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泉,(1918-),武術家,1978年至1998年間任揚州市武術協會副會長,曾擔任過國家、省、市武術教練員、裁判員、輔導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子泉
- 出生日期:1918
- 職業:武術家
- 師傅:武術大師唐殿卿
簡介,生平經歷,“江所宜”少東家的武林傳奇,百年老店“江所宜”的少東家,“揚州武術”的不滅傳人,一生好人緣,
簡介
江子泉系清末民初武術大師唐殿卿的再傳弟子,十六歲師從江都縣國術研究會會長劉紹臣,三年滿師,身懷武藝。太極拳、太極劍、西涼掌、四路通臂、六路短打、十二路彈腿、鷂鷹、燕青、麒槍、萬勝刀、龍形劍、九節鞭、單刀破花槍等都是江子泉的拿手絕技。特別是江子泉的雙節棍表演,在國家、省、市比賽中都受到很高的評價。近八十年的武術生涯,江子泉授徒數以千計,被譽為“迷蹤拳”高手、一代宗師。獲得先進工作者和武術挖掘、整理、普查成果代表等榮譽稱號。
生平經歷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時期,江子泉的祖父出外逃兵荒,到蘇州“潘所宜”茶乾店學藝。三年滿師,師傅贈給他一大碗比黃金還貴的老臭鹵,並允許他以“所宜”為名號開店。江子泉的祖父來到揚州創立了“江所宜”茶乾店,店址位於昔日繁華的埂子街南首57號。當時揚州有大小茶乾店、豆腐店一百多家,“江所宜”是全城最大的。
傳至父親這一代,江子泉的祖父去世,江子泉的父親江振廣在江子泉出生十個月後染病身亡。江子泉的祖母和其母兩代寡婦帶著年幼的江子泉,支撐著店面,熬了十四年。江子泉不負眾望,十四歲便把一家百年老店打點得紅紅火火。經營的香乾、臭乾、抽油小元乾、蝦子乾、肉鬆乾、豆腐乳成了家家戶戶必備食品。
每天從半夜三更至中午時分,店內一片繁忙,一批批茶乾登場,美味清香溢滿店內,也飄蕩在埂子街上。大約下午一點多鐘,四鄉八鎮的數十名小販聚集在店內外等貨。他們肩挑竹擔,手提大籃,盛著五香茶乾,搖著銅鈴,奔赴大街小巷。晚上,家中的孩子爭著和大人們去附近幾家老劇場送貨,看白大戲。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立揚州豆制食品廠。昔日曾與富春、共和春、謝馥春齊名的老字號名店江所宜淡出歷史舞台。
少年時期的江子泉曾在揚州市廣陵區埂子街北首達士巷、南河下等地上了十年私塾。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並練成一手好字。在那個年代裡,為了保家護店,年少的江子泉決心習武強身。十三歲開始學武,1933年十六歲時師從江都縣國術研究會會長劉紹臣。劉紹臣系神手唐殿卿和鐵腿張恩慶的弟子。江子泉三年滿師,身懷武藝。太極拳、太極劍、西涼掌、四路通臂、六路短打、十二路彈腿、鷂鷹、燕青、麒槍、萬勝刀、龍形劍、九節鞭、單刀破花槍等都是江子泉的拿手絕技。特別是江子泉的雙節棍表演,在國家、省、市比賽中都受到很高的評價。近八十年的武術生涯,江子泉授徒數以千計,被譽為“迷蹤拳”高手、唐門武術一代宗師。江子泉還曾擔任過國家、省、市武術輔導員、教練員、裁判員,1978年至1998年,任揚州市武術協會副會長,獲得先進工作者和武術挖掘、整理、普查成果代表等榮譽稱號。江子泉現雖已90多歲高齡,仍每天堅持練功,雄風猶存。
“江所宜”少東家的武林傳奇
百年老店“江所宜”的少東家
江子泉的人生本可以不和武術沾邊。赫赫有名的揚州百年老店“江所宜”傳到他手上已是第三代。
清末民初,“江所宜”的香乾臭乾、五香茶乾在揚州城聞名遐邇,甚至槐泗橋、霍家橋仙女廟、邵伯鎮等周邊鄉鎮都有“江所宜”的“特約經銷點”。城內的小販一大早就擠在“江所宜”門前舶貨。市聲四起,大街小巷裡滿是“江所宜”茶乾的味道和小販搖鈴吆喝的聲音。“江所宜香乾、臭乾……”聲音拖得很長,隨炊煙散去。
如今的埂子街有些破敗,有些狹仄,行人已經想像不出這條街上曾經有揚州最大的當鋪,最早的香粉鋪,最早的交通崗亭……“江所宜茶乾店”也在埂子街南首。一條老街,集盡整座城市的昔日繁華。
傳至江子泉這一代時“江所宜”突生劫數,江子泉出生十個月,父親就撒手人寰。孤兒寡母無力獨自經營偌大的店面,不得以把“江所宜”租給人做。當時亦有人提著銀錢上門想盤下“江所宜”,可寡母始終不肯。熬過艱難,等兒子大了,“江所宜”還有做大的希望。
苦盡甘來,母子倆熬了十四年,江子泉不負眾望,成了“江所宜”的少年東家,江子泉接手老店後,改進生產工藝,改人工推磨為驢拉磨,每日黃豆投料量達200餘斤,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最多時鋪子裡有僱工5人,“江所宜”的香乾臭乾味美價廉,風味獨特,鬆軟爽口。十四歲的少年把一家百年老店打點得紅紅火火,寡母在一旁暗暗抹著喜淚。
少年當家,難免有人會來撒野找茬,那年起,江子泉下定決心習武強身。
“揚州武術”的不滅傳人
這幾百年,不管哪樣揚州風味似乎都繞不開“鹽商”二字。揚州鹽商不僅養著“揚州八怪”那樣的筆墨文人,還養著一大批武林高手。養文人只是怡情,養武夫卻有實際價值,無論是四海昇平還是兵荒馬亂,由這批武林高手率領的小股“私人武裝”是鹽商安危的一道重要屏障。
江子泉的功夫便從鹽商保鏢那裡來。“神手”唐殿卿,“鐵腿”張恩慶是當時揚州城鹽商保鏢中的絕頂高手。除在鹽商家吃飯外,都帶有大批弟子。江子泉的師傅,原江都縣國術研究會長劉紹臣就是他們的得意傳人。
談起師祖的功夫,江子泉眉飛色舞,滿是自豪。唐殿卿是揚州大鹽商蕭玉峰家的保鏢,得名“神手”是因一次宴會上客人要探一下侍立一旁唐殿卿的根底,蕭玉峰含笑應允。唐殿卿一抱雙拳,行了個禮,還沒等客人緩過神來,已飛身到屋檐下,抓住一隻燕子。
宴席上頓時掌聲雷動,從此唐殿卿便有了“神手”的威名。
因有大批商家的保鏢開館授藝,揚州習武之氣一時蔚然成風。江子泉先是和玩得好的十來個年輕同伴一起耍刀弄搶,大家都是城裡的殷實人家子弟,吃喝不愁,閒暇練兩下子,算是武術“玩票”。後來又一齊拜在劉少臣門下真刀真槍地練開,武藝大長。江子泉習武每月給師傅兩塊大洋作為“學費”,“習武”在他們這群人中不和“復仇”不和“闖蕩江湖”掛勾,只是出於興趣。他們的“武林”不同於武俠小說里腥風血雨的“武林”,是尋常人的“武林”,市井裡的“江湖”,真實而親切。
知道他練過功夫後,原先一兩個常到店裡找茬的小混混也都退避三舍。雖有一身功夫,至今和老人握手都能感覺到他掌上的力道,但江子泉一輩子沒有和人動手結仇,“一般人背不住我一拳,我一拳就能把人打死,所以不能動手啊”。
七十多年後,當時的師兄弟,現在都不在了,江子泉碩果僅存。江子泉雖也陸陸續續收了一大批弟子,但少有人得其衣缽。數年前,一位弟子奔走呼籲,希望在江子泉有生之年,將其畢生所學功夫錄製、整理,使揚州傳統武術不至失傳,可惜至今此項工程仍未落實。每日,江子泉早晚兩趟會到運河邊打拳練功,看得人也少。年輕後生和江老玩笑:“現在和你打架還打得過你啊?”江子泉笑著嘆息:“打不過你了,我老了。”
一生好人緣
走進埂子街57號,百年老店“江所宜”的影子已經蕩然無存,只是一個普通住家的樣子。江子泉坐在臨窗的桌邊吃早茶,老伴一邊熬著一鍋粥一邊和我們說當年:“原來幾進房子呢,路對面也是,後來公私合營就給廠里。”1956年“江所宜”這家百年老店參加了公私合營合作豆食業總店,“江所宜”退出歷史舞台。
江子泉不再是“江所宜”的當家人,先是負責廠里的銷售,後又被下放到車間做苦力,在對他的定性上起了紛爭,有人斥其為“資本家”,有人說“他不過是賣茶乾的”。爭論僵持不下,卻又有人曝出“猛料”:江子泉做過“偽保長”。在那個時代“偽保長”的帽子不啻於一記重拳當胸擊中江子泉,可以要他的命。以後的日子可想而知,江子泉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是掛著寫有“偽保長”打著“紅叉叉”的牌子站在廠門口低頭示眾。
早在 “摧毀保甲”時期,“偽保長”江子泉就被集中收押過。 “在那個時候,只要一個人說你壞話,你命就沒有了。”全揚州的偽保長都被“集中”在一起,作惡多端地當即就拉出去斃了,後又召開大會發動民眾檢舉,“因為平常跟人沒有結仇,沒有推板過人,我保住了一條命。開大會的時候沒有人檢舉,還有人捨不得他,替我求情呢。”
這段歷史,至今聊起來江子泉仍舊是唉聲不斷,不住地說“慚愧”、“不堪回首”。“我是在鎮長舅舅的安排下做保長的。我這個保長和別的保長不同,別人是到處刮錢,我是自己墊錢。那時候偽軍抓壯丁,我從來沒幫著抓,都是我帶頭到有錢人家去籌錢,然後幫著把被抓的保下來。”
見江子泉說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聊興漸起,一旁的老伴似還有所顧忌,連連說:“老太爺人緣好,沒有吃什麼苦。” 江子泉這輩子吃沒吃過苦?都已經沉澱在往事裡,難以鉤沉,但江子泉人緣好卻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因為人緣好,江子泉才一次次在風口浪尖上保住性命。否則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也躲不過歷次運動的衝擊。身手再快,總快不過槍子兒。
90多歲高齡,江子泉除了有些耳背,身體一直很健康,每日堅持練武,讀詩、默詩、寫詩是他的另一愛好。老人喜歡旁人稱他為文士而不是武夫。我們想看老人寫的古詩,老人謙虛得要命,萬萬不肯,只肯給我們背近來喜歡的一首詩:“風來雲去月當頭,消夏灣邊接素秋。如此煙波如此夜,居然著我一扁舟。”
入秋後揚州的天氣依然炎熱,江子泉的老房子臨著小秦淮河,河風細細,倒是有幾分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