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

江蘇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

《江蘇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是2009年6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
  • 作者:徐毅
  • 類別:金融投資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6月
  • 頁數:294 頁
  • 定價:2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42051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江蘇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與清末民初“自上而下”建構的諸多現代民族國家的制度不同,晚清的厘金制度卻經歷了一個“自下而上”的形成過程:由“民辦”到“亦官亦民”再到“官辦”。對於江蘇這個厘金的發源地來說,“自下而上”的過程中蘊涵著三次轉向良稅制的歷史機遇。然而,在江蘇省各色抽厘集團的操縱與利用下,廈金制度的命運最終只能蛻變為“千夫所指”的惡稅制。晚清江蘇厘金制度的起源、推廣與演變,說明鹹豐、同治以來,中央集權式微、地方權力膨脹的宏大變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此消彼長”的二元對立史,而是一幅充斥著眾多社會集團之間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與爭鬥的歷史圖畫。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晚清厘金小史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一、20世紀上半葉
二、20世紀下半葉至今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旨趣、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 本書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江蘇厘金制度的起源:從“民辦”到“官辦”
第一節 江蘇厘金制度的源頭:民間厘金
一、“公基金”:民間厘金的初始形態與性質
二、會館公所的厘金制度
三、民間善堂的善舉厘金
四、地方社會的公益厘金
第二節 鹹豐初年的“籌餉”環境與雷以諴“勸捐募勇”
一、“籌餉”與“勸捐”的多元化格局
二、雷以馘“勸捐籌防”計畫的醞釀與實施
三、“七、八月匱餉危機”與“江北捐輸之爭”
四、“江北捐輸之爭”以後各顯神通的籌餉舉措
第三節 雷氏官辦厘金:“趨勢史”與“事件史”的匯合
一、江都、甘泉兩縣的民間厘金
二、雷以馘官辦厘金的“三步曲”
小結
第三章 江蘇厘金制度的草創期
第一節 清朝中樞對江蘇省推廣厘金制度的態度及其措施
第二節 江北、淮北與江南地區厘金制度的推廣與運作實況
一、江北與淮北地區厘金制度的推廣與運作
二、厘金制度在江南地區的推廣
三、江北糧台與江南糧台的“厘利之爭”
第三節 厘金制度在上海地區的推廣與地方社會
一、上海厘金的第一份“調查報告”與1856年以前的厘金制度
二、1856-1857年間上海厘務的兩次整頓與擴展
三、官府、華商與洋商在“抽厘加捐”問題上的協作與衝突
四、鹹豐、同治之交的上海厘金制度
小結
第四章 戰後江蘇厘金制度的短暫過渡期
第一節 江蘇厘金制度的戰後新發展
一、江北、淮北地區
二、江南地區
三、上海
第二節 戰後江蘇厘權的重新整合
一、戰後各州縣的“要辦善後”與省政府統合厘權的發端
二、統合厘權、“接濟‘剿捻’”與“妥辦善後”並舉
三、清廷在巨觀層面上推行的“推波助瀾”政策
小結
第五章 異動與留存:同治、光緒時期江蘇省厘金制度的最終建成
第一節 太平天國戰爭後“厘金裁留之爭”及對江蘇省的影響
第二節 從減厘、懲貪到初辦統捐:厘金收入政策的善後化
一、同治朝“虎頭蛇尾”的善後舉措
二、光緒朝“力不從心”的善後舉措
三、綢緞統捐:江蘇省政府尋求他項善後舉措的有益嘗試
第三節 江蘇省厘權與厘金支出政策的善後化
一、“善後壓力”與江蘇省厘權的兩重變化
二、江蘇省厘金善後支出的結構分析與總量估計
第四節 厘金的善後支出政策與省府一地方的關係
一、同治中葉江蘇省政府統一財權行動與厘金的“轉移支付”
二、同治十年之後省政府有限度的“轉移支付”與厘金的民用開支
三、地方社會的善後活動與政府的厘金補貼
小結
第六章 變革與折衷:清季江蘇厘金制度的多歧命運
第一節 清季歷次戰爭與蘇省厘金制度的命運
一、厘金的開源
二、厘金的節流
第二節 形形色色的厘金整改方案與江蘇省各抽厘集團的回應
一、從倡辦統稅到清理財政:清廷對江蘇省厘金制度的再次整頓
二、敷衍與折衷:江蘇省的回應
三、“裁厘認捐”問題:官府與商人在清季的最後較量
第三節 王朝終結時刻的江蘇省厘金制度
一、厘金種類
二、課厘貨類
三、抽厘方法
四、厘金徵收網路
五、課厘的稅率
第七章 結論:作為工具與權力的厘金制度
第一節 利益集團化:厘金制度下的等級秩序
第二節 利益指引下的厘權運作:推動集團行動的“無形之手”
第三節 回到主題:厘金制度的演變困境
附錄:關於晚清江蘇漕捐收數的估考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