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樓(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詩作)

江月樓(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月樓》是唐代女詩人薛濤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的前兩句描述想像的吳江的人和景色。中間兩句由天空向譙樓,再向城牆,最後到江中的漁船,這是由上而下的觀察描寫。最後兩句由景及人,小兒和君,提及江南的美景,這應該是薛濤借眼前景來想像正在江南的兒子與丈夫。從薛濤的寫作手法來看,該詩先從自身感覺出發,再由幻想到現實,由遠至近,由上而下;由朦朧而清晰,由抽象而具體,由自然到人工,再由景物到身旁的人物行為依序寫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月樓
  • 作者:薛濤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洪度集》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月樓
秋風仿佛吳江冷,鷗鷺參差夕陽影。
垂虹納納臥譙門,雉堞眈眈俯漁艇。
陽安小兒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江月樓:據《蜀景匯考》,江月樓在簡州東,“壯麗甲於西蜀”。
②吳江:這裡指代江南,薛濤的丈夫和兒子正好在江南。
③參差:不整齊。
④譙(qiáo)門:即譙樓,城門上用來瞭望的樓。
⑤雉堞(zhìdié):城牆。
⑥陽安:樓在古簡陽縣地西南三里,有三國時期的陽安關,故別稱“陽安”。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秋風迴旋,河水漣漪,及至人身,感到涼意。鷗鷺結伴而飛,在夕陽的映照下,投射出參差不齊的影子。
彩虹如橋,橫跨譙門之上。城牆好像眈視著水中的漁船。
陽安城的小孩拍手歡呼雀躍。使人幻想出江南吳江的美景。

創作背景

此詩為元和九年(814年)秋,薛濤登臨陽安(即唐時簡州)之江月樓所作。登高攬勝的開闊視野,喚起薛濤對飄泊生活的悸動與對故鄉的思念。所以薛濤寫下這首詩,在風物流利的詩意中,蘊涵懷鄉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秋風仿佛吳江冷,鷗鷺參差夕陽影。”從寫景方面看,第一句描寫幻想中的吳江景色,秋風陣陣迴旋,茫茫河水上泛起環環漣漪,及至人身,感到絲絲涼意。將自身對氣候的感覺與所幻之景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人在產生空曠感覺的同時,仿佛親臨其境。第二句,將視線由江面移到岸邊濕地,鷗鳥結伴參差而飛。鷺鷥有的佇立凝望,有的低頭覓食,在夕陽的映照下,河灘上投射出參差不齊的影子。
“垂虹納納臥譙門,雉堞眈眈俯漁艇。”前兩句描繪的是想像中吳江與人、自然景物融合。那三、四句回到了現實中,由天空向江月樓自上而下地觀察,著重描寫自然人工景物的組合。從譙門到堞樓,以擬人化的“臥”和“俯”,賦予“垂虹”與“雉堞”以動態潛質,使得靜態的景物栩栩如生,突顯出生命跡象。故“納納”“眈眈”狀物淋漓盡致。前者盡表譙門高大,後者則突出了城牆的威嚴。這兩句狀物的特點是運用疊字來強調重點,突出意境,增加了藝術感染力。
“陽安小兒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儘管如此,詩人仍感美中不足。於是,最後兩句將自己身邊的兩個人物一併寫進詩中,為自己的描寫進行佐證,使得原本靜穆的景色平添了活力。不諳事的兒童也被這美景所陶醉,禁不住拍手歡呼雀躍,可見景色之美的程度。結尾處做了總結式的敘述,也是對前面所述幻景色謎底的揭曉:是由於兒子對景色的強烈反映,才使得夫君想像出這吳江的美景。

名家點評

清代吳景旭《歷代詩話》:“垂虹”二句,風物流利,即疊字亦不虛下。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蘇珊玉《薛濤及其詩研究》:其中句復重字所形成對偶工整的節奏,更見詩人的匠心獨運。

作者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人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列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傳下的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