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是唐代李白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 作者:李白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江南之仙山,黃鶴之爽氣,偶得英粹,後生俊人。林公世為豪家,此土之秀.落髮歸道,專精律儀,白月在天,朗然獨出。既灑落於彩翰,亦諷誦於人口。閒雲無心,與化偕往,欲將振五樓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臨諸天。登祝融之峰巒,望長沙之煙火,遙謝舊國,誓遺歸蹤。百千開士,稀有此者。餘所以嘆其峻節,揚其清波。龍象先輩,回眸拭視,比夫汨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禪於台山,遠公托志於廬岳,高標勝概,斯亦響慕哉!,紫霞搖心,青楓夾岸,目斷川上,送君此行。群公臨流,賦詩以贈。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隋末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葉、蜀中諸說。少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開元六年(718),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開元十二年(724),離開故鄉,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足跡遍長江中下游地區。天寶元年(742),詔征入長安,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因權貴讒毀,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在洛陽與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亂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永王兵敗後,被判罪長流夜郎。中道遇赦放還。後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有《李太白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