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金涓

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學者和詩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應徵聘,詠水歌山,傳道授業,深為時人與後世欽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村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作品出處:金涓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金涓
作品全文,內容梗概,譯文,點評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江村元末明初 金涓
寂寂江村路,輕煙晚自生。遠峰晴有色,獨樹暖無聲。
渚鷺行看水,溪魚賣入城。孤舟人不渡,兩岸夕陽明。

內容梗概

描寫了美麗的江村小景,用以描寫自己一生幽居在野,不應徵聘,詠水歌山的情懷。

譯文

江村的小路寂靜無聲,裊裊的青煙向晚自生。夕陽照耀下遠處的山峰滿目蒼翠,近旁孤樹沐浴著溫暖的夕陽悄然無聲。
看那江邊的鷗鷺水面翩然行,想那肥美的溪魚已被運入城中。江邊孤舟自橫,人不願乘渡,只因要享受那夕陽輝映下的河畔美景。

點評鑑賞

頷聯頸聯運用多種手法描寫江村之景:①遠近結合,頷聯寫了遠處的山峰,近處的獨樹。點明江村的環境。②從視覺和聽覺來寫江村。“晴有色”和“暖無聲”。③動靜結合:頸聯寫動景, 與頷聯靜景相映襯。④虛實結合,看到江邊鷗鷺在水面飛行,聯想到江中應該溪魚肥美,眼前雖不見漁人,應該是進城賣魚去了。
尾聯以“孤舟”“無人渡”等景物描寫,寓情於景,表達了詩人幽居山野不應徵聘的孤高之情懷。同時也透露出一絲不在其位的無奈之情。但“兩岸夕陽明”又給這一絲無奈增添了暖色,表達了安於幽居,樂於傳道授業的情感。

作品影響

該詩中多處運用描寫手法,對於學習詩詞寫作中運用手法方面有幫助。

作者簡介

金涓(1306—1382),字德原,義烏人。嘗受經於許謙,又學文章於黃溍。嘗為虞集、柳貫所知,交薦於朝,皆辭不赴。明初,州郡辟召,亦堅拒不起,教授鄉里以終。
金涓從黃溍學文,得而縱橫詩文;從許謙學經,得而淹貫經史。才氣過人,人難於匹。古人所謂“學而優則仕”,但金涓終其一生而不出。尚在元朝,就有時居翰林的虞集與柳貫交相薦舉,金涓不出。到了朱元璋的明洪武時期,他的同學宋濂、王褘雙雙擔任《元史》總裁,宋、王深知金涓的學問根底,曾力邀金涓到京,共同編纂《元史》,金涓依然不出。更不要說以後的朝征府辟了。金涓為何終身不仕?我們可以從王褘的詩中尋找答案。王褘有詩云:“德源負才氣,少也不可羈。援經復據史,歷歷談是非,灑酣即狂歌,襟度無畛畦。”王褘雖然比金涓年少16歲,但確是金涓最為投契的朋友,兩人平時攜手繡湖,戰前避地青村,亂中邂逅光明。“同君暢懷抱,一醉杏花邊”,兩人互相唱和,一次就有一百九十韻之多。在王褘的詩中,金涓是一位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豪放不羈、無所遮攔的人。當年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高唱“歸去來兮”。那么,900年後的金涓豈會自投羅網?伴君如伴虎,這是歷來的古訓。金涓兩位同窗好友宋濂、王褘,一為開國文臣之先,一為立國忠烈之首。他們生前身後,皇帝朱元璋的態度突變,豈不令人心寒。王褘對此有所意識,曾向老友金涓拳拳吐言:“勸君堅晚節,湖畦臥煙霞”。其實,不用王褘提醒,金涓對官場也有一份警惕。一次,有位方姓的翰林學士路過義烏。聞說金涓的聲名,設宴相邀,金涓羞與噲伍,賦七律一首,題《方學士招飲不赴》以拒之:我在林間與鹿群,君為天上玉麒麟。莫將彩樹燈前酒,未醉梅花月下人。白屋不生三閣夢,青山難識五陵春。行吟每到看松處,自有漁樵做主賓。
金涓對當權顯貴者投以白眼,避之譏之。而對貧寒孤苦者,卻報以青睞,濟之恤之。當其時代,處於元末明初,戰亂頻仍,民不聊生。周圍遠近因饑寒貧苦而得金涓救濟撫恤的不可勝數。金涓夫人,少其一歲,過門不久,即雙目失明。而金家家道昌隆,既富且庶,因此重娶之說,不絕金涓之耳,但金涓概不理會,始終如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