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石油學院陳列館是中國院校級石油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沙市市南湖路該學院內。1983年12月籌建,1986年7月建成開放。該館陳列面積為500平方米。第一室為石油及其用途陳列室。主要陳列有國外兩個油田和國內大慶、大港、勝利等16個油田的原油樣品、石油煉製品、化工產品以及石油的物理、化學性質和中國各油田、石油化工廠的概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漢石油學院陳列館
- 位於:湖北省沙市
- 籌建:1983年12月籌
- 開放:1986年7月
簡介,地理位置,地區特徵,
簡介
江漢石油學院陳列館是中國院校級石油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沙市市南湖路該學院內。1983年12月籌建,1986年7月建成開放。
該館陳列面積為500平方米。第一室為石油及其用途陳列室。主要陳列有國外兩個油田和國內大慶、大港、勝利等16個油田的原油樣品、石油煉製品、化工產品以及石油的物理、化學性質和中國各油田、石油化工廠的概貌。
第二室為石油地質原理陳列室。主要陳列有地球發展史、各種地質現象、三大岩類、礦產資源及石油天然氣的生成、運移、儲集規律、油氣田的形成等。其中的大型晶簇狀扁平方解石(50×40×20厘米),晶形完整,無色透明,為國內罕見。
第三室為油氣田勘探和開發陳列室。主要陳列有石油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鑽探、油氣田開發過程等。
第四室為恐龍骨架化石陳列室。主要陳列有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黑龍江東北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和各地質時代的古動物、古植物化石。
地理位置
沙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西部,長江中游荊江河段北岸。沙市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人文歷史。沙市自古就是“三楚名鎮”,原是長江泥沙沖積而成的一個江邊渡口,古名津,又名夏首,在春秋戰國時,改名江津,是楚國國都郢的外港,到唐朝時代,改名沙頭市,簡稱沙市。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沙市闢為通商口岸,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四大內河港口之一。1940年6月8日,日本侵略軍占領沙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湖北省政府第四行政專員公署設在沙市,並將市區劃分為民族、民權、民生三鎮。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劃為省轄市。1956年改為荊州地轄市。1979年復為省轄市。1994年 10月,撤銷荊州地區和沙市市,設立荊沙市,後更名為荊州市,以原沙市市轄區為主體,對區劃作適當調整後設立沙市區,成為荊州市中心城區。
地區特徵
全區南北最寬相距26公里,東西最長相距29.7 公里,總面積49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7.77平方公里。沙市是長江古河灘,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30至36米間。沙市處於江河湖網之中:北臨長湖,最高水位 33.29米;南靠長江,最高水位45.22米。沙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6.1℃,年無霜期長達 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間,平均相對濕度為80%。沙市一直是長江中游工商名城,川湘鄂豫經濟紐帶。她依託江漢平原,經濟腹地廣闊,市場輻射面廣,商品集散量大,物暢其流,商家雲集。沙市地處湖北省經濟“大三角”(武漢、黃石--襄樊、十堰--宜昌、三峽)主軸線的中心點,在全國對外開放由沿海、沿邊向沿江及中西部推進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格局中,具有北下南上承東啟西的地緣區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