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屋村(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明珠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屋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明珠社區下轄村,位於鹽田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0.2千米。西邊有梧桐山。相鄰自然村有龍眼園村、朝陽圍、石頭圍。始建於清朝,江姓先祖從河南正陽遷至廣東紫金縣好義鎮,後從好義鎮遷至寶安縣(含今鹽田區域)。因村民大多姓江,故名江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明珠社區
  • 地理位置:鹽田街道北部
歷史沿革,人口民族,經濟社會,歷史文化,主要人物,

歷史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東和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鹽田大隊;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鹽田公社;1983年,屬沙頭角管理區鹽田街道;1990年,屬羅湖區鹽田街道;1998年,屬鹽田區鹽田街道明珠社區。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為江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140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60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0歲(2女);實際在村人口.5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 23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20人、台灣同胞1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8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荷蘭、牙買加、巴拿馬等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社會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番薯等。1993年1月,村民集資成立深圳市裕宏股份有限公司,出租物業面積3萬多平方米,2015年經營收入1636萬元,人均分紅6800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和房屋出租。
附近山地自然資源豐富,分布的維管束植物約200科1500種,其中以熱帶區系成分所占的比例較高,除常見的樟科、茶科、桃金孃科、梧桐科等典型的熱帶科植物外,還發現了刺桫欏 、穗花杉、白桂木、土沉香、粘木等珍稀、瀕危物種。現存10棵古樹。逢年過節,村民製作傳統茶果、粽子、年糕、湯圓、油餅等。
東海道、明珠大道經過該村1963年通電,198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2年通自來水,1993年通電話,1998年通網際網路。社區明珠公園、圖書室等文化設施為村民休閒娛樂場所。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居住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房屋經過兩次重建。第一次重建在1986-1990年,第二次重建在1990-1998年。

歷史文化

現存2座傳統客家民居,位於村委大門口,排屋結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現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
江氏祠堂,位於村西北,1980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_50平方米,無廂房
協天宮(關帝廟),位於樂群國小旁,始建於清朝,重建於1980年,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門前有兩根石柱,屋檐有雕花,屋頂蓋琉璃瓦。供奉關公
清明或重陽節,村民要到祖墳前祭祖。
清同治五年(1866年)義大利傳教士佛倫特里繪製的《新安縣全圖》有江屋村。

主要人物

該村主要人物:江官福(1920-1947),1943年參加東江縱隊,後任東江縱隊護鄉團三團班長,1947年在葵涌作戰犧牲。江觀清( 19.57- ),曾擔任橫崗街道書記,《深圳商報》2009年8月5日曾刊登《十年努力只為青少年》,報導他幫助吸毒青年改過自新,成為“五老”義務服務隊帶頭人等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