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實行瑤長自治制度。
1950年,設源口鄉,隸屬桃川區。
1952年,境內設源口、大坪崗、七工嶺和大田瑤族鄉。
1956年,合併成源口鄉。
1958年,隸屬水美公社管轄。
1961年,體制調整,成立源口人民公社。
1982年,改為源口瑤族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源口瑤族人民公社,建立源口瑤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源口瑤族鄉轄有上村、七工嶺、小河邊、八角亭、富源、公朝、大坪崗、橫開河村、大田村、白俸村10個村委會,下轄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源口瑤族鄉下轄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源口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源口瑤族鄉位於
江永縣西南部,東與
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連線,南與源口自然保護區相鄰,西與
粗石江鎮接壤,北與桃川鎮毗連。區域面積206.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源口瑤族鄉地處都龐嶺山脈,境內地形以山地、丘崗為主,土地肥沃,土地結構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水文
源桃河橫貫全境,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銅鼓沖,自上村入境,從南向北流經小河邊、八角亭、竹根地、七工嶺等村,境內長度12千米,屬於珠江水系。
人口
2011年末,源口瑤族鄉轄區總人口8984人,常住人口8792人,其中瑤族人口8721人,占97.1%,另有漢族、滿族、壯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6個民族分布各村。
2017年末,源口瑤族鄉常住人口25778人。
截至2019年末,源口瑤族鄉戶籍人口2540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源口瑤族鄉財政總收入86萬元,比上年增長3%;人均財政收入134元,比上年增長2.9%。完成財政總支出89萬元,比上年增長1.3%。
2019年,源口瑤族鄉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8個。
農業
源口瑤族鄉有農業耕地面積5435畝,其中水田3810畝,旱地1265畝,林地面積2.8萬畝,水面面積550畝。有以優質水稻為主的糧食作物900多畝,以香芋為主的蔬菜2200多畝,以香柚為主的水果2800多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59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7元。
工業
2011年,源口瑤族鄉工業總產值2550萬元,工業銷售收入2213萬元,實現利潤119萬元,工業利稅46萬元。有個體工商戶55戶,有馬鞍口磚廠、七工嶺電站、源口冶煉廠等多家企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源口瑤族鄉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53人,教師5人;國小1所,在校生473人,專任教師2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國中1所,在校生176人,專任教師2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6%,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源口瑤族鄉有文化站1所,村級活動中心6個,遠程教育站7個,農家書屋10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源口瑤族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鄉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9所,專兼職醫務人員1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源口瑤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戶,人數37人,支出8萬元,月人均1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2戶,人數292人,支出26.5萬元,月人均76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戶26人,支出3.1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30人,共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24.5%;農村臨時救濟80人次,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擾撫對象30人。
郵政電信
源口瑤族鄉建有郵政所1個,建成移動、電信、聯通基站3個,實現了全鄉主要村組寬頻接入覆蓋。
交通運輸
源口瑤族鄉建有源桃公路、源秀公路、源七公路等公路,全鄉實現了村村通,與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通過源秀公路相連。水路一條,運輸船舶14隻,里程為6千米,2011年運客量2萬人次,貨運量5萬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鄉境南部崇山峻岭,群峰挺拔,山崗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谷母源、石道源、白沙源、俸源、大小溪流縱橫交錯,出涼亭坳,眾水歸一,謂之“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