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凹凸棒石粘土的成因實驗研究及其工業意義

《江蘇凹凸棒石粘土的成因實驗研究及其工業意義》是由江蘇省地礦局中心實驗室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賀玉珉、王名瑟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凹凸棒石粘土的成因實驗研究及其工業意義
  • 成果登記號:19860155[01515]
  • 第一完成單位:江蘇省地礦局中心實驗室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860155[01515]
項目名稱
江蘇凹凸棒石粘土的成因實驗研究及其工業意義
第一完成單位
江蘇省地礦局中心實驗室
主要完成人
賀玉珉、王名瑟
主題詞
凹凸棒石;粘土;成因;實驗研究;礦產經濟;江蘇

成果摘要

江蘇凹凸棒石粘土礦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具有工業意義和一定規模的新型粘土礦床以來,中心實驗室在配合江蘇凹凸棒石粘土礦普查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測試鑒研究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資料,通過對蘇北凹凸棒石粘土礦床地質特的總結,作者於1980年全國非金屬地質工作會議上曾提出了蘇北凹凸棒成因機理,即第三系大面積鎂橄欖玄武岩和間歇噴發的富鎂基性火山碎的表生作用下首先形成蒙脫石粘土,隨後由鎂橄欖石等富鎂礦物分解提離子,使在弱鹼性水盆地中的蒙脫石向凹凸棒石轉化,形成凹凸棒石粘點已編入1983年內部出版的《江蘇省凹凸棒石粘上》一書。 為驗證,作者於1983年開始進行凹凸棒石粘土成因的室內模擬試驗研究。其試不同地區的五個不同類型的蒙脫石粘土原樣(經過測定每個樣都絕對不,各分成兩個樣,分別加水)(水土比為1:1一2:1)。然後在每個樣中鎂和氯化鎂,攪拌後靜置10個月。結果發現加入氯化鎂的甲山鈣基蒙脫棒石含量達70%,加入氧化鎂的甲山鈣基蒙脫石粘土含凹凸棒石達60%(甲山鈉基土、盱眙裂山土、六合泉山土)僅發現極微量的凹凸棒石。的六合泉山土,放置15個月後,發現其中凹凸棒石也成為主要礦物。上採用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和電子顯微鏡進行分析鑑定。該項試驗研究驗結果符合天然凹凸棒石的形成機理,證明天然蒙脫石在鹼性含鎂水體凸棒石,初步驗證了蘇北凹凸棒石粘土礦床的成因觀點。該項研究成果然凹凸棒石粘土礦形成的理論問題,而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利用人工方法改型為凹凸棒石粘土的技術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