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五朝是後世對於中國中古時期先後建都於江南之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的五個朝代的統稱。五朝自公元317年東晉建立始,至589年陳為隋所滅亡而止,共260餘年,分別是晉、宋、齊、梁、陳五朝,此期南方地區政權處於門閥政治之下,政局混亂繁複,而經濟、文藝、宗教則蓬勃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左五朝
- 都城:江南之建康
- 朝代:晉、宋、齊、梁、陳
- 定位:江左五朝之合稱
集合涵義,經歷過程,時期特點,門閥政治,南方開發,文藝繁榮,佛道勃興,
集合涵義
江左,古人習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一般指江東,即長江下游蕪湖到南京段的東岸地區。五朝分別是(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陳五朝。江左五朝之合稱,緣於五朝相繼偏居江左,又均建都建康,且政治上表現出相同的特性。
經歷過程
西晉政權由於八王之亂的內斗,招致五胡亂華的慘禍,北方戰亂不息,晉室傾覆。北方士民南渡者達百萬,是為永嘉南渡。僑姓與吳姓士族們在王導的協調下,共同擁立晉室旁支的司馬睿稱帝,司馬睿得以建都建康,建立流亡政權。
公元383年,在東晉宰相王導王導的領導下,東晉取得了肥水之戰的巨大勝利,保住了江左政權。420年劉裕篡晉建宋,而北方則逐漸被元魏所統一,南北旗鼓相當,南北對峙的事態開始形成。此後南方先後經歷(蕭)齊、(蕭)梁、(陳)陳四個短命王朝。此期皇權有所加強,然士族實力仍非常強大,文化、藝術、佛教於蕭梁達到發展的頂峰。然而隨後的侯景之亂,燒殺無度,以致千里無人,南方經歷此劫,一蹶不振,而北方則逐漸統一,恢復發展。最終,陳為隋朝所統一,江左五朝結束。
時期特點
門閥政治
由於東晉政權是一個被名門望族擁立的流亡政權,所以微弱的皇權只能依靠門閥的支持,門閥氏族幾乎把持了全部朝政,所以也可以說東晉開始了門閥政治時代。
在南朝時期士族雖然一步步走向沒落,但其在社會上的領袖地位到南朝陳也一直保留,名門望族們歷經五個朝代,禪讓形式的改朝換代並沒有使他們滅絕,因為中國那時自劉裕殺盡晉司馬氏皇室起,以後歷代每逢改朝換代大多都會發生大殺前朝皇室貴族,這是因為怕他們又起來伺機謀反。六朝時期的等級觀念很牢固,開國皇帝都出生庶族,他們需要依靠這些世家名門望族來提高威望,和他們聯姻,給他們封官封爵等等,但朝中大權又沒有完全相信他們。而世家大族也需要皇權,士族與皇權形成一種政治上的互相制約、利用的關係。
南方開發
晉滅亡以後,南方地區經歷了東晉南朝的政權更替。東晉南朝時期大量的北方移民使得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南北經濟差距縮小、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
文藝繁榮
文學代表的人物及作品有:田園詩(陶淵明)——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樸實恬淡。山水詩(謝靈運)——《登池上樓》。
藝術:大放光彩的藝術,主要表現在書法和繪畫上。書法: 東晉“二王”特有名(王羲之、王獻之)。繪畫:東晉顧愷之擅長人物畫(《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社會文化上:東晉時期,士人重視玄學,至南朝後玄佛趨向合流。儒學於此期之南方地區,並不太活躍。
佛道勃興
佛教:
南朝歷代的佛典翻譯,相繼不絕。南朝各代寺院、尼僧之數甚多。據傳,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十三所,僧尼三萬六千人。齊代有寺院二千零十五所,僧尼三萬二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萬二千七百餘人。後梁有寺院一百零八所,僧尼三千二百人。
道教:
漢末、魏、晉時代,上至帝王宮廷,與士族巨室,下至販夫走卒都有傾向求仙的風氣,與神仙道士等解釋“三玄”之學,如《周易》、《老子》、《莊子》的丹經思想。這一時期,道教經過分化與改革,使道教從早期道教那種比較原始的狀態發展為有相對完整的經典、教義、戒律、科儀和教會組織的成熟宗教,並由早期民間宗教團體逐漸轉變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
五朝時期,葛洪金丹道神仙道論體系的確立,齊、梁時又出了個博學多才的道教學者陶弘景,他對以前流行於南方的葛洪金丹道教、楊羲的上清經籙道教及陸修靜的南天師道,又進一步總結、充實和改革,開創了茅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