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坑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坑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下轄村,位於東坑鎮中心,距鎮政府1.6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村內有圍仔嶺,海拔100米;東坑內河流經村西。北與東涌村毗鄰,東南與長安塘行政村連線,南與黃麻嶺村相接,西與井美村一河相隔。始建於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村名來歷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坑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清初沿襲明制,清末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常平橫新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東安鄉、新一區東馬鄉、第四區東坑鄉、東坑大鄉;1958年10月,屬常平人民公社東坑生產大隊;1959年,屬橫瀝人民公社東坑生產大隊;1961年,屬東坑人民公社東坑生產大隊;1983年,屬東坑區東坑鄉;1987年4月,屬東莞市東坑鎮東坑管理區;1998年,屬東坑鎮東坑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盧姓,其先祖於南宋鹹淳二年(1266年)從南雄珠璣巷遷至番禺鐘村,南宋鹹淳九年(1273年)遷至順德羊額,第二年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704人,其中男性342人,女性362人;80歲以上25人,最年長者98歲(女)。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5人、澳門同胞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人,居住在美國。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蘿蔔,以及植荔枝、杧果、龍眼、柑橘等果樹。1992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村有第二、三工業區和百順、駿達工業區。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出租為主。村民收入來源為工資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特色農產品有東坑陰菜,傳統節慶食品有糖不甩。
鄉道二環路、三環路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80年初通電話,1990年通自來水,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
村公共文化設施齊全,有占地面積9360平方米的百順公園,內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籃球場、文化廣場及健身器材等。其中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設有健身室、農家書屋(藏書3400冊)和電子閱覽室。該村有實驗幼稚園1所。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12座,無人居住。
村裡有《盧氏族譜》一部,由東坑村委會於2007年編修。
該村有製作陰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
該村代表性人物:
盧當(1918—?),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模範壯丁隊、東寶惠游擊隊,後參加淮海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指導員,後轉業,先後到江門、佛山、南海、肇慶、恩平等地任職。2011年被評為東莞市90名“最具影響力的優秀共產黨員”之一。
盧善波(1927—2018),東莞市非遺項目陰菜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006年,該村被廣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授予“廣東省‘百佳’基層老年民眾組織村”稱號。2010年12月,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