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肥腸

江油肥腸

紅燒肥腸是四川江油市的一道漢族傳統佳肴。新鮮的肥腸,輔以花椒,乾辣椒,八角,蒜,薑片,桂皮,草果,三萘,香葉等天然香料燒制而成。其特點色澤黃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膩,令人望而生津,下飯喝酒爽口開胃。據說只有江油的紅燒肥腸才叫“江油肥腸” 有人一語道破天機:離開了江油的水土,那就根本不能叫江油肥腸,因為,已經跟江油毫無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油肥腸
  • 主要食材:肥腸 
  • 分類:川菜
  • 口味:微麻辣
來源,功效,生產製作,食用指南,

來源

很多來江油的外地遊客都愛問:“江油人為什麼喜歡吃紅燒肥腸?”據社科界的專家考證認為,江油這種獨特的飲食風俗與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
江油北部地區多高山,村民時常需要上山去從事砍柴、伐木、燒炭、採藥、打獵等重體力勞動。而改革開放以前,農村經濟十分落後,村民普遍買不起肉。但為了補充體力,村民便把豬大腸等下水料買來加工,這樣做一是可以補充脂肪和蛋白質,以彌補重體力勞動的熱量消耗;二是豬下水的價錢比較便宜,用紅燒的方法烹調後肥腸的味道偏辛辣,吃了可以抵禦山中的寒濕之氣。
正因為如此,山區人民十分重視早餐這一頓,一定要吃紅燒肥腸,並佐以白米乾飯。吃飽、吃好後才有體力進山幹活。反而對中午這頓不怎么重視,往往是吃幾口自帶的饃饃、喝幾口山泉即可。直到今天,紅燒肥腸佐乾飯依舊是江油人民的“標配”早餐。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便有縣飲食服務公司在太平場一代開設國營餐館,銷售肥腸和乾飯,以供進城趕場的鄉民中午充飢。改革開放後,江油開始出現了民營肥腸店。八十年代中期,小小吃率先北門老商業局樓下開設餐館,經營肥腸、乾飯和蒸菜。後來,江油又陸續開設了宋肥腸、賀肥腸、城邊肥腸、健民肥腸、老火車站肥腸……等店面。
江油肥腸
2016年6月,四川翔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製出江油肥腸罐頭裝,隨即在江油名聲大震,公司董事長羅關友先生回響總理號召,企業轉型B2C,在各大網店均開始銷售,市政府高度重視,各大當地電視台爭相採訪,江油肥腸從此走出江油。
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江油人走出了世代生活的地方,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江油小愚娘食品有限公司也開發出了預包裝“江油肥腸”,這讓更多的外地人通過淘寶購買就能享用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所帶來的美味!
久而久之,“江油肥腸”這道美食便聞名遐邇了
在李白故里---江油,不論是四星級飯店,或是街頭巷尾餐館、路邊小店,都有“紅燒肥腸”,所有米粉店也有“肥腸”湯料滿足食客。各家自號不下千家,一些知名的肥腸店,別看規模不大,年收入數十萬元也不在話下。
江油肥腸掀起了肥腸經濟。綿陽、成都、甚至重慶、昆明等地,紛紛打出了“江油肥腸”的招牌,紅燒技法一樣、佐料一樣,但永遠也達不到的江油的正宗味道。據傳成都某五星級飯店的大廚多次打包對江油肥腸進行反覆研究,終不得要領。有位在北京工作的老闆,為款待貴客,曾空運400多碗“江油肥腸”。

功效

豬大腸性寒,味甘;有潤腸,去下焦風熱,止小便數的作用。用豬大腸治療大腸病變,有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的作用,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大便出血或血痢。如《仁齋直指方》和《奇效良方》中的豬髒丸,《本草蒙筌》中的連殼丸等,皆是用於治療直腸病變的名方,其中均用到豬大腸。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症,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忌食。

生產製作

材料:豬大腸250g
步驟:
1、大腸清洗乾淨後放入有蔥段,薑片的滾水燙1分鐘左右撈起 。
2、鍋內倒入少許油,加入白糖炒糖色。
3、加入1,上色後撈起。
4、剩少許油在鍋內放入花椒,乾辣椒,八角,蒜,薑片,桂皮,草果,三萘,香葉。炒出香味後放入肥腸。加入少許老抽拌勻後加入少許水燒半小時左右

食用指南

在江油本地人的標準吃法是,一碗肥腸,一碗乾飯,在加上一碗由醋,蔥花,薑末沖調的酸湯。一口肥腸,一口乾飯,肥腸所特有的油脂和大米的香糯混合在唇舌之間,最後喝口酸湯帶走餘留的油膩。這樣的感覺這才是江油人所追求的美食與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