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改造社

1919年,“五四”運動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在北京愛國學生運動的鼓舞下,江西的愛國青年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向舊江西的黑暗勢力發起進攻,南昌的許多學校出現激動人心的牆報、周刊、月刊,各校學生和南昌學生聯合會經常舉行講演會、辯論會,反對軍閥賣國的示威、遊行、請願、罷課風潮連續不斷。年底,南昌二中學生袁玉冰和其他7位同學,準備建立一個思想主張一致的團體,初擬名為“鄱陽湖社”,取鄱陽湖能容納百川而終歸大海之意,要將南昌地區的學生運動的小洪流引導到全國學生運動的大海中去。後覺得定名“改造社”更能鮮明地體現團體的宗旨,徹底改造黑暗的舊江西,遂改名為“改造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改造社
  • 地點:江西
  • 屬性:非盈利
  • 性質:團體
組織創建,組織機構,主要活動,

組織創建

1921年元旦,南昌二中全校師生出外歡度節日,學校悄然肅靜。上午9-10時,第三區自修室9個青年舉行改造社成立大會,他們是:袁玉冰、徐先兆、黃在璇、黃家煌、黃道、劉軼、石廷瑜、熊國家、鄒秀峰。會議主持人為袁玉冰,他首先報告改造社的籌備經過,然後豪邁地說:“我們9個人如一家裡面的兄弟們一樣,在這裡過這個元旦,是何等的快樂!但我們要把這個範圍推廣,使成世界一家,世界上的人都是我們的兄弟。這雖是理想上的話,我相信終必有實現的一日。我們只有向著我們的目的去進行就是。”接著,大家紛紛發言,對袁玉凍的話表示贊同。“世界一家”成為他們共同的理想和抱負。會議還通過改造社的“簡章”和“規約”等。

組織機構

改造社是一個有宗旨、有目標、有政治主張的革命團體。它以改造社會為宗旨,最終目的是使黑暗的江西變成一個光明的新江西。改造社提出3條政治主張:一、發揚民主精神,消滅各種不平等制度;二、勞工神聖;三、與黑暗的舊社會作鬥爭,尋找真理。
改造社的要求比較嚴格,組織比較健全,凡世界人類能遵守改造規約、贊成改造宗旨者,經改造社員的介紹,多數通過,即為改造社員。
改造社先後設立出版部、教育部、調查部、演講部和研究部5個部。改造社的負責人稱理事,為袁玉冰。改造社的經費來源主要有以下4項:(一)人社金,每人1元;(二)常年捐,每年2元,分兩期繳納;(三)特別捐;(四)社外捐助。
改造社成立以後,社員陸續增多,到1922年發展到100多人。有名可查的除參加成立會的9人外,還有支宏江、楊柳、黃文中、丘秉銘、李穆、塗振農、劉意生、洪宏義、蘇芬、方銘竹、張悼陵、江宗海、汪群、汪偉、張石樵、黃湘陵、車馭卿、何基、崔豪、鄒努、方誌敏、邵式平、李蘭湘(女)、方芙鏡(女)、黃唐英(女)、鐘國輝(女)、楊天真等。他們大多數分布在江西各地,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甚至日本都有社員,大部分是學生和文化界人士。社址初設於南昌二中,後因部分社員去北京和上海讀書,1922年下半年在北京大學成立“總社”,南昌和上海分別成立“分社”。為了嚴格組織,1922年11月日袁玉冰提出改造社的8條“社規”,作為社旨的補充。這8條“社規”是:(一)積極地破壞不良的社會制度;(二)社員只能信仰主義,絕對不能信仰任何宗教;(三)對於民主革命的政黨,只能援助,不能加人;(四)社員須有一種體力勞動或精神勞動的正當職業;(五)社員不得為資本家的助手;(六)社員生活平民化;(七)社員不得有不良的嗜好,如嫖賭菸酒之類;(八)社員對於馬克思學說、社會學應該有研究、外國語至少懂1種。
1922年春,改造社社員方誌敏到上海找工作,認識趙醒儂。趙醒儂當時已經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並介紹方誌敏加人。這是改造社同黨團組織發生關係的開始。1922年秋,袁玉冰到北大哲學系學習,經李大釗介紹,也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天,趙醒儂、方誌敏、袁玉冰奉中共中央和青年團中央的命令,回江西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並做好建立黨組織的準備。基於改造社政治傾向的進步性和組織比較嚴密,他們決定以改造社作為團結江西青年的組織形式,從改造社中吸收先進分子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員。這樣,從1922年冬起,改造社實際上獲得黨的領導,因而在性質上發生了變化,由一個進步社團變成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
1923年4月,袁玉冰被捕,趙醒儂、方誌敏被迫轉移上海,改造社在江西的活動遂告中斷。以後江西黨團組織日益發展和鞏固,由趙醒儂、方誌敏等組織起來的國民黨左派江西省黨部也已建立,改造社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1924年3月左右,改造社停止活動。

主要活動

傳播馬克思主義。改造社成立的初期,其社員還沒有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們還沒有提出社會革命的口號,也沒有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是改造社會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他們以為改造社會的方法只是社會研究,社會批評,社會調查,而“不是政治,不是哲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很快就注意到改造社這個團體,黨經常從廣州等地寄給馬列主義著作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小冊子,引導他們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加速了改造社成員的成長。以改造社會的目標,認真地研究社會,終於使他們通過社會實踐投身於火熱的政治鬥爭,從而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哲理,袁玉冰、方誌敏等改造社的傑出代表也成為江西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改造社的社刊《新江西》是當時在南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它的理論水平大體上反映了當時南昌革命青年認識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高度,袁玉冰在((敬告青年》中已經指出:“馬克思派的社會主義是科學的社會主義”,並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無產階級必須實行社會革命的主張。《新江西》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主要內容有(一)唯物史觀:以唯物史觀的見解說明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所以成立、所以崩壞,都是經濟發展之自然結果。(二)剩餘價值: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是在說明剩餘價值之如何成立,如何實現和分配的,這是和從前個人主義的經濟學說不同之特點。(三)階級爭鬥:無產階級革命絕對不和有產階級妥協,這是最徹底的主張。(四)勞工專政: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之後,自身階級實行專政,用權力解除有產階級的武裝,剷除有產階級的根株,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社會移到社會主義的社會中間一個必然的政治的過渡時期。
《新江西》在傳播馬克思主義中採用過兩種頗有特色的方法:一種是叫名詞淺釋的方式,集中簡介一批名詞術語,重點則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名詞術語,如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康敏尼斯特、剩餘價值,內容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另一種方法是借書刊評介推薦進步書刊,重點也是馬克思主義書刊,同時對江西發行的報刊逐一評論,以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江西》在三期里,共介紹過60多種書刊,包括《工錢勞動與資本》、《共產黨宣言》的《馬克思全書》,包括《列寧傳》、《共產黨禮拜六》的《列寧全書》,包括《俄國共產黨黨綱》、《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的《康敏尼斯特叢書》,包括《社會主義史》的《新青年叢書》,還有《資本論人門》、《俄國革命紀實》等專著和《嚮導》、《先驅》等雜誌,並預告刊載《中國共產黨宣言》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等檔案。
“南昌文化社”也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場所。書社雖然規模不大,推銷的都是進步書刊,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和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書刊,其中有《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人門》、《唯物史觀》、《共產主義ABC》以及《嚮導》、《新青年》等期刊,對於馬克思主義在南昌的傳播起過重要作用。
出版《新江西》雜誌。改造社一成立,就立即著手籌辦社刊《新江西》,1921年5月1日創刊。《新江西》原預想成為季刊,由於“為了許多不必說的原因”,不能如期出版。雜誌為16開,每期100多頁,一共出了3期。第一期創刊號是寄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刷的,封面畫有江西全省地圖。第二期1922年3月出版,第三期1923年1月5日出版,兩期都是寄到北京印刷的。第一期、第二期刊登的主要是婚姻問題和人生問題,第三期開始探討主義問題和政治問題。在第三期里,原來登載在第一、二期前面的“不談政治”的《本刊宣言》已被袁玉凍的《敬告青年》一文所代替,成為改造社的第二次宣言。《新江西》擔負著宣傳改造社主張的重要使命,是一個以探討社會政治問題為主的綜合性雜誌。它反映了當時江西的社會狀況和社員們對於重要社會問題的看法,也反映出社員們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情況。
舉行慶祝“五一”大會。1922年,由改造社提議,邀大江報社、覺社等團體發起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經過組織,有20多個團體參加,共2000餘人,在江西省教育會舉行盛大的慶祝典禮。這一年,湖南勞工領袖黃愛、龐人銓被湖南軍閥殺害,引起全國的激憤。大會還舉行悼念黃、龐二烈士的活動,改造社送了長長的輓聯。由於這一活動,使從前在南昌還無人知曉的勞動節,迅速地擴大了影響。
創辦南昌文化書社。1923年1月,由袁玉冰、方誌敏、趙醒儂等13人組織成立南昌文化書社,地址在南昌東湖旁。書社以灌輸文化為宗旨,使“荒涼的江西!沒有文化種子的江西,居然也有‘文化之芽’了!”書社推銷各種進步書刊,還掩護革命活動,一些思想進步、傾向革命的青年經常在這裡聚會,交流思想。南昌文化書社不僅成了一個宣傳陣地,也成了革命活動的秘密場所。1923年1月0日,由劉拜農邀集陳之琦等4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同志,加上趙醒儂和方誌敏,共7人,在文化書社開會,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昌臨時支部。同年3月,袁玉冰被捕,軍閥強行查封了書社。
《青年聲》周刊是改造社創辦的第二種刊物,由南昌分社編輯出版。每星期出一小張,由南昌文化書社代售,這是一種以青年為發行對象的周報,主旨是就社會的現象,下切實的批評,並謀求青年的思想、生活、環境??的改進。1923年3月,文化書社被查封,方誌敏等人離開南昌,《青年聲》停刊。
籌辦南昌平民圖書館。袁玉冰與改造社巧人發起。他們在“南昌平民圖書館募捐啟”中指出:“人間痛快事,饑渴得飲食,肚飽腦中飢,何處去求乞?”“為了不忍讓這班腦中飢的朋友們活生生地餓死,”就必須“謀一個‘求乞’的地方”。但由於反動當局的阻撓破壞,這個平民圖書館沒有辦成。
參與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和“民權運動大同盟”。1923年,由袁玉冰、方誌敏、鄒秀峰、趙醒儂、曾天宇等共同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是一個公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團體,參加成立會的有百餘人。其成員是以青年團員為中堅,吸收各校進步學生參加。民權運動大同盟是江西各階層人民開展反帝反軍閥的民眾組織,也是以青年團員為核心,吸收社會各階層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人士參加,進行反對軍閥統治和爭取民主權利的鬥爭。它醞釀了幾個月,開了幾次籌備會,選定了臨時職員,袁玉冰當選為交際股主任。這兩個組織均被軍閥蔡成勛下令封閉。
發行《新江西半月刊》。1923年10月,旅居上海、南京的改造社社員,編輯出版《新江西半月刊》,在上海發行,只有8頁。以批評記載政治社會狀況為要。創刊號上登載了方誌敏的《慰友》,第六號為歡迎袁玉冰出獄出了專號,第八號是悼念列寧專號。在第六號上,登載了筆名天真(即楊超)的《改造中國的一條大路―革命》,批判了“教育救國”、“文化救國”,“實業救國”、“人格救國”等謬論,認定只有革命才是改造中國的一條大路,此文代表江西廣大青年,特別是改造社大多數社員對如何改造社會的主張和認識,表明了他們以後奮鬥的方向。《青年聲》周刊和《新江西半月刊》雖然表面上是改造社編輯出版的,但實際上是江西團委的刊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