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公學

江漢公學

1948年2月底開始籌建,三月初開學。校址設在洪山縣雙河鎮雙河國小。江漢軍區副政委、行署主任鄭紹文兼任校長,華大魁任副校長並主持日常工作,張斧任教育主任。1949年7月18日,江漢公學(後稱革大一部)與鄂豫公學(後稱革大二部)合併組建為湖北人民革命大學。江漢公學從1948年3月開辦到1949年7月結束,共辦了四期。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1500多名熱血青年前來學習。

基本介紹

  • 創辦時間:1984年2月
  • 地址:湖北省隨州市
  • 校長鄭紹文
成立背景,發展歷程,教學科目,學校合併,

成立背景

1947年12月,江漢軍區正式成立,江漢解放區得以恢復與重建,全區包括31個縣城,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人口800多萬。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各類幹部顯得嚴重不足,成為勝利形勢下亟待解決的主要矛盾。
江漢公學
圖片簡介

發展歷程

1948年2月,江漢公學應時而生。記者查閱史料發現,江漢公學的辦學歷史,就是一場血與火的戰爭歷史,學員們在戰爭中學習、成長,並最終投身革命事業。
1948年3月上旬,江漢公學第一期開學。4月中旬,敵85師對大洪山根據地進行第三次“掃蕩”。4月下旬,學校隨著江漢區直機關翻越大洪山,進行轉移。濃煙滾滾、槍炮聲聲,學員們高唱著“我們是漢江人民的兒女,我們是一群知識青年,固有的熱情敏感,哪能忍受那法西斯的專制黑暗……”轉戰四方。這一期學員300人,在校時間120天,學員們受到戰爭和實踐的鍛鍊,按教學計畫完成所學內容。 
1948年8月28日,江漢公學第二期開學。開學後正規學習52天后,就遇上敵人第三兵團以5個軍的兵力對大洪山根據地進行第四次“掃蕩”,期間還增兵至12個軍。在隨後的72天裡,學員們反“掃蕩”行軍,行程1000餘公里,學員人數由200餘人增至300餘人,經受了戰鬥考驗,鍛鍊了革命的意志,在這次嚴峻的“考試”中,學員們呈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1949年1月31日,江漢公學第三期開學,同年3月12日第四期開學。

教學科目

江漢公學也在江漢解放區及其周圍縣市設立招生辦事處,張貼廣告公開招生。湖北省檔案館館藏的一份《江漢公學第二期招生廣告》就具體詳盡地說明了江漢公學的辦學宗旨、報考資格、學員待遇、報名手續、畢業後的工作安排等。這份招生廣告明確說明江漢公學的辦學宗旨是以培養民主解放區行政、民運、文化、教育、財經、衛生等工作幹部為目的。報考名額初級班、中級班各200人,高級班100人。報考資格:初級班須高小畢業、國中肄業或具有同等學歷,年齡14歲到17歲之間;報考中級班須國中畢業、高中肄業,年齡15歲到22歲之間;報考高級班須高中畢業及大學專科學生,年齡在18歲到27歲之間。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科目有國文、數學、中外史地、自然常識等。學員待遇:在校期間一伙食、服裝、教材費用統一由學校供給,畢業後由江漢行署分配工作。戰鬥中學習,學習中戰鬥
江漢公學仿照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的辦學模式,在教育方針、任務、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努力向其學習。
除了聽報告、學檔案、開討論會、生活會以外,學生們還要參加“反清剿”鬥爭、勞動鍛鍊、社會實踐等。
在“反清剿”的鬥爭中,學員們一邊轉移,一邊抓緊空隙學習。在戰鬥中學習,在學習中戰鬥,是江漢公學戰時學習環境的真實寫照。
除了參加戰鬥,每名學員還要過勞動關,背米、打柴、買菜、幫廚、理髮、打草鞋、割麥子,一樣都不能少。

學校合併

1949年7月8日,中共湖北省委決定江漢公學與鄂豫公學合併成立“湖北人民革命大學”。江漢公學培養的1500多名幹部遍布祖國各地和各行各業,這些幹部為新中國建立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