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溧陽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江蘇溧陽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江蘇溧陽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由天目湖水源——徐家園河、平橋河和中田河三條河流互動影響形成的丘陵、河道和入湖口淡水濕地組成。規劃面積約11.54平方千米,濕地率約61.2%,濕地分為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人工濕地等4類,森林沼澤、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永久性淡水湖泊、永久性河流、庫塘等6型。2012年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2018年通過試點建設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在水源保護、退漁(塘)還湖(濕)的基礎上,強化水源淨化及水質恢復,開展棲息地修復,形成以濕地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為特色,集湖泊、河流、沼澤、淺灘、島嶼風光為一體,融保護恢復、科研宣教、合理利用為一身的國家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蘇溧陽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 地理位置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鎮 
  • 面積:11.5平方公里 
  • 級別:國家級 
  • 氣候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點,水文,資源情況,綜述,植物資源,動物資源,開發建設,交通線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蘇溧陽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鎮,地理坐標為北緯31°13'02.90''~ 31°15'36.57'',東經119°23'43.51''~119°26'06.01''。濕地公園的邊界以吳淞標高32m高程線為限,內含石頭山、官山、安山、長山、牛頭山、老虎山等山體,公園邊界沿村莊的分布進行適度調整,以實現最小人為擾動。公園北部以高塘岕-西山嶺為界,包括沿立新-新村-竹墩-桑園裡-大壩埂-三勝村以東的淺灘地,與十龍岕附近的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二級保護區邊界相接;東部沿牛頭山-羅家灣,並沿平橋河向上游約2.6 km直至潘村橋以東500 m,圍之北至西岕-登園-後東,南至高墩-老虎窠以北之間的淺沖田和山丘地,內含老虎山以及路西、五房、楊樹嶺、長園基等村落;中部沿徐家園河兩岸寬280-100m的淺灘濕地直溯上游3.2 km,至前頭園402縣道交界處,其內分布有長山、安山,以及安上村;西部是栗園-中田河上游約7.3 km至下周橋兩側寬20-150m濱岸丘陵及沼澤帶。占地面積11.5 km2。
江蘇溧陽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地質地貌

天目湖流域屬安徽廣德縣仙人岕、木子岕和溧陽境內的石龍岕、里峰岕、西塘岕等山岕峻岭的一部分,低山丘陵自東、南、西三個方向環抱湖泊水體,具有階梯式地貌特徵,原為斷層形成的山間谷地。
功能區劃圖功能區劃圖
沿湖丘陵海拔多在20-200米之間,除少量石英砂岩、石灰岩外,多數丘陵分屬兩類岩性:一類是抗蝕性強、殘積層淺薄、土壤瘠薄的火成岩類組成的石質丘陵;另一類為岩性鬆軟、節理髮育、抗蝕性弱、山頭低矮、風化較深、土層深厚、立地條件好、植被較繁榮的安山岩、次粗安岩組成的。海拔200m以上的低山在天目湖流域南部的匯水地區較常見,基本上以平橋石壩一線為丘陵與低山的分界。絕對高程在400-500米,由石英砂和火成岩組成。
規劃區屬於中亞熱帶北緣與北亞熱帶南緣的過渡地帶,土壤和植被的地帶性特徵明顯,生物多樣性豐富。黃棕壤是本區氣候與植被作用下發育的地帶性土壤,分布在低山山頂或緩坡、山麓地區石英砂岩殘積、坡積物上,土層厚度50-80公分礫石含量較多,微酸性,保水保肥性差,易被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耕層有機質1.85%。較陡山坡多為石質土、山砂土,土層厚度小於60公分,礫石含量大於30%,表層有機質1.63%。山間谷地、山間平原或山間平田發育有滲育型水稻土,母質為洪積、沖積物,土層中含有粗砂粒,60公分以下土層出現礫石層。有機質平均為2.37%。
天目湖水下地形複雜,以湖區25米高程以下範圍為準,天目湖水位20米時,湖泊最大水深14.41米(對應最低湖底高程5.59米),平均水深5.85米(平均湖底高程14.15米)。湖底高程自南向北逐漸降低,最低處出現在水庫庫區的壩址之前。本項目區所轄平橋河河口處湖底高程約13-15米、下宋河15-16米、中田河10-17米。

氣候特點

規劃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乾濕、冷暖、四季分明,熱量資源充沛,無霜期長,雨水豐沛,光照充足。據氣象資料,平均氣溫16.6℃,最高38.7℃,最低零下4.6℃。7月份平均氣溫30.2℃,1月份4.5℃。日照時數1561.0小時。年均降雨量1149.7毫米,汛期(6-9月)平均降雨量為574.2毫米,為常年雨量的50%左右。夏冬季歷時長,冬冷夏熱;春秋季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災害天氣有連續陰雨、寒流、冷害、旱澇、冰雹、龍捲風、颱風等。
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根據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溧陽市氣候總特點為:氣溫偏高,降水量、日照比常年偏少。出現暴雨、高溫等災害天氣。降水分布不均,2月、3月、4月、7月、12月異常偏多,其餘各月降水量都較常年同期偏少。入梅時間正常,出梅晚,梅雨期偏長,為32天(6月17日~7月18日),梅雨量偏多,為281.8毫米。全年共出現35℃以上高溫29天,其中8月份高溫日數達18天,極端最高氣溫39.8℃。出現單日暴雨天氣兩次。

水文

天目湖原名沙河水庫,1961年建成蓄水。水面面積為12km。天目湖常年水位控制在20-21m,但受降雨影響較大,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線波動範圍為22-16m,水位出現頻率(≥50%)最大的水位在18-19m之間。2001-2002年實測最大水深為14m,最大蓄水量約為1.1億m,集水面積148.5km。天目湖是一個集飲用、農灌、旅遊和漁業生產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水庫型湖泊。
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位於整個天目湖上游,是天目湖主要來水徐家園河、平橋河和中田河三條河流複雜水動力作用的互動影響形成的丘陵河道入湖口淡水濕地。平橋河、徐家園河兩側以農田為主,水流較平緩,交匯處形成大片淤積濕地;中田河水流急、河床淺,在河道內自然形成溝壑濕地森林群落。

資源情況

綜述

據實地調查研究,濕地公園內植物共有47科200餘種,有馬尾松、麻櫟、櫸樹等珍貴喬木;園內動物共有15目43科184種,有鶴類、紅隼和赤狐、黃鼬等國家、省級保護物種。同時天目湖濕地公園也以良好的自然生態成為一些瀕危鳥類、遷徙候鳥以及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

植物資源

天目湖濕地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和維管植物,經初步調查,浮游植物共有7門97種,其中綠藻門最多(39種),其餘為硅藻門25種,藍藻門19種,金藻門5種,隱藻門、甲藻門和裸藻門名3種;維管植物共47科128種,其中蕨類植物4科4種,裸子植物2科2種,雙葉子植物27科81種,單子葉植物14科41種。蘆葦、菰、微齒眼子菜、馬來眼子菜、苦草、黑藻、聚草、荇菜和菱等為優勢種。
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動物資源

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區域內具有較高的濕地動物多樣性,共有鳥類、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類和獸類15目、43科、284種。
魚類:天目湖濕地共有魚類30種,經濟魚類有鯉魚、鯽魚、草魚、鯿魚、魴魚、泥鰍、和鱅魚等,尤其鱅魚是最著名的經濟魚類。
鳥類:該區域鳥類資源十分豐富,調查統計鳥類23科41種,遷徙的珍貴水禽有天鵝、鴛鴦、鴻雁、赤麻鴨、綠頭鴨、白鷺、蒼鷺、鸕鶿、魚狗、翠鳥、白頭鴨、白鶻、畫眉、鷹、相思鳥、啄木鳥、稚雞、斑鳩、鴻雁等水禽。其中,具有珍貴的動物有鶴類、紅隼、白鷺、天鵝、鴛鴦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物種。
兩棲類:該區域有兩棲類1目3科6種,包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虎紋蛙,省級保護動物黑斑側褶蛙、金線側褶蛙等。
爬行類:該區域有爬行類2目5科13種,有中華鱉、龜等。
獸類:該區域有獸類4目12科16種,分布有省級保護動物赤狐、黃鼬、草兔、刺蝟、豬獾、狗獾等物種。
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可分為浮遊動物、底棲動物。其中,浮遊動物44種,以原生動物和輪蟲為優勢群類;底棲動物40餘種,其中腹足綱7種,瓣鰓綱6種,環節動物多毛綱1種,寡毛綱3種;昆蟲類100多餘種,其中毛翅目、蜻蜓目、雙翅目、半翅目均不少於5種。以河蜆、水絲蚓、光滑狹口螺、搖蚊幼蟲、顫蚓、沙蠶、環棱螺和中國圓田螺為優勢種。
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開發建設

2012年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2018年通過試點建設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天目湖濕地公園建設以保護天目湖水源為主要目的,在天目湖上游形成一片完整的生態保護區,有效保障入湖河流和湖庫水質,同時融入了天目湖秀麗寧靜、色彩斑斕的湖光山色和濕地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文化內涵,集湖泊、河流、沼澤、淺灘、島嶼風光為一體,融保護、恢復、利用、研究、遊覽、體驗、宣傳、教育為一身,堪稱“城市水源的聖地、山水田園的精華、濕地文明的活化、山林珍禽的天堂”。

交通線路

濕地公園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水陸交通便利,104國道、大運河和新開的蕪太運河穿境而過。公園依託中心大道、天目路、迎賓大道連線天目湖鎮鎮區,並可經由241省道、402縣道直接對接滬寧高速、寧杭高速、滬渝高速、錫宜高速、錫橙高速、沿江等高速公路;毗鄰京滬高鐵、滬寧鐵路便於向周邊城市輻射;同時,濕地公園距南京、蘇州、溧陽、張家港均在100公里左右,距上海、杭州、黃山、蕪湖200公里,距常州僅60多公里;周邊臨近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常州奔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等,有助於構成四通八達、快速便捷的立體對外交通網路。
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天目湖國家濕地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