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在上

江源在上

《江源在上》是當代作家王劍冰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6月。

該書記錄了作者兩上青藏高原,考察瀾滄江長江黃河源頭的經歷,並以一個外鄉人的視角描述了隱藏在這裡的美麗景色和不為人知的人與自然的故事,真切地反映了三江源地區在自然地理、人文歷史、民族民俗等方面的“源”生態和“源”文化,歌頌了青藏高原人民敬天惜地,熱愛生命,尊重、呵護萬物生靈的高貴品質。全書文筆細膩流暢,語言通俗易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源在上
  • 作者:王劍冰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1年6月
  • 字數:19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江源在上》是一部文化大散文。作者以細膩的散文筆調、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自己兩上青藏高原,考察瀾滄江、長江和黃河源頭的經歷,集中展示了三江源地區的地理風貌、人文歷史等。通過走訪,作者從當地古老的民族風情與獨特的地理環境出發,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展示維繫天下生靈的大江大河的“源”生態和“源”文化,並在這一路上綺麗壯闊的自然風貌,以及這片雪域神秘動人的人文風貌中寄託了自己對高原人文與歷史的思考。

作品目錄

飛揚的經幡
江河尋源
靈魂之光
高原上的格桑花
後記

作品鑑賞

《江源在上》是一部能夠更新和喚醒現代人生命體驗的著作。該書以深刻細緻的筆觸講述了2017年“源文化”考察小組兩次深入三江源腹地採風考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為讀者描摹出海拔3000米以上的風土人情。這裡生存的艱難與生活的幸福並存,物質的貧瘠伴隨資源的富有,生命之輕陪伴情誼之重,微弱的悖論中一切都是不可複製的獨特。這種獨特對於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並不代表出眾的意義,只是引導他們走向自己,走向自我與世界的自然的關聯,確如王劍冰一行在文扎帶領下開啟的“源文化”之旅,當然,這段旅程本身在王劍凍的描述中也是獨特和重要的。
“江源在上”是一種人格化的表述,江源像人一樣被尊重、被敬畏,長江、黃河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都是人格化的存在,尤其是黃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塑造為母親形象,生長生活在中原腹地浸潤於中原文化的作者對黃河自然有不一樣的情愫,但是在江河源頭他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現在終於站在了黃河源頭,我怎么會想起母親?我怎么能不想起母親!迎著凜冽的寒風,我早已淚流滿面。”一問一答中作者確定了自己與黃河在情感上的聯繫,這種聯繫在作者到達黃河源頭之前是一種不連貫的感性關聯,可就在抵達的那一瞬間眼前之景便成為了精神的抱慰,這不僅意味著個體終於在人與自然的修飾關係中找到了一種實體的存在感,而且集體的生命也能在此找到了源頭。
《江源在上》一書中,王劍冰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三江源腹地的景觀。這種描寫多是為了呈現一種觀念上的警惕與防範,比如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也是一種反思和醒悟。探源之路伴隨長久的辛苦和短暫的喜悅,作者不止一次寫到“前面無路可走”,可是無路可走並不是最大的艱難,最大艱難是缺氧。行走在高原深處,缺氧會給人帶來諸多身體的不適和一些迷人的幻覺:“身上陡然熱起來,那么熱,穿得不能再多,卻在這個時候覺得熱。越熱越燥,抓了一把雪,在這個地方,雪都懶得融化。我來到水邊,一隻手帶回一點水放在嘴裡,那個涼。我知道生命還在,剛才那是暫時的恍惚。”
作者用清晰的表述描寫自己在缺氧狀態下感受到的現實,這種真實的幻覺總是能夠以尤其清晰的方式進入個體的意識反映,輕盈如夢卻也是不可簡約的身體反映。對於長久生活在內地的作者而言,每一次每一種的高原反應都是深刻的記憶,那些表象的迷霧正是幽深的自然存在。或許正因如此,王劍冰用文字帶領讀者了解和體驗著三江源,而他自己也在這一路顛簸中將記錄性細節注入到了敘事之中。比如他筆下高原的花草動物,比如他記錄的探路拖車夜宿草原,比如他講述的文扎、高屯子、歐沙、索尼,比如他描繪的高原上的小江南囊謙,無一不是了解高原、了解江源的透鏡。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11月26日,《江源在上》獲得第二屆方誌敏文學獎散文類大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江源在上》
2021年6月
青海人民出版社
978-7-225-06092-7

作者簡介

王劍冰,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曾任《散文選刊》副主編、主編。已出版散文集《蒼茫》《藍色的迴響》《有緣伴你》《絕版的周莊》等、詩集《日月貝》《歡樂在孤獨的那邊》、文學理論集《散文時代》和長篇小說《卡格博雪峰》等多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