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太源畲族鄉

太源畲族鄉地處武夷山北麓的鉛山縣太源畲族鄉是江西省五個少數民族鄉中,建鄉最早、畲胞聚居最多的地方,南接福建省光澤縣司前鄉,西鄰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畲族鄉,東、北界鉛山縣鄉鎮。距320國道50km,縣城56km,武夷山機場151km,南昌260km。太源畲族鄉面積78.5平方公里,有520戶、2025人,轄4個行政村,1個墾殖場。全年四季分明,均溫16℃,年降雨量1900mm,無霜期240天左右,屬中亞熱帶溫濕型氣候。1980年為太源畲族公社,1984年改太源畲族自治鄉。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0.2萬。汪(二)陳(坊)公路延伸至西坑。轄畲村、太源、西坑、馬鞍4個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源畲族鄉
  • 外文名稱:taiyuanshezu country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上饒市
  • 下轄地區:轄4個行政村,1個墾殖場
  • 政府駐地:太源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4500
  • 地理位置:地處武夷山北麓的鉛山縣
  • 面積:78.5平方公里
  • 人口:2025人
  • 方言:閩南語、客家話、吳語等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機場:上饒三清山機場
  • 火車站:鉛山站
  • 車牌代碼:贛E
經濟發展,鄉鎮優勢,特色產業,城鎮建設,

經濟發展


香菇一是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加大香菇、茶葉、茶油、蜂蜜等綠色食品的生產加工,逐步實現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對外宣傳促銷,形成打造太源香菇、茶葉、茶油、蜂蜜等綠色食品品牌合力,並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帶動木耳、竹筍等其他綠色食品業的發展。二是壯大林業產業。以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增加林業附加值為方向,關停並轉竹木粗加工小企業,減少闊葉林消耗,集中鄉內林業資源,吸引周邊鄉鎮資源,合力引進精細竹木產品加工企業。三是發展水電產業。發揮太源水力資源凸顯優勢,培育泰源實業,完成太源河流域一、三級水電站建設,加大對電站水庫的綜合開發,形成水力開發、水面旅遊、水中養魚的立體開發格局。四是開發民族旅遊產業。制定旅遊開發規劃,以規劃為龍頭,整合資源,充分挖掘和開發自然與傳統民族文化的結合,加快生態民俗旅遊產業的發展。五是做強礦產加工業。利用境內螢石、花崗岩、石英石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環境保護,引進一批無污染礦產品精加工企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鄉鎮優勢


太源畲族鄉得天獨厚的地域環境,使太源成為竹木豐茂、果菇豐美、礦產豐富、資源豐厚的英雄有為之地。太源畲族鄉有11.34萬畝山林,其中毛竹林3萬畝,國家公益林44040畝,國家級森林公園7820畝,森林覆蓋率達96.3%,動植物200多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地下資源也十分豐富,主要有花崗岩、螢石、石英、鉛、鋅、金等,其中花崗岩儲積量達2億立方米,螢石1000萬噸以上。
五十多年的建鄉史,使太源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電力充沛,二座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600千瓦,並與縣城大聯網發電;通訊發達,村村通廣播電視、程控電話,農戶裝機率達32%,並開通了行動電話;交通便捷,過境公路全是水泥、瀝清路面,太司入閩公路正在施工。工業發達,優惠的政策、靈活的體制,使幾十家個私企業蓬勃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優惠的民族政策,使太源成了江西“鶴立雞群”的鳳棲之地。《江西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扶持下列企業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民族鄉、民族村所辦企業;(二)少數民族職工占30%以上的企業;(三)民族貿易企業和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四)清真食品企業。而且鉛山縣委、縣政府也鼓勵客商異地辦廠,原地納稅,積極支持民族經濟的發展,並作了如果由於軟環境造成的損失,縣是作同等補償的承諾。同時,國家財政部、稅務局也公布了在2005年底之前,繼續對民族貿易企業執行增值稅優惠政策。

特色產業


鵝湖書院民俗、生態旅遊業的開發:鄉境內有怡人的生態環境,秀峰環抱,青山碧水,空氣清新,風光旖旎。也有迷人的自然景觀。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仙人峰”,飛流直瀉、蔚然壯觀的“三疊瀑”,鬼斧神工,令人叫絕的“試劍石”,千峰倚望,高聳入雲的“卡子崗”。還有獨特的民族歌舞,淳樸的民俗風情,以使遊客一唱三嘆,留連忘返。再加上太源毗鄰上饒旅遊強市實施的“鯤鵬戰略”中的龜峰、葛仙山、鵝湖書院等旅遊景點,條件成熟。因此,開發民族旅遊業大有文章可做。
木竹產品系列加工:素有“竹子之鄉”的太源,因毛竹具有竹節長、竹肉厚,且竹長、無蟲、均稱而出名,其毛竹是做竹地板、竹壁板、香芯、竹涼蓆、竹編、竹器的上等材料,再加上本地毛竹量大,交通便利,勞動力低廉,竹價便宜。因此,畲鄉急待客商大規模系列開發毛竹資源。200多種樹木、花卉、騰本植物任憑有為者去培植、引種。
花崗岩開採加工:鄉域內花崗岩有“仙人紅”、“杜鵑紅”、“楓葉紅”、“芝麻黑”等十幾個品種,尤以“仙人紅”儲量最多,達1億立方米以上。畲鄉已開通了礦區公路,等待有識之士大手筆開發。據調查論證,礦區可上十條花崗岩生產線,年產花崗岩板材10萬平方米。
水利開發:太源畲族鄉78.5平方公里,11.34萬畝山林,僅有一條主幹河流——水美河,是陳坊河源頭,年降水量達1900mm的充沛降雨,使太源畲族鄉建水庫、發電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同時,水美河床上60米左右的水位落差,畲山上100米左右的水位落差,也可以進行無庫容發電。境內水美河中暴露出上億立方米的鵝卵石,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是城市、公園建設中絕好觀賞物。香菇、茶葉、獼猴桃酒、楊梅酒等綠色食品急待明智的創業者去品牌包裝,規模開發。

城鎮建設


太源畲族鄉江西省命名了第一批“省級環境優美鄉鎮”,鉛山縣太源畲族鄉是其中一個。太源畲族鄉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實施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建精品新村,創生態畲寨。太源畲族鄉依據政策,聘請市城市規劃局和設計院,高起點、高規劃、高標準對移民新村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投資100多萬元硬化了街道,安裝了路燈,進行了路旁綠化,新建了文化廣場;籌資近2000萬元硬化了17公里太馬公路和太陳公路,拓寬改造了25公里太畲公路和太司公路;新建的4個移動機站信號覆蓋太源畲族鄉;利用國家政策,建起了5.2萬畝生態公益林、0.78萬畝國家級森林公園、1.8萬畝竹腔竹蔸毛竹豐產林基地;實現了退耕還林367畝,並對11萬畝山林進行了封山育林,禁采河中沙石,禁捕野生動物,禁伐闊葉木。實現了環保與發展“雙贏”目的。太源畲族鄉立足資源,最佳化產業結構,全力做大做強香菇、毛竹兩大產業。通過引進技術,利用毛竹低改出的柴草變廢為寶,引導民眾種植袋裝香菇,指導菇農成立香菇合作社,註冊“畲菇”商標。太源畲族鄉成為上鐃市最大的袋裝香菇種植基地,菇農戶均香菇收入達3萬多元。太源畲族鄉抓住林權制度改革契機,引入市場化管理、產業化經營觀念,改變以往分戶補助引導林農進行毛竹低改的做法,實行以獎代補,規定只有積極實施了毛竹低改的才給予獎勵,更好地調動了林農進行毛竹開發的積極性。太源畲族鄉已經集約經營毛竹林近萬畝,林農年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太源畲族鄉不動山水動觀念,立足生態求發展。太源畲族鄉按照整合提升、規模發展、企業進園區生產要求和“異地辦廠,屬地納稅”的政策,引導礦產企業進園區發展,引進企業進園區,極力樹立“青山綠水留在家鄉,金山銀山壘在園區”理念。引資2500萬元對太源河進行水力梯級開發;引資800萬元對毛竹進行深加工,形成大竹製板、小竹拉絲、竹屑燒炭的產業鏈;引資1.5億元的江西鑫瑞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落戶縣工業園區。太源畲族鄉先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林改工作“先進集體”,被江西省民宗局省體委授予全省少數民族體育(蹴球)選拔賽“組織獎”和“道德風尚獎”,被上饒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