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變遷

江村變遷

《江村變遷》是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云云,姚富坤。該書主要介紹了費孝通先生開創江村社會學調研基地和國內外學者訪問江村的情況。

基本介紹

  • 書名:江村變遷
  • 作者朱云云,姚富坤
  • ISBN:9787208095458 
  • 頁數:331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簡介

《江村變遷》是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云云,姚富坤。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記述開弦弓村自1923年以來的80多年問,走過的農村工業化道路和發生的社會變遷,並在這一基礎上,力求探索和認識改革開放前30年的教訓和改革開放後30年的經驗。全書資料詳實、圖文並茂,可作為年輕人、國內外有關關學者認識中國農村、開展農村調查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傳統與鄉土
第二節 保守與變革
第三節 漸變與突變
第四節 “三級”與“二跳”
第五節 出路與活路
第六節 記錄與分析
第七節 源泉與結晶
第二章 訪開弦弓村,建調研基地
第一節 有心栽花,瑤山結下生死緣
第二節 無意插柳,江村開闢新基地
第三節 《江村經濟》,拓新域樹里程碑
第四節 學以致用,講真話為民謀利
第五節 志在富民,廿六訪世代傳頌
第三章 學者訪江村,結累累碩果
第一節 江村專著,記錄變革的江村
第二節 江村報告,重現歷史的江村
第三節 江村之鄰,研究拓展的江村
第四章 迎國際友人,開世界視窗
第一節 威廉·葛迪斯教授訪江村
第二節 南希·岡薩勒斯教授訪江村
第三節 常向群研究員訪江村
第四節 朴紅博士訪江村
第五章 走進開弦弓,領略江村情
第一節 水鄉澤國,沿河人家泊漁舟
第二節 男耕女織,魚米之鄉蠶桑地
第三節 香火延續,家庭代謝添生機
第四節 家庭分析,結構變化看變遷
第五節 男娶女嫁,結婚組成新家庭
第六節 婚俗變遷,三代人嫁妝懸殊
第六章 創辦繅絲廠,探索工業化
第一節 勇於改革,鄭辟疆獻身蠶業
第二節 結“同心繭”,費達生技術下鄉
第三節 紮根江村,創辦蠶業指導所
第四節 石破天驚,江村創辦繅絲廠
第五節 絲廠被毀,日軍入侵開弦弓
第七章 解放生產力,耕者有其田
第一節 土地集中,耕者失去命根子
第二節 封建剝削,名目繁多苦難深
第三節 土改之前,中農趨向自耕化
第四節 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
第五節 階級分析,另種眼光看江村
第八章 農業合作化,同耕一塊田
第一節 互助合作,半推半就矛盾多
第二節 建初級社,踏上合作化道路
第三節 路線教育,樹燈塔指引方向
第四節 辦高級社,鑼鼓喧天紅旗飄
第九章 重訪開弦弓,見證合作化
第一節 內緊外松,重訪江村全記錄
第二節 見證歷史,實事求是說江村
第三節 顛倒是非,帶著觀點看江村
第十章 辦人民公社,多少荒唐事
第一節 刮浮誇風,萬人大會放“衛星”
第二節 虛報產量,淳樸農民學造假
第三節 大辦食堂,放開肚皮吃飽飯
第四節 大煉鋼鐵,勞民傷財滿天紅
第五節 大辦“三土”,農具改革反科學
第六節 “一平二調”,農村大刮“共產風”
第七節 開太浦河,滔滔碧水向東流
第十一章 饑荒從天降,走上討飯路
第一節 物極必反,饑荒悄然降人間
第二節 討飯求生,妻離子散不是夢
第三節 面對飢餓,隊里開出討飯船
第四節 風調雨順,極左路線害煞人
第五節 數據為證,三年飢餓減人丁
第十二章 “文革”怪事多,過橋背語錄
第一節 破除“四舊”,傳統文化成垃圾
第二節 “文革”趣聞,村民過橋背語錄
第三節 “文革語言”,慷慨激昂句句空
第四節 “教育革命”,師生接受“再教育”
第五節 疑神疑鬼,階級鬥爭天天抓
第六節 靈機一動,化解“反革命事件”
第七節 千篇一律,拉線插秧吹哨子
第八節 做煞苦煞,割“資本主義尾巴”
第九節 自強不息,老隊長帶頭顯精神
第十三章 改革春風吹,處處氣象新
第一節 “兄弟分家”,老大、老二都高興
第二節 農藝改革,“勤快”反被“懶惰”笑
第三節 發展蠶桑,批評表揚同一事
第四節 市場導向,產業結構巧調整
第五節 改革前後,變化之大不能比
第六節 年年造房,昔日泥工成老闆
第七節 經濟規律,順之則興逆則衰
第十四章 “草根”扎心田,春風吹又生
第一節 舊夢重溫,費達生支持辦廠
第二節 逆勢而上,江村重建繅絲廠
第三節 二度平調,書記一語歸公社
第四節 白手起家,南村辦起絲織廠
第五節 學華西村,北村取來致富經
第六節 乘勝前進,工業再上新台階
第七節 工業興村,開弦弓村換新貌
第十五章 興衰一時間,成敗有規律
第一節 資不抵債,集體工業畫句號
第二節 尋根刨底,冰山自有消融曰
第三節 投機失敗,繅絲廠停產倒閉
第四節 蘇南模式,一段難忘的歷史
第五節 變遷之速,老市長感慨說利弊
第十六章 家庭辦工業,奮勇奔小康
第一節 啟動民資,鼓勵私人辦工業
第二節 當仁不讓,老書記從容說改革
第三節 阻力重重,“永泰”夾縫求生存
第四節 臨危受命,非黨人士主村政
第五節 一闖上海,兩手空空一身債
第六節 二闖上海,打開市場賺大錢
第七節 小富即安,傳統農民轉觀念
第十七章 依託橫扇鎮,編織成規模
第一節 星火燎原,橫扇編織成產業
第二節 經濟輻射,江村興起編織熱
第三節 手工編結,幾根竹針成歷史
第四節 技術進步,推動專業化協作
第五節 匯聚濮院,市場催生大行業
第六節 艱苦創業,尋得通向市場路
第七節 同舟共濟,打開市場致富路
第十八章 依託盛澤鎮,絲織顯活力
第一節 絲綢巨鎮,萬商雲集蘊商機
第二節 店多成市,市場魔力看“東方”
第三節 休學學藝,江村織廠當廠長
第四節 離廠從商,夫妻雙雙把店開
第五節 隨機應變,辦企業以廠為家
第十九章 科技是動力,關鍵在人才
第一節 織機更新,科學技術無盡頭
第二節 委託培養,人才回村又離村
第三節 重回江村,憑藉技術創新業
第四節 真才實學,老闆高薪爭人才
第五節 江村江鎮,滄海桑田換人間
附錄一 我心目中的費孝通 於孟達
附錄二 費孝通先生江村訪問記事
跋 常向群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