後面多餘的玉料掏出了形狀、大小、粗細幾乎同一,又靈活自如,沒有絲毫縫隙的三個環環相扣的活鏈。活鏈不僅展示小料巧作大器的技巧,而且方便佩掛。
江西省博物館
鍍金荔枝紋銀帶板
鍍金荔枝紋銀帶板
北宋(960—1127年)
大:長13.5厘米、寬7.5厘米、厚2厘米 ;小:長6.0厘米、寬6.0厘米、厚1.5厘米。
1978年遂川縣枚江公社政和四年(1114)墓出土
帶板採用宋代流行的錘碟高凸花工藝。荔枝果枝葉、牡丹花紋為中淺凸花,荔枝果用半立體高凸花工藝製成後,再焊接在板塊上,層次分明,立體感極強,框線用夾層法鑲包,增強了其厚重的藝術效果。出土時革帶已腐蝕殆盡,現存的十三塊大小、形狀不同的鉈尾、方板、帶扣,存世的宋代鍍金銀帶板中,此帶板物主身份級別最高,時代確切,且保存較為完整。
江西省博物館
永和窯黑釉貼花圈點紋梅瓶
永和窯黑釉貼花圈點紋梅瓶
元(1271-1368年)
高20.1厘米、口徑2.8厘米、底徑6.1厘米
1980年永新縣禾川鎮古城址出土
小口,直頸,豐肩,腹直斜收,矮圈足外撇。器物裝飾奇特,先以剪紙圓圈分十層滿貼於施有黑釉的器表之上,再加施黃褐彩,然後揭去貼紙。經高溫焙燒後黃釉變化莫測,呈現出多譜色像,圈點映襯得格外艷麗。其裝飾手法新穎,表現效果奇特,存世數量極少。
江西省博物館
凌氏釉里紅樓閣式穀倉
凌氏釉里紅樓閣式穀倉
元·後至元四年(1338)
通高29.0、長20.0厘米、寬10.3厘米
1974年景德鎮市郊出土
隨葬冥器,分為上下二段塑制。重檐廡殿屋頂,圓柱,琉璃瓦。屋身中央板狀箱式結構,面門活動可拆卸。四周門廊微塑各種舞蹈、奏樂、侍衛俑共18尊。正面青花書寫對聯一副:上聯“禾黍豐而倉稟實”,下聯“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批“南山寶象莊五穀之倉”。兩側壁釉里紅書寫,左側“凌氏墓用”,右側“五穀倉所”。背面倉板上青花書寫159字墓志銘一篇,物主凌氏為景德鎮長薌書院山長凌穎山之孫女。整座穀倉雕塑精微,栩栩如生,集釉里紅、紅釉、青白釉、青花四種高溫釉於一身,可謂世之孤品,國之瑰寶。
江西省博物館
商雙面神人青銅頭像
商雙面神人青銅頭像
通高53、銎長8.5、銎徑4.8、角高20.6、管長5.5、管徑6厘米
-
它是現存唯一的雙面青銅頭像,上管下銎(qióng),管銎相通,頂上圓管可插羽冠,下部方銎能裝木柄,與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相通。
江西省博物館
木葉紋盞
木葉紋盞
木葉紋盞呈斗笠形,具有宋代盞的典型式樣,表面施黑釉,釉色渾厚滋潤,晶瑩剔透。
江西省博物館
西漢日月四神紋錯金青銅當盧
名稱:西漢日月四神紋錯金青銅當盧
尺寸:長28.0,寬4.5—9.0(單位:厘米)
出土:出土於西漢海昏侯劉賀墓
收藏單位:江西省博物館
簡介:最上方第一組中央為一隻奔跑的虎,下面分別是金烏代表的太陽和玉兔、蟾蜍代表的月亮;中間一組以交繞的雙龍為主要形象,一隻鳳鳥在其中口銜琅玕,雙足而立 振翅欲飛翅膀、尾部的花翎顯得分外華麗,下方還有一尾躍起的魚,動感十足;雙龍下方是第三組圖案,一隻鸞鳥佇立回首。
江西省博物館
△ 黑釉剔花折枝梅紋梅瓶
 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厘米,口徑5厘米,足徑6.8厘米。
 瓶小口,圓唇,短頸,豐肩,腹部下收,足內凹。通體施黑釉,外壁剔刻折枝梅花,紋飾部分露黃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畫,裝飾效果極強。
江西省博物館
北宋時期的注子注碗
北宋時期的注子注碗

基本陳列

綜述

江西省博物館藏品 3.4萬餘件。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歷代陶瓷器數量最多,如商周時期的印紋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紅瓷器以及明清時期的粉彩、五彩、鬥彩瓷器等。洪州窯吉州窯景德鎮窯等名窯的產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還有1975年九江縣出土的唐代鍊形神冶瑞獸紋銅鏡,1979年貴溪仙水岩出土的東周黑陶雲雷紋獸首鼎,瑞昌碼頭晉墓出土的西晉洪州窯青瓷豬圈,1986年贛州七里鎮窯出土的宋代七里鎮窯鼓釘紋罐等一大批金銀器、青銅器、玉石器和古字畫等藏品。
江西省博物館展品中還有五四運動時期出版的《新江西》、《紅燈周刊》(趙醒儂主編),以及蘇區石印本《共產黨宣言》、黃公略、滕代遠贈送給地方幹部的銅墨盒、 萬太縣曾招秀送丈夫當紅軍的獎牌、 鑄有“打倒帝國主義” 字樣的地雷、印有“紅軍勝利萬歲”字樣及鐮刀、斧頭、紅軍行軍圖案的青花瓷碗、解放軍橫渡長江時使用過的航標燈等。

盛世瓷韻:景德鎮陶瓷藝術名家捐贈作品展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第一部分 陶藝沃土
2000多年的陶瓷史,600多年的御窯史。
百代匠師,孜孜以求,鍥而不捨,陶冶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敘說著大國工匠的傳奇。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千年陶藝沃土,塑出大國匠人的瓷魂匠韻,淬火千年,與世界相遇。
新時代,當“一帶一路”的倡議響起,景德鎮瓷藝名家弘揚傳承與創新的工匠精神,展現陶瓷藝術之魂,再創瓷苑美好未來。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景德鎮陶瓷文化底蘊深厚,文脈綿長,對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景德鎮陶瓷文化具有海納百川、地承萬物的非凡氣勢,具有勇於改革、求新思變的文化品質,具有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特徵,具有不忘初心、世代相傳的陶藝基因。
鴉片戰爭後,景德鎮瓷業生產處於蕭條時期,但文人畫工們仍孜孜追求,在陶瓷裝飾技法上推陳出新,開創了淺絳彩、新粉彩等新品種。20世紀30年代前後,以王琦為首的“珠山八友”成了新粉彩瓷畫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瓷畫作品將商品化、世俗化與藝術性融為一體,由陶瓷的裝飾藝術轉向陶瓷繪畫藝術,將中國陶瓷藝術推向了更高境界。
在當代景德鎮這塊集教育、科研、生產為一體的陶瓷藝術天地里,不僅擁有數目眾多、實力雄厚的教育科研生產基地,而且開設了許多陶瓷藝人追求夢想的創意設計園,湧現出了一大批國家級和省市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專業教授、民間制瓷藝人和新生代瓷藝佼佼者。
第二部分 名家名作
當代景德鎮陶瓷名家們抱著對藝術的一片赤誠之心,面向生活,心想時代,在瓷藝領域中苦苦尋覓和挖掘新的視覺語言,創作出大量與傳統瓷藝不同的新穎而豐富的作品。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第三部分 品陶齋
分為三區塊:制瓷電子體驗區、陶瓷大師工作室、陶瓷大師作品展銷區。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第四部分 俊彩星馳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陶瓷是中國的發明,也是中國聞名於世的靚麗名片。當代陶瓷藝術根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新審視並深挖陶瓷本質和內涵,開拓成富有時代特色的個性化藝術形式,具有強烈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提供83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力作,它們汲取中國古代名窯的優秀裝飾技法,博古眾長,師古長新,通過泥的塑造和火的鍛鍊,幻化為精美絕倫的陶瓷藝術佳作,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風格,豐富了當代陶瓷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示了當代陶瓷藝術名家的風采。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江西古代歷史文化展

滔滔贛水,浩浩鄱湖,奇秀匡廬,逶迤五嶺。
位於長江中下游的江西,山水輝映、鐘靈毓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萬年以來,積極進取、包容創新、擔當奉獻的江西人將這片神奇的土地開拓成為經濟發達之區、人文鼎盛之地、文章節義之邦,譜寫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絢麗篇章。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文明之光——先秦時期的江西
最新考古成果揭示,大約在50萬年前,江西境內開始有了古人類活動,開啟了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存與開拓的序幕。
從陶器的創燒到野生稻的馴化,從逐水而居到聚落壯大,從以吳城文化為代表的青銅王國到吳頭楚尾、百越之地,漫長的先秦時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奠定了江西文化的根基。
昌大南疆——秦漢至南朝時期的江西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隨著秦朝統一的進程,江西地區被納入帝國版圖。秦漢時期,江西作為溝通中原與嶺南、閩越的樞紐,戰略地位得以提升,首次確立了獨立的行政區劃,獲得了穩定的發展空間。六朝時期,江西作為“國之南藩,要害之地”,成為江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之一。
雄起江南——隋唐五代時期的江西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隋唐五代時期,大運河的開通與大庾嶺的開鑿,人口的南遷與經濟中心的南移,使江西獲得了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這一時期,江西“土沃人庶,財賦孔殷,藝文儒術,斯之為盛”。作為政區的“江西”正式出現,雄起於長江之南,“朝廷倚為根本,民物賴以繁昌”。
鼎盛氣象——宋元時期的江西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宋元時期,江西進入全面繁榮的鼎盛階段,經濟富饒、人才輩出、文化昌盛、科技日新,是江西古代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江西的影響力輻射全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科技方面的所有突出成就,幾乎都有江西的“影子”。
放眼天下——明清時期的江西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明清時期,江西作為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延續了人才的興盛與文化的輝煌。江西士人積極參與朝政,治國安邦;商鎮林立,江右商幫遍行天下;科學巨著,文史鴻篇蜚聲中外。晚清,江西人順應時代變遷,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走上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紅色搖籃:江西革命史陳列

江西,一塊光榮而神奇的紅土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匯集於此,喚起工農千百萬,演繹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震驚中外;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秋收起義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號;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兩萬五千里長征從這裡出發;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組建了英勇抗戰的新四軍,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江西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25萬多人,約占全國烈士總數的六分之一,無名烈士更是難以計數。江西紅色歷史,風雲激盪,氣壯山河紅土地革命精神,跨越時空,光照千秋!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曙光映照
1919年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工人運動蓬勃發展,革命隊伍不斷壯大,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準備了條件。中國革命的曙光噴薄而出,江西人民的民主意識逐步覺醒,民眾運動逐漸興起。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軍旗升起
從1927年8月到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發動了數十次不同規模的武裝起義,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新局面,為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創建,以及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星火燎原
巍巍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江西各級黨組織在井岡山鬥爭的鼓舞下,先後創建贛西南、閩浙贛、湘贛和湘鄂贛等重要根據地,組建紅四軍、紅十軍、紅十六軍、紅二十軍、紅六軍團等重要武裝,極大地豐富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紅色中華
紅都瑞金,人民共和國的搖籃。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瑞金葉坪村宣告成立。這個紅色政權,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個工農民主專政的新型國家政權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管理國家政權、學習治國安民藝術的一次偉大嘗試。在極端艱苦的戰爭環境中,中國共產黨領導蘇區軍民積極開展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建設,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浴血堅持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奉命留在中央蘇區和其他蘇區的部分紅軍和游擊隊,在項英、陳毅和各地黨組織領導下,充分依靠民眾,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在戰略上策應和配合了主力紅軍的長征,為後來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抗日烽火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抗日救國的風暴迅速遍及江西,南方八省游擊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江西黨組織團結各方面的愛國人士,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敵後武裝鬥爭,在贛北、贛西等地同日本侵略軍展開了空前規模的生死較量。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迎接解放
1946年,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省愛國民主運動風起雲湧,邊界地區的武裝鬥爭蓬勃興起,有力地牽制和打擊了國民黨軍隊。隨著形勢的發展,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經過浙贛線追殲戰、湘贛戰役、贛南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盤踞在江西的武裝,給歷盡滄桑的紅土地帶來了勝利的歡歌。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山花爛漫
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淒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的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萬年窯火 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

江西陶瓷歷史源遠流長,既是萬年陶器創燒地,又是千年瓷都所在地。水、土、火在這裡交融,孕育了絢麗多姿的陶瓷文化,成就了中國陶瓷最輝煌的篇章。“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歷史上江西陶瓷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運銷世界各地,成為風靡全球、長盛不衰的熱銷商品。江西曆代陶瓷精品迭出、技藝萬千,體現了大國工匠的氣質與品格,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與風範。讓我們穿越時空,飽覽陶瓷藝術的視覺盛宴,領略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物華成器
陶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人類利用自然資源,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的一種新器物;瓷器脫胎於陶器,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燒造白陶和印紋硬陶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來的。
群山環翠、河網密布、瓷土資源豐富,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江西成為中國陶瓷生產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礎。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陶瓷源地(遠古至先秦)
江西既是世界陶器的起源地,也是中國瓷器重要的發源地。萬年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發現的距今約兩萬年的陶器,是目前所見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實物;鷹潭角山和樟樹吳城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燒造出了原始青瓷,是中國早期瓷器的重要創燒地。
青瓷神韻(漢唐)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在中國陶瓷史上率先崛起的是青瓷。至遲在東漢時期,江西已能燒造成熟青瓷。六朝至唐,洪州瓷以其釉色瑩潤、器型豐富、造型典雅、裝飾古樸深受時人喜愛,洪州窯成為中國六大青瓷名窯之一;青瓷窯場遍布贛鄱流域,江西瓷業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繁華似錦(宋元)
宋代是江西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時期,制瓷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窯場林立,名窯迭出。景德鎮窯、吉州窯、白舍窯與七里鎮窯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各具特色;產品種類繁多,異彩紛呈,名馳海內。元代,朝廷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磁局,專燒官府用瓷。青花、釉里紅等名貴品種創燒成功,引領中國陶瓷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瓷耀寰宇(明清)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明清時期,景德鎮是全國制瓷中心。官窯制度嚴苛,精益求精;民窯產銷興旺,官民競市。景德鎮瓷器通過海上陶瓷之路遠銷世界各地,“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是其瓷器產銷盛況的寫照。景德鎮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瓷都,中國瓷業由此達到歷史巔峰。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物華新詩:贛鄱非遺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之根、文化復興之本、文化自信之基!江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承載著贛鄱先民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是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園。
這裡有雅俗共賞的九江青陽腔、妙剪生花的瑞昌剪紙、載歌載舞的贛南採茶戲、精打細磨的蓮花打錫、名家輩出的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匠心獨運的萍鄉儺面具雕刻技藝……在這營造技藝上、舉手投足間、舞台實踐中,透射著“知者創物”“開物成務”的探索精神,立體凸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核心理念。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巧·鄉物·工藝
江西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譽,傳統工藝遺產豐厚,浸潤了藝人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進賢文港製筆有“華夏筆都”之譽,以“落紙如漆,萬古存真”而聞名四海的婺源婺墨,明版《十七史》、清版《古今圖書集成》等所用的上等鉛山連四紙,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婺源歙硯,還有各種藤編、竹編、木雕、雕版印刷等,都與生活息息相關,熔鑄了當地百姓巧奪天工的高超智慧。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妙·鄉音·演藝
江西,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撫州各種聲腔的“臨川四夢”演繹了湯顯祖這位國際文化巨匠劇作的經典精神。在江西目前活躍的戲曲劇種達33種,有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美秀嬌甜”的贛劇,有“高腔之祖”的弋陽腔,明代四大聲腔海鹽腔遺響的廣昌孟戲,有“南北時尚”的青陽腔,還有載歌載舞的採茶戲……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古戲台繁多,是“久看愈好”的“中國古戲台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足·鄉味·飲食
家鄉的味道是古樸的。江西萬年是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其稻作文化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
家鄉的味道是醇和的。“藥不過樟樹不靈,酒不到樟樹不香”!樟樹的四特酒被周恩來同志讚譽為“清香醇純,回味無窮”。崇義米酒、九江封缸酒、南城麻姑酒、李渡燒酒等等,酒逢知己,舉杯共飲,樂哉快哉!
家鄉的味道是甜蜜的。豐城凍米糖、九江桂花茶餅、鄱陽灌芯糖等,總是給人以留戀的回味。
家鄉的味道是綠色的。 “綠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馳名中外的婺源綠茶,“頂上綠茶”的遂川狗牯腦茶,人稱“六絕”的廬山雲霧茶、有“南葛北參”的美譽橫峰葛粉、營養豐富的高安腐竹……
家鄉的味道也有辣的。濃郁可口的南昌瓦罐湯、香辣有味的蓮花血鴨、辣味爽口安義黃洲宗山米粉,風情獨特。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濃·鄉情·節慶
節日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寄託的重要載體,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她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具有強盛鮮活的生命力。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基因,有助於凝聚鄉情、醇和鄉風,讓民眾生活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普天同慶的春節到處張燈結彩、歡天喜地,貼對聯,看花燈,耍儺神,跳儺舞,舞龍燈,玩獅子……熱鬧非凡。祭祀先人的清明節,賽龍舟的端午節,賞月餅和燒塔習俗的中秋節,登高而歌的重陽節……節慶里,處處見真情,處處見盛情,處處見溫情。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展廳

展覽活動

紅色搖籃——江西革命史陳列:江西省博物館2021年5月已開展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
2022年11月,江西省博物館舉辦了贛地寶藏2022——新時代江西文物成果展。

學術研究

集刊

研究成果

成果名稱
類別
第一完成人
刊物、出版社或授權單位名稱
年、卷、期、頁或專利號
《商代江南》
著作
科學出版社
2010年
《江西明代藩王墓》
著作
江西省博物館
文物出版社
2010年
《華林往事》
著作
彭明瀚
科學出版社
2010年
《明清景德鎮瓷器外銷概述》
論文
彭明瀚
錦秀文章出版社
2010年
《明清景德鎮制瓷技術向世界傳播概述》
論文
彭明瀚
《江南文史》
2010年12月
《江西新乾大洋洲陶器的類型學研究——兼談該遺存的年代》
論文
彭明瀚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試論臨時展覽內容設計的主要流程》
論文
葉蓉
《中國博物館》
2010年
《菲律賓所見明代民窯青花瓷的成就》
論文
葉蓉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明清景德鎮瓷業高峰的形成》
論文
劉昌兵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江西宋元時期銅鏡》
論文
王寧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
《元代青花釉里紅樓閣式穀倉賞析》
論文
王寧
〈收藏家〉
2010年第1期
《虎出大洋洲——江西新乾大洋洲商代虎文物賞析》
論文
王寧
《東方收藏》
2010年第4期
《江西明代藩王墓出土絲綢文物的清洗與保護》
論文
熊賢禮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經濟初探》
論文
彭舟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盛裝出土的大明王妃》
論文
馬健
《東方收藏》
2010年第1期
《乾隆青花五供器》
論文
尹青蘭
《收藏》
2010年第4期
《明洪武時期瓷器中的梵文裝飾》
論文
尹青蘭
《東方收藏》
2010年第2、3期
《出土玉圭:大明王朝恢復漢制的實物例證》
論文
陳建平
《東方收藏》
2010年第5期
《鳳舞金絲簪頭立:明益端王妃金鳳簪賞》
論文
陳建平
《收藏快報》
2010年第9期
《江西“五反”運動專題研究》
論文
劉祿山
江西當代史學玉研討會論文《集萃》
2010年1月
《論“南國絲路”的文化線路遺產價值》
論文
劉祿山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吉金片玉著王霸——“山西出土兩周時期文物精華展”擷英》
論文
劉祿山
《收藏家》
2010年第3期
《古代江西的外銷瓷》
論文
劉祿山
《東方收藏》
2010年第4期
《近代思想家黃爵滋兩方鹿鈕紫泥印》
論文
劉祿山
《收藏快報》
2010年第20期
《中央蘇區衛生防疫運動及其道德效應泛論》
論文
劉祿山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0年第5期
《郎世寧“八駿圖”賞》
論文
劉茜
《收藏界》
2010年第6期
《德興市銀山銀礦遺址初步研究》
論文
劉茜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江西紀年墓出土的龍泉青瓷》
論文
賴金明
《收藏》
2010年第5期
《程門父子與淺降彩瓷》
論文
黃華清
《景德鎮陶瓷》
2010年第2期
《江西省博物館收藏的幾件明清外銷瓷》
論文
萬水標
《景德鎮陶瓷》
2010年第2期
《談文物保管員的素養》
論文
萬水標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六朝時期的博弈之俗》
論文
羅衛忠
《南方文物》
2010年第6期
《關於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思考》
論文
羅衛忠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免費開放後博物館社會教育和服務工作的開展》
論文
沈農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茶的起源與傳播》
論文
高清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畫餘思索》
論文
張榕山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珠山八友藝術成就及其作品賞介》
論文
程慧寧
《江西省博物館集刊(一)》
2010年
《瓷藝丹青—景德鎮陶瓷館藏“珠山八友”時期瓷器精品展》
圖錄
江西省博物館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10年
《紅花墨葉—遼寧省博物館藏齊白石書畫精品展》
圖錄
江西省博物館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10年
《華風歐韻—景德鎮清代外銷瓷精品展》
圖錄
江西省博物館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10年
《千年雷鋒塔——雷峰塔暨浙江吳越佛教遺珍特展》
圖錄
江西省博物館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10年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館長
管理
黨委副書記、副館長(正處級)
徐長青
副館長
王寧、熊賢禮(2023年)

參觀須知

地址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票價
持有效證件換取門票,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大型團體參觀請提前一周預約,憑介紹信到館社教部登記參觀時間、人數等。
乘車路線
公車205路至中山橋站,2路、7路、8路、12路、18路、20路、27路、112路至中山路西口站下車,過中山橋往北150米即到。
小貼士
館方為保障文物安全和參觀環境雅靜,每天限定參觀人數5000人(上午3000人,下午2000人)。歷史館、革命館同時段限觀眾800人,自然館同時段限觀眾400人。
江西省博物館基本陳列向社會免費開放,按市場化運作的展覽(指館方引進的商業化展覽)除外。革命館一樓設有觀眾服務中心。
恢復開放
2022年4月訊息,為了滿足廣大市民五一假期的觀展需求,江西省博物館5月1日(周日)至5月4日(周三)正常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5.97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5.97

所獲榮譽

時間
所獲榮譽
2023年1月
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2023年6月
江西省博物館的大洋洲商代墓文物精品(伏鳥雙尾青銅虎、雙面神人青銅面具、鹿耳四足青銅甗、活環屈蹲玉羽人)、元代青花釉里紅樓閣式瓷穀倉、元代“陽平治都功印”銘玉印入選“江西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名錄。
2023年11月
江西省文化中心項目1#博物館項目入選2022~2023年度第二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