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區人民法院

江源區人民法院是白山市成立於1985年4月的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源區人民法院
  • 原名:渾江市三岔子區人民法院
  • 地點:白山市
  • 成立時間:1985年4月
簡介,工作,

簡介

1985年4月隨著市管縣機構改革,白山市江源區人民法院成立(原渾江市三岔子區人民法院)。20多年來,江源區人民法院在改革大潮的歷史背景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區委、人大、上級院及政府的領導、監督、指導、支持下,堅持“公正效率”主題和司法為民的本質,緊緊圍繞區委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打擊、調節、服務職能,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法院的各項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審判工作年均結案1200餘件,最高年結案2000餘件。法院隊伍不斷壯大,知識結構、專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辦公辦案條件不斷改善。法院先後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省高院命名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人民滿意法院。

工作

一、審判工作穩步推進
刑事審判工作。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審判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不斷完善“嚴打”常態工作機制。根據某一時期的犯罪案件特點,突出打擊重點,堅持“刑罰法定,寬嚴相濟”的原則,依法懲處各類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的原則,全面理解和執行黨和國家的刑事司法政策,區別不同情況,注重運用刑罰手段懲處犯罪,以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對失足青少年,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有的放矢開展教育,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刑事審判庭少年法庭被市婦聯命名為“少年維權崗”,法院連年被市委命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民商事審判工作。充分發揮保護人民民眾切身利益,調節經濟關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職能作用。堅持和諧司法,堅持公正優先,兼顧訴訟效率。堅持司法為民,注重方便民眾訴訟,不斷完善了便捷的司法程式,加大訴訟須知,舉證指導,審執風險告知力度。並積極組織巡迴法庭,根據季節和個案的不同,開展審判“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鄉村”活動或組織“地頭、炕頭和街頭”法庭,及時化解矛盾,減少當事人訴累,堅持調判結合,注重維護司法權威。按照“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強化調解意識,提高調解技巧,創新調解機制,建立了圍繞“法官主導下適度社會化”,堅持內外互動,法院調解與人民調解對接,工會、婦聯、學校、社區、當事人親朋好友等參與的大調解格局,基本實現“調解全程化、方式人格化、主體多元化”的訴訟調解模式,各類民商案件年均調撤率達到70%以上。
行政審判工作。積極貫徹依法治區方針,既注重依法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注重依法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促進建立和諧有序的行政管理秩序。自1989年《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以來,年均審結行政訴訟案件為30件左右,尤其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法院依法加大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審、執力度。嚴格審查立案,依法嚴格執行,年均執結非訴行政案件60餘件,為促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執行工作。充分發揮司法強制作用,依法執結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是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體現。但由於諸多原因,“執行難”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力克執行難,法院認真落實“中央(1999)號”檔案和“中政委(2005)52號檔案精神,依法加大執行力度,調整充實執行力量,加大執行投入,強化執行管理,規範執行秩序,不定期組織開展分點連片執行會戰,努力提高案件執結率。近年來,年均案件執結率都保持在60%以上,使大量的積案得到清理,法院執行工作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審判管理。以實行立、審、執、監四分立為起點,逐步規範審判秩序。按照最高院兩個《五年改革綱要》,積極推行了審判方式改革,強化庭審功能,實行當事人當庭公開舉證、質證,以採用流程管理模式為起點,直至實行審判質量、效率評估體系,把審判、執行各環節通過量化進行考評,使法官的權與責得到有機統一。
二、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靠培訓提高素質。為推動法官職業化建設進程,以開展“創建學習型法院”活動為載體,每年都制定培訓方案,本著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重點放在法律適用,裁判文書製作,駕馭庭審能力,書記員工作技能以及國家、最高院頒布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方面。院領導、庭室長帶頭講課,並適時聘請上級院老師授課,堅持以講促學,以考促學。並創造條件,鼓勵幹警參加外培,一年來,有5名幹警獲得國家司法考試證書。抓思想教育,深入開展了“就案講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大討論,開展了“創建和諧班子”、“樹新風、樹正氣,促和諧發展” 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不定期組織思想、作風、紀律整頓,突出整治“庸、懶、散”以及不文明行為等方面的問題,規範機關工作秩序,樹立新風正氣。
靠制度管人管事。為從嚴治警,加大管理措施,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了黨建教育、管理4項長效機制。從嚴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七條禁令”和《法官行為規範》,院制定下發了《禁止十項行為規定》和《嚴肅工作考勤管理規定》。完善了《崗位目標責任制管理辦法》、《案件評查細則》、《院務管理制度》、《信息化網路建設制度》、《執行工作管理辦法》等。把審判管理、隊伍建設和院務管理基本納入規範化長效管理機制之中。
靠競爭選拔人才。為最佳化隊伍結構,走人才興院之路,對中層幹部正、副職崗位實行了競爭上崗,通過競崗述職、民主測評、競職考試、組織考核等嚴格而科學的程式進行篩選。對一般幹警實行雙向選擇,落選者待崗培訓。公正透明的競職方式深得幹警擁護,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意識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幹勁。求學習、求上進、求發展的風氣明顯提升。
積極落實新形勢下從優待警各項措施。嚴格執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使幹警休假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實。法院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建立了圖書閱覽室和健身房,豐富幹警業餘文化生活。每年都組織幹警進行身體健康檢查。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幹勁。2005年以來共榮記個人二等功一人,個人三等功16人,集體三等功12個,法院在區委、區政府崗位責任制考核中被評為一類單位。
三、辦公辦案條件有了極大改善
建院初期法院沒有辦公用房,沒有辦案車輛,辦公設備極其簡陋。三十幾名工作人員擠在不足100平米的租用房裡。外出辦案靠步行。20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上級院及有關部門的關懷支持、幫助下,在全院幹警的共同努力下,法院辦公辦案條件有了極大改善,投資600多萬元,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已使用。辦公辦案裝備檔次明顯提高。全院各業務庭及派出法庭都配有辦案車輛,各辦公室都配有電腦,通訊實現全省法院聯網,辦公現代化對應機制基本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