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前身系國立中正大學外語系,創辦於1946年。解放後,先後更名為南昌大學外語系(1949—1953年)、江西師範學院外語系(1953—1983年)和江西師範大學外語系(1985—1993年),1994年更名為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學院下設英語系、日語系、大學外語教研部、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愛爾蘭文化研究中心、中澳研究中心等教學和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 成立時間:1994年
  • 所屬院校:江西師範大學
  • 所在地:江西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人才培訓,本科教學,學生榮譽,就業問題,科研建設,方位面積,社會影響,學科方向,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重點課題,主要著作,

歷史沿革

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前身系國立中正大學外語系, 創辦於1946年。解放後, 先後更名為南昌大學外語系(1949—1953年)、江西師範學院外語系(1953—1983年)和江西師範大學外語系(1985—1994年)。
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師資力量

外語學院現有139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9人,講師47人,師資梯隊結構合理。外語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水平高、朝氣勃勃的學術團隊,教師隊伍中4人已獲博士學位,7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7人,具有碩士學位者69人。

人才培訓

江西師大外國語學院是江西省最早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迄今已有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學科教學論(英語教學論方向)三個學位點。此外,經教育部批准,我院還具有教育碩士(英語教育學)的授予權,並接受同等學位者申請碩士學位。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是江西省重點學科建設專業,其英語專業是江西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外國語學院有在校本科生1217人,研究生101人,在讀教育碩士242人,成人本科函授生1307人。外國語學院已成為江西省外語人才的培養基地。

本科教學

外國語學院十分重視本科教學。為體現英語專業的教學質量,擴大我院在省內外的知名度,突出我院培養複合型人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的特色,課程組在全院範圍內舉行了英語演講選拔賽。

學生榮譽

2002年該院00級學生李佳玉獲得全國“CCTV杯”英語演講大賽第二名;
2004年02級學生艾黎莎獲“CCTV杯”英語演講大賽第一名。

就業問題

多年來,由於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專業水平高,教學實踐能力強的優勢,因而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就業率高達百分之百,在社會上享有良好的聲譽。

科研建設

外國語學院在注重教學質量的同時,狠抓科研和學科建設。學院在英美文學、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二語習得等方向科研成果豐碩。自2000年至今,外國語學院教師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50餘篇,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90餘篇,出版專著19部、承擔國家級科研或教改課題10項,省級科研或教改課題20項。學院班子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每年撥1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重獎優秀科研成果。

方位面積

外國語學院辦公大樓坐落在瑤湖校區名達樓一區,面積達6,000平方米。
每一位教授都配有獨立的辦公室和科研設施。學院擁有1個現代化的外語自主學習實驗中心、2個多媒體教室、1個學術報告廳、1個“咖啡吧”英語活動室和1個英語“手拉手”活動室。為適應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需要,實施“教學資源信息化工程”,我院於2004年10月正式創建了獨立的教學與科研網網站,成為外國語學院對外宣傳的視窗和本科教學工作交流的平台。學院資料室藏有專業學術書籍20,000餘冊,中外文期刊近百種以及近5,000盤教學錄音像資料。
師資隊伍強大
外國語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根據學科建設及教學工作的需要,分期分批將學院從事教學科研的骨幹教師派往國內外重點大學訪學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4年暑期,學院選派了30位教師赴英國倫敦大學訪學。外語學院與海內外高校及學者保持著廣泛的學術交流。湧現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如周芳、劉政、林晨、程儷、張汨等。

社會影響

我院在省內享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教學質量與科研能力達到全省英語專業類領先水平,英語教學和研究在全省起著推動作用,在國內相同專業中亦有一定的影響。
江西師大外國語學院將抓住機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外語學院熱忱歡迎海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講學並指導工作。

學科方向

研究方向一:英美文學研究
學術帶頭人:劉茂生教授(博士)
主要學術骨幹:王茹教授(碩士)、李麗華教授(博士)、蔡芳副教授(碩士)、曾燕冰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二:英語語言學研究
學術帶頭人:李勇忠教授(博士)
主要學術骨幹:廖福濤教授(碩士)、蔣向勇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三:二語習得及教學法研究
學術帶頭人:饒振輝教授(博士)
學術骨幹:劉春燕教授(博士)、唐雄英教授 (博士)、晏小琴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四:翻譯研究
學術帶頭人:李玉英教授(學士)
學術骨幹:曹迎春副教授(博士)、楊麗華副教授(博士)、付瑛瑛(博士)

國家社科基金

外籍教師語言教學中的文化詫異衝突現象調查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
2010-2012
主持人:饒振輝 教授
2、 國家社科基金
新型語言教育評價與發展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
2007-2009
主持人:唐雄英 教授
3、國家社科基金
語言輸出與英語專業課程最佳化設計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 2010-2012
主持人:劉春燕 教授
4、國家社科基金
藝術與道德的衝突與融合:王爾德創作研究(08BWW004)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2008年-2011年
主持人:劉茂生 教授

規劃項目

(2003—2005), 課題編號:EIB030496
課題名稱:“認知語用學與外語教學的創新研究”
主持人:李勇忠教授。

重點課題

(2004—2006)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的實證研究”
主持人:饒振輝教授。
全國基礎教育研究課題
(2000-2001),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江西省英語教師素質教育培訓模式”
主持人:劉書林教授。
省級課題
1. 江西省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項目“外語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大學外語教學改革”,2001年6月結題。
2. 江西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英漢話語標記的認知語用研究”,2003年12月結題。
3.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外語學習者的認知策略研究”。
4. 江西師範大學課題“語用學與跨文化交際研究”,1999年結題。
5. 江西師範大學課題“隱喻的認知語用研究”,2002年結題。
6. 江西師範大學青年成長基金課題“轉喻與話語連續性的認知研究”。
7. 參與復旦大學熊學亮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語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
8. 江西省教育科學 “十五” 規劃課題,題為《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2003,5 — 2005,5)
9. 江西省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題為《融交際教學法和語法翻譯法為一體的英語教學法研究》,(2000,1 — 2001,12)
10. 澳大利亞政府海外留學生博士基金研究課題, 研究內容為《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2000,4 — 2003,9)
11. 江西省教改項目:“雙語教學與師範院校大學生培養模式研究”(2001—2002)。課題編號:2001-361。
12. 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當代英國小說與文化研究”(2002—2003)。課題編號:
13. 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全球化語境下的英美小說與多元文化 ”(2002---2004)。課題編號:03WX05。
14. 江西省教育規劃課題:“師範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2004—2006)。
15. 江西省社科規劃課題,“傳媒變革與敘事藝術的進展”,(00WX07) 2001—2003。
16. 江西省社科規劃課題,“中西文本主義文論比較研究”,(03WX24) 2002—2004。
17. 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十五”項目《中英詩歌比較與翻譯研究》
18.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翻譯教學與外語教學》
19. 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譯詩的方法與原則》(即將結題)
20.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英漢與漢英翻譯教學》
21. 江西省社科規劃辦“十五”規劃課題“素質教育與英語教學研究”。
22. 江西省教科規劃辦“九五”規劃課題“英漢語義認知結構和文化差異”。
23. 江西省教委高校人文社科規劃課題 “英漢語義結構”。
24. 江西省教委高校人文社科規劃課題“英漢語義認知結構”。
25. 江西省教科規劃辦“十五”規劃課題“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6. 江西省社科項目“英漢施為動詞的語義認知結構”。
2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規劃課題“常見英漢語動詞語義認知結構比較”。
28. 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課題《信息化教育環境下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項目批准號:03JY07。
29. 江西省教育廳高校教改課題《基於過程——結果模式的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研究》。
30.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4年重點課題《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的發展:建構主義外語教學模式研究》項目批准號:04ZD024

主要著作

論著、譯著
1. 《轉喻的認知闡釋》,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3. 《英語文體學》(主編,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20世紀英美文學要略》(編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獲江西省英語學會學術論著一等獎)。
5. 《格林童話精粹》(譯著),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0。
6. 《敘事:意義與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7. 《濟慈書信集》,(譯著)東方出版社,2001。
8. 《溝通與超越》,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
9. 《文本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0. 《贛文化論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11. 《實用漢英分類翻譯手冊》,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12.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主編(負責主要編寫工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0,(此書獲得江西省英語學會一等獎)。
13. 《跨文化傳播——中國古典詩歌英譯論》,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14. 《傅浩文集之一·詩學卷·距離》,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5. 《葉慈詩選》(英漢對照),300千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16. 《喬伊斯詩全集》,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 《阿米亥詩選》(增訂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 《葉芝詩集》(修訂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 《20世紀英語詩選》,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 《德瑞克·沃爾科特詩選》,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1. 《拿單·扎赫詩選》,約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
22. 《英語名詩譯解》,120千字,哈爾濱出版社,即出。
23. 《葉芝精選集》(主編、譯),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主要論文
1. “語義壓制的轉喻理據”,《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6。
2. “概念隱喻與認知語境”,《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6)。
3. “語言的模糊性和語境的解釋功能”,《西安外語學院學報》,2002(1)。
4. “隱喻的語用闡釋”,《山東外語教學》,2002(3)。
5. “信息短路下的話語標記”,《外語學刊》,2003(3)。
6. “間接言語行為中的借代”,《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3(2)。
7. “語用標記與話語連貫”,《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8. “論話語標記在語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6)。
9. “轉喻的認知語用闡釋”,《外國語言文學》,2003(4)。
10. “理想化認知模型與轉喻的語用功能”,《山東外語教學》,2003(3)。
11. “基於腳本的架橋式語用推理”,《外語與翻譯》,2003(4)。
12. “翻譯的語用等效觀”,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語》,2004 (1)。
13. “框架轉換與意義建構”,《外語學刊》, 2004(3)。
14. “架橋式語用推理的認知研究”,《天津外語學院學報》 2004(1)
《語言文字學》(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4(5)。
15. “構式義、轉喻與句式壓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
16. “言語行為轉喻與話語的深層連貫”,《外語教學》,2004(3)
17. “閱讀理解中語用推理的認知考察”,《外語教學》,2004(5)
18.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class.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2004.
19.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reading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2003.
20.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TESOL Journal, 11/2, 5-11,2002.
2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teaching. System, 30/1, 85-105,2002.
22.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sian Englishes, 5/1, 40-63,2002.
2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2002.
24.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classes. ELI Teaching, 23/1, 16-19, 2001.
25.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Internet TESL Journal, 7/7.
26.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 Teacher's Edition, 6, 8-13. 2001.
27.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
Guidelines, 23/2, 20-23. 2001.
28.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teaching. Guidelines, 22/1, 51-60.
29. Modern vs.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um. 37/3, 27-29. 1999.
30.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setting. Guidelines. 21/1, 23-33. 1999.
3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 35-43. 1999.
32.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Guidelines 20/2, 77-88. 1998.
33.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ELI Teaching. 28, 15-19, 1998.
34.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I Teaching 29, 37-39. 1998.
35.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0/4, 458-471. 1996.
36. “中澳大學生學習觀念比較”, 《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4.
37. “學習策略與教學方法”,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
38. “論兼收並容,折衷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8期. P, 39 – 41.
39.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2003.
40.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ducation,2000.1
41.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2003.1.
42.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2003.
43. “康拉德研究在中國:回顧與展望 ”, 《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44. “當代文學批評語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學研究論叢》( 汪義群 ,虞建華主編)第4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即出)。
45. “論美國後現代小說的兩大走向”, 《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1期。
46. “論《查特來夫人的情人》的陽物意識 ”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4 期。
47. “電影的文學性、文化性與英美文學教學”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第9期。
48. “別有洞天的敘述——論《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敘事結構”,刊載於胡全生著《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
49. “互文性與巴塞爾姆的小說《白雪公主》”, 刊載於胡全生著《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
50. “Logos、道與後現代主義小說語言觀”,《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51. “論康拉德的小說《吉姆爺》的敘事技巧”,《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1998年獲江西省英語學會學術論文一等獎)。
52. “文本學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文藝報》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2 期全文轉載。
53. “文學與國民教育”,《文藝報》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
54. “繼承與創新——新敘事學對文本研究的貢獻(上)”,《創作評譚》第2期,2004。
55. “繼承與創新——新敘事學對文本研究的貢獻(下)”,《創作評譚》第4期,2004。
56. “淺談英譯中國古詩中的隱喻”,《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6。
57. “翻譯的目的、對象與語篇類型——重溫嚴復的譯論”《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0,6
58. “論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外語與翻譯》,2000,4
59. “譯詩的標準與譯詩的方法”,《外語與翻譯》,2002/3(此文在中國譯協於鄭州舉行的“2002全國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上,獲得由“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頒發的一等獎)
60. “英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4
61. “論英譯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江西師大學報》,2000,2
62. “翻譯中的文化因素與兩種技法比較” 《江西師大學報》,2001,2
63. “從《無題》的幾種譯詩看文化因素對翻譯的影響”,《江西師大學報》,2001, 2
64. “直譯為主,還是意譯為主——兼評幾種翻譯教科書的直譯意譯觀”,《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7
65. “詩無達詁與古詩英譯”(參加“中國詩歌翻譯第四屆年會”,《外語論壇》 2003/1發表。
66. “為了祖國語言的純潔性——從‘武裝到牙齒談起’”《中國高等教育研究》, 2004/8
67. “詩歌翻譯中的文化闡釋與文化定位”,《語言文學研究》,2004,4。
68. “沃爾夫與女權論文學批評”,《江西師大學報》,1996,1。
69. “文學符號學——一種新的文學批評理論”,《江西師大學報》,2001/2。
70. “論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外語研究與教學》,航空工業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71. “大學階段基於文體學的英語教學法”,《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72.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2001.7月參加“第二屆南京大學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
73. “基於Internet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 第一作者,《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第12期;
74. “基於Internet學習資源的分析與評價”,第一作者,《現代遠距離教育》2002年第4期;
75.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國英語教學》),2003年第3期
76. “學習理論的新發展與外語教學模式的嬗變”,第二作者,《外國語》2004年第4期;
77. “基於信息技術的任務型外語學習環境設計”第一作者,《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78. “論科技文體的翻譯原則與方法”,《中國科技翻譯》2004年第3期;
79. “語義框架、場及其相互關係”,《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1。
80. “不同的路向:關於語義分解的思考”,《外語學刊》,2001,1。
81. “顏色詞的認知語義與認知結構”,《外語教學》,2001,4。
82. “言語行為動詞語義分析及構架”,《外語學刊》,2000,2。
83. “語義結構與文化意義”,《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7。
84. “廣告英語模糊現象探析”,《山東外語教學》,2000,3。
85. “格語法與當代語義分析理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3。
86. “話語中名詞性詞的分析與情景語義學”,《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4。
87. “葉芝的神秘哲學及與其文學創作的關係” ,《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2期。
88. “菲利浦·拉金的詩歌語言藝術”,7千字,《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二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89. “當你年老時:五種讀法”,5千字,《外國文學》2002年第5期。
90. “詩歌翻譯對詩歌創作的影響”,5千字,《中華讀書報》2004年4月2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