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吳城鄉

吳城鄉位於江西省樟樹市西南部,距樟樹城區38公里,南昌100公里,因境內有著名商代吳城遺址而得名。全鄉總面積133.8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為主,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有160個自然村、189個村小組。二00二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3376萬元,財政收入549.7萬元,年末總人口2043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西吳城鄉
  • 所屬地區:江西省樟樹市
  • 下轄地區:16個村會,198個村民小組,160自然村
  • 面積:133.8平方公里
  • 人口:20437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村鎮簡介,歷史文化,村鎮經濟,農業,藥業,工業,招商引資,發展歷程,其它信息,

村鎮簡介

吳城鄉位於“藥都”樟樹西南部的吳城鄉,是2002年6月由原山前鄉與湛溪鄉合併而成。境內發掘的吳城商代遺址是殷商時期方國都邑,是20世紀100項國家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城鄉自然資源豐富,全鄉面積133.8平方公里,轄16個村會,198個村民小組,160自然村,總人口20437人,耕地面積45781畝,山林面積46000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以水稻、花生為主,中藥材種植面積20000畝以上。交通條件便利,距樟樹城區38公里,省城南昌100公里。
吳城鄉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腴,資源豐富。有耕地3050.5公頃,林地6000公頃,境內山塘水庫星羅密布,水面4萬餘畝,僅小型以上水庫就達26座,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水旱無憂,是樟樹市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這裡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縱穿全鄉,附近設有進出口,樟宜公路、浙贛鐵路臨境而過,鄉村公路交叉密布,四季暢通,通訊網路、有線電視覆蓋全鄉。

歷史文化

青銅獸面紋虎吳城鄉有著悠久而渾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江南首次發現的吳城商代遺址,位於蕭江上游丘陵地的吳城村委境內,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江西首次發現迄今最大的商代大規模人類居住遺址,因修正了“商代文化不過長江”之說而蜚聲海內外。該遺址屬國家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國家列為一類保護類型,排在著名的三星堆遺址保護之前。目前古城牆的整理修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吳城商代城邑博物館和吳城商代城邑大門也將於年內動工興建。

村鎮經濟

農業

農業是吳城鄉的傳統優勢產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是抓吳城鄉人民探討果樹種植技術發展優質農業,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加快品種更新改良,全鄉36513畝水稻優質雜交率達95%,年產優質稻3萬噸,生豬飼養基本實現自繁自養良種化,年出欄三元雜交良種豬15000餘頭;二是抓綜合開發形成優勢產業,充分利用山地水庫等資源優勢,發展種養結合的立體綜合養殖,山上一園果,山下一塘魚,岸邊一欄豬,水面一群鴨的養殖模式已成為吳城鄉農業經濟發展的特色;三是抓訂單農業生產,鄉政府與外地客商簽訂了長期的榨菜、土豆、紅薯等農產品的生產、購銷契約,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增加了農民收入,僅榨菜一項今年就落實5000畝。

藥業

吳城鄉藥材藥業以其迅猛發展之勢已成為吳城鄉經濟發展的推進器。二00一年,鄉黨委、政府抓住國家退耕還林這一契機,充分利用境內的山地荒坡,採取土地流轉的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短短兩年時間,藥材種植面積達15000餘畝,建設千畝連片藥材基地5個。吸納外地資金1000餘萬元,種植黃梔子10000畝,吳茱萸2000畝,金銀花1000畝,銀杏500畝,基地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機制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00三年鄉政府擬新增種植面積7000畝,吳城鄉已成為“藥都”樟樹名符其實的“藥鄉”。
吳城鄉農民集約發展中藥材種植,產生了山地變綠、農民變富、種養變優“三大效應”——集約種藥種出“三大變”
吳茱萸織成綠網,黃梔子連成綠海,一股股藥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走進樟樹市吳城鄉,人們仿佛置身於藥材的海洋。2001年以來,該鄉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業,短短几年時間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不僅使昔日貧瘠的荒山及坡耕地重新披上了綠裝,而且催生和促進了中藥材種植、生豬養殖、土雞養殖特色產業的形成,調優了當地產業結構,富裕了一方百姓。
山地變綠——滿山遍野都是鬱鬱蔥蔥的中藥材
吳城鄉以丘陵山地為主,農民過去主要種植花生、大豆等農產品,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隨著水土流失的加劇,山塘、水庫的蓄水量逐年減少,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2001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出台,樟樹市作出了“發展樟樹藥業,振興中國藥都”的決策。於是,吳城鄉把目光投向全鄉4萬多畝旱地。這些旱地種植花生、大豆等經濟作物收益不高,但適合黃梔子、吳茱萸、金銀花等中藥材的生長,而且有利於綠化荒山,保持水土。
為使退耕還林“退得下,還得上”,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護農民利益的基礎上,該鄉採取個體承包、大戶牽頭、基地示範等多種經營形式,促進了山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和規模經營。短短几年時間,共吸引資金3000多萬元,興辦藥材基地38個,其中千畝連片基地10個。
吳城的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成為樟樹市面積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並贏得了“藥材之鄉”的美譽。
農民變富——每年提供3000個勞務崗位和100多萬元勞務收入 吳城鄉藥材
吳城農民發展中藥材種植,不僅讓山地變綠了,而且讓農民變富了。
在吳城鄉廟前中藥材基地,黃澄澄的黃梔子掛滿了枝頭,三五成群的農民散落其中,手腳麻利地忙著採收。每年到了黃梔子採摘的季節,這種場景隨處可見。
在發展中藥材產業過程中,吳城鄉大力構建“基地+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不僅讓客商獲得豐厚利潤,而且使當地農民得到實惠。由於中藥材種植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管理、採收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力,每年可為當地農民提供3000個勞務崗位和100多萬元的勞務收入。
山前村農民付茶香兩夫妻都是基地常年雇用的工人。以前,兩夫妻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只能賺到1萬多元,還照顧不了家裡。現在,他們農忙時在家種地,農閒時在基地打工,一年的務工費有6000多元,加上田地的收入,全年收入超過2萬元。
種養變優——湧現60多個種養專業村,建立生態農莊200多個
發展藥材種植,不僅有效調整了土地利用結構,而且使農民從單一的廣種薄收的種植方式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
吳城鄉心思花在了生態種養上。該鄉順勢而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農民創業的優惠政策,為農民創業搭建平台,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目前,全鄉共湧現出60多個種(養)殖專業村和近500戶種(養)殖專業戶。
在雙港村農民王小平的平月農莊,山坡上金柚飄香,果樹下土雞嬉鬧,圈舍內禽畜歡唱,山塘里魚兒暢遊……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的王小平,聽說家鄉許多農民靠種植中藥材走上致富路,便回來承包了一片100多畝的荒山。經過幾年的經營,山上全部種上了藥材和果樹,山下開挖了魚塘,建起了豬場、雞舍和鴨棚,莊園內實行“豬(雞)—沼—藥(果)—鴨—魚”的立體式生態種養模式,每年收益達30萬元。
吳城鄉像平月山莊這樣的生態農莊共有200多個。全鄉已形成中藥材、生豬養殖、土雞養殖三大特色產業,年產值達6000萬元,農民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

工業

工業生產步上快速發展的軌道。吳城思爾凱陶瓷廠通過轉機換制已勝利實現扭虧為盈,產品供不應求,二00二年該廠實現稅利500萬元,吳城系列酒的開發使瀕臨倒閉的吳城酒廠煥發了新的生機,湛溪微型電機廠、紫林木竹製品廠等企業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成績喜人。吳城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吳城人勤勞、淳樸、熱情、誠信,使人有賓至如歸之感。到吳城參觀、考察、投資辦實業的客商往來不斷,使昔日這塊沉寂的土地湧現出勃勃生機。較大的企業有韓國客商投資的奶牛基地,河南客商投資3800萬元創辦吳城實業有限公司,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投資3000萬元的高速公路多功能服務區及浙江客商投資5000萬元興建的宇聖服飾有限公司,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發展歷程

吳城鄉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全鄉每年用於校園基礎建設投資都在50萬元以上。二00三年加大教育投入,計畫投入80餘萬元建設湛溪學校新教學樓,投入資金150萬元建設全新的教學條件完善的吳城中心國小。全鄉15所中國小全面實現“六配套”,國小升學率年年達100%,湛溪學校、山前國中二00二年中考重點學校升學率名列全市三、四名,山前國中被評為宜春市示範性國中。計畫生育率連年穩定在95%以上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千分之十三以下低水平。衛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基礎設施正逐步健全和完善。

其它信息

老闆當老師幹部當“導遊”農民當工人 吳城鄉樟樹市吳城鄉堆上村敖金紅喜滋滋地從商場買回一台空調,她去年通過該鄉推薦參加了陽光就業工程培訓後,現在宇聖服飾有限公司上班,月工資達1600元。如今在該鄉像她這樣的農民不在少數,這是該鄉推出的“老闆當老師,幹部當‘導遊’,農民當工人”一系列新舉措帶來的可喜成果。
老闆當老師,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該鄉挑選有代表性的種、養示範大戶為農民現身說教,通過老闆們介紹自己的創業經歷和致富技術,讓身邊的事實說話,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熱情。被當地民眾稱為“魚專家”的東塘村致富能手陳林濤到魚農家中,進行現場指導,受到民眾歡迎,由他牽頭組建的養魚技術協會成為當地70多戶養魚戶求學取經的“大課堂”,共解決各種技術難題106個,帶動民眾養魚1600多畝。
幹部當“導遊”,激發農民創業激情。該鄉幹部主動做好農民參觀學習的“導遊”工作,先後15次帶領大家到全鄉各大藥材基地參觀藥材種植,參觀人數達1200餘人次,有效提高了全鄉農民種植藥材的積極性。目前全鄉共發展藥材基地38個,面積達2.4萬畝。
農民當工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該鄉的民營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全鄉共引進規模以上企業10家,引進資金上億元。該鄉與引資企業聯合開展了陽光就業工程活動,舉辦電焊、縫紉、機動車維修、汽車駕駛等各種專業技能培訓,並給予參訓者100元以上不等的培訓補助費。據了解,培訓後的農民就業率達100%,月薪均在1500元以上,其中大部分人成為當地企業的技術骨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