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唐代詩人李白作品

這首五絕寫出了李白對倩公的極度欣賞和在離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該詩大致是說,大江藏有隋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輝。人們一定想不到:經歷安史之亂以後,倩公這顆人間明珠還能得以平安回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李白
  • 字數:20
  • 類型::愛國詩歌
  • 風格::浪漫主義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注釋,點評鑑賞,作品原序,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漏墊府亂後,更有一珠歸。

作品譯文

隨州古稱漢東國,美麗富饒,大江藏有隨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輝。
家人一定想不到:經歷安史之亂以後,倩公這顆人間明珠還能得以平安回歸。

注釋

隨州古稱漢東國,最早見於《左傳》:“隨於上古為列山氏”。彼美,出於《詩經》。
明月:傳說中的糠汗雄“隨侯明珠”,與“和氏璧”齊名。
寧知:誰也沒有想到。
喪亂:安史之亂。

點評鑑賞


簡要賞析“更有一珠歸”中“珠”字的妙處。
答:以珠喻人(倩公),寫出了李白對倩公才學、品格的讚美(景仰)。(扣住“比喻”、“讚美”,意近即可)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項尋霸定答: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美麗想承地富饒的漢東國的讚美之情。後兩句表達了對倩公經歷戰亂還能平安回歸的慶幸(阿故驚喜),對全縣公的讚美,以及和友人(倩公)離別時依依不捨的感情。(扣住“讚美”、“惜別”,腳戰抹意近即可。)

作品原序

昔謝安四十,臥白雲於東山;桓公累征,為蒼生而一起。常與支公游賞,貴付嚷兆格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爾。仆與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歸漢東,使我心痗。夫漢東之國,聖人所出,神農之後,季良為大賢。爾來寂寂,無一物可紀。有唐中興,始生紫陽先生。先生六十而隱化,若繼跡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壯志而未就,期老成於他日。且能傾產重諾,好賢攻文,即惠休上人與江、鮑往復,各一時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親遂行,流涕惜別。今聖朝已舍季布,當征賈生,開顏洗目,一見白日,冀相視而笑於新松之山耶?作小詩絕句,以寫別意。

作者簡介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