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境內大部分屬南屏鄉。
1951年,屬二區。
1958年,為上游公社。
1962年,為大水井區。
1969年,為大水井公社。
1983年,復為大水井區。
1988年,為大水井鄉。
2006年,鄉政府移至江底村,改名江底鄉。
2012年9月,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江底鎮轄大水井、仙人洞、坡腳、警腳、洗羊塘、水塘、江底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江底鎮下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水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江底鎮地處烏蒙山系與五蓮峰山系西南交會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對峙、中部突起。北部屬高二半山區,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海拔2100米以上。境內最高峰大黑山位於東部,海拔2717米;最低點位於江底村,海拔1298米。
氣候
江底鎮多年平均氣溫11.5℃,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烤菸、蔬菜。無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降水量約1100毫米。海拔2100米以下,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年平均290天,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水文
江底鎮境內最大河流是牛欄江,從江底村老熊洞入境,流經本鄉境內10千米,徑流總量3.2億立方米,最大流量274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3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57.6立方米/秒,河床寬80~120米。
人口
2011年末,江底鎮轄區總人口29968人。總人口中,男性15738人,占52.52%;女性14230人,占47.48%。第六次人口普查14歲以下7910人,占29.4%;15~64歲17390人,占64.7%;65歲以上1563人,占5.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332人,占87.87%;有回、彝、苗、哈尼、白、拉祜等12個少數民族,共3636人,占12.13%。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回、彝2個民族,其中回族210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7.84%;彝族1310人,占36%。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2.4‰,人口自然增長率4.6‰。
2017年末,江底鎮常住人口28063人。
截至2019年末,江底鎮戶籍人口32000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江底鎮有工業企業3個。
農業
江底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5580畝,其中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112.5畝。2011年,生產糧食11042噸;生產花生70噸,向日葵20噸,烤菸501噸,蔬菜5788噸。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226.5畝,水果產量53噸。
工業
2011年,江底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73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江底鎮有國小9所,在校生3920人,專任教師15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國中1所,在校生1230人,專任教師6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江底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6個。專業衛生人員5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江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戶,人數87人,支出19.6萬元,比上年增長7.7%,月人均186元,比上年增長6.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41戶,人數2318人,支出240萬元,比上年增長22.2%,月人均86.28元,比上年增長75.5%;農村五保供養228人,支出32.26萬元,比上年增長6.4%;農村醫療救助292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46人次,共支出57.59萬元,比上年增長57.77%;農村臨時救濟130人次,支出9.36萬元,比上年增長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江底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6千米,投遞點7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130戶,移動通話和廣播電視覆蓋全境。
交通
2011年,江底鎮境內有7個村通公路,213國道和昆明至昭通公路經過,有便道通往警腳、仙人洞。有鄉村組公路17條,總長136.2千米。
歷史文化
江底鎮原稱大水井鄉。清雍正八年(1730年),當地住民在該地一泉水處修一較大水井,故名大水井。2006年,人民政府搬遷江底村潘寨後改為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