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浙江江山仙霞嶺獸類及鳥類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山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江山市南部山區,錢塘江源頭之一,南與福建省浦城縣接壤。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8°33′42″-118°41′5″,北緯28°15′26-28°21′11″之間。保護區主要涉及廿八都鎮周村村和張村鄉雙溪口村,範圍以我市廿八都鎮周村村高峰為中心,東至浙江與福建省界的社屋坑山背,南至省界平水黃,西至周村、興墩兩行政村邊界,北至周村村橫坑,土地總面積6990公頃,森林覆蓋率98%。
地形地貌
仙霞嶺自然保護區內山脈地勢高峻,中山廣布,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夏無酷暑,氣象萬千,林海綠濤,蒼翠欲滴,保護區及周邊地區海拔一千米以上山峰就有28座,其中最高峰大龍崗(位於實驗區),海拔1500.3米,為金衢第一高峰。保護區內最大溪流為錢塘江水系支流周村溪,全長25公里,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匯入白水坑水庫,是江山60多萬人口的飲用水源保護地。
區域範圍
江山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990公頃,其中,以廿八都野豬漿獼猴保護小區(伯樂樹保護區)和龍井坑天然次生林為重點劃定核心區2979.32公頃(42.62%),沿核心區向外拓展765.22公頃範圍為緩衝區(10.95%),緩衝區外圍3245.46公頃為實驗區(46.43%)。
保護目標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有野生脊椎動物228種,其中獸類57種、鳥類93種、爬行類33種、兩棲類20種及魚類26種,這些脊椎動物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種(黑麂、雲豹、金錢豹、
白頸長尾雉、
黃腹角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8種(獼猴、穿山甲、青鼬、小靈貓、金貓、鬣羚、
黑冠鵑隼、黑耳鳶、赤腹鷹、松雀鷹、紅隼、勺雞、白鷳、
褐翅鴉鵑、
斑頭鵂鶹、蛇雕、黑熊、豺),還有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豪豬、鼬獾、
黑眉錦蛇等)。尤其是黑麂,為我國特有物種,野生種群分布範圍非常狹小,全國僅有皖浙和遂昌2個分布中心,仙霞嶺自然保護區是遂昌分布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兩個分布中心黑麂種群的基因交流搭設了一條生態走廊。此外,仙霞嶺自然保護區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等珍稀瀕危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植物資源
植被:仙霞嶺自然保護區內植被有6個植被型組(針葉林、
針闊混交林、闊葉林、竹林、灌叢、草叢)、10個植被型、25個群系(組),地帶性植物群落為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木荷、甜櫧為主要建群種,並分布有4種珍稀植被(櫸樹群落、猴頭杜鵑群落、毛紅椿群落、香果樹群落)和1種特色植被(多脈鵝耳櫪群落)。尤其是野豬漿和龍井坑一帶的1000多公頃天然次生林,是仙霞嶺區域周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亞熱帶
常綠闊葉林。
野生植物:仙霞嶺自然保護區內植物區系起源古老,
孑遺植物多,是我國第三紀植物的重要“避難所”之一。目前科考共發現保護區內有野生及常見栽培維管植物1064種,其中蕨類植物101種、裸子植物11種、被子植物952種。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伯樂樹、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種(榧樹、櫸樹、鵝掌楸、
凹葉厚朴、毛紅椿、花櫚木、野大豆、香果樹、金蕎麥、香樟),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3種(六角蓮、三葉青、華重樓等),中國大陸新記錄1種(
光葉三脈紫菀),華東新記錄1種(
黃松盆距蘭),浙江新記錄4種(
絨毛銳尖山香圓、
尖萼烏口樹、小斑葉蘭、鉛山懸鉤子)。尤其是伯樂樹,是古老的單種科和殘遺種,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保護區內種群數量有200多株,是浙江省最集中的分布區,也是在我國分布北緣發現的最大種群之一。
管理措施
江山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016年5月22日正式掛牌,為江山市政府直屬正科級公益
一類事業單位,內設綜合科、資源管理科、科研宣教科、開發利用科、周村管理處和雙溪口管理處等6個科室(管理處)。仙霞嶺保護區管理局職責為:貫徹執行國家、地方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在不影響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