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船拳

江南船拳

江南船拳是流行在我國太湖流域、江南水鄉的一種拳種文化。江南,一般包括蘇南、浙北和上海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其中以太湖為中心的吳文化地區是江南的主體和核心。所謂船拳,就是站在船上打的拳。船身的不穩定和船體的面積限制等,不僅給拳術演練者加大了練習難度,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要求。

蘇州的江南船拳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吳文祖是該項目的江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江南船拳入選2020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並參加了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推介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船拳
  • 簡稱船拳
  • 地點:江南
  • 屬性:拳種
技術特點,項目特色,傳承基地,相關著作,

技術特點

江南船拳,以其獨特風格,自立於武林之中,為廣大江南人所喜愛。由於是在船頭僅有一隻八仙桌稍寬的面積上練武,決定了江南船拳的一招一式,決不能象其他武術套路那樣,大面積的竄、跳、蹦、縱、閃、展、騰、挪。但它卻集拳種的基本招式之長,似南拳,亦非南拳。在船頭習練,身動船晃,為了適應船身的移動,既要習武人樁牢身穩,發揮技藝,又不能使習武人受船動的束縛,因而一招一式不雷同於一般陸地習武,既要穩,又要輕。手法似出非出,似打非打,出招敏捷,收招迅速,如貓捕鼠,如箭在弦;防禦動作,以手為主,雙手不離上下,如門窗一樣,似開非開,似閉未閉,以身為軸,一般在原地轉動。
江南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運動,步法極重馬步,以求操拳時穩健,經得起風浪顛簸。腿部是發力的重點,故十分重視轉腰、甩腰、下腰的動作。為了進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視馬步轉弓步,弓步轉馬步的動作,以體現進則帶攻,攻則帶閃的特點。

項目特色

在蘇州市郊,久有出拳船的風俗:那拳船是用雙櫓快船裝飾而成,船頭板是拳師獻技用武之地,船艙兩旁威武架上,插著刀、槍、劍、戟等兵器。獻技於佳節之時,桅上飄著滾有牙邊的村莊武術團體的標旗。船上佩紅掛綠,有的拳船中艙還配有悅耳動聽的江南絲竹,為拳師們獻藝時伴奏。艙前排立著數名青年引吭高歌,快櫓輕舟直往大鎮駛去,大鎮的河面上,往往匯集著幾十條各村來的拳船,惹得兩岸圍了成千上萬的看客,觀眾們燃放爆竹歡迎獻藝。或拋仍餅饅點心,犒賞拳師。拳師們在盛情之下,紛紛競獻絕技,因而引來陣陣喝彩和掌聲。真是船頭刀光劍影,兩岸萬眾齊呼,古風醇厚,民俗可愛。獻技於佳節之時,敦促著拳師們拿出真功夫,所獻之技不能與別船雷同。這無形中形成了各村莊習拳的訓例。年年如此,促使江南船拳日益豐富多彩。
江南水鄉流傳的拳術主要有“小紅拳”“岳家手”“小金槍”“八虎闖幽洲”“猴拳”“醉八仙”“梅花樁”等,器械有刀、槍、劍、棍、戟、斧、鞭、等兵器。還有表演功力的擲石鎖、那酒瓮疊羅漢等。更有一些使稀有兵器的在船頭獻藝,如“木鎖”,(一種木質器械,外圍用鐵葉鑲包,二頭由鐵角相裹)。大小長短因人而異,是一種既能積極進攻,又能很好防禦的兵器,舞動時呼呼生風。
在江蘇省武術館演武大廳的翠綠色大地毯上,有兩位年過花甲的老拳師在獻技:一位老拳師表演“小紅拳”,動作敏捷,勇猛剽悍;另一位老拳師表演“木鎖”,風聲呼呼,瀟灑威武,銳不可當。二位來拳師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都能在八仙桌大小的地方獻藝。電視錄像鏡頭隨著二位老拳師的動作而轉動,引起全場陣陣掌聲。他倆所表演的拳械,就是江南盛行的船拳套路。老拳師的表演,受到參加大會的武術同道的高度讚揚和肯定。

傳承基地

蘇州的江南船拳,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越溪、北橋、沙家浜、蘇州大學民體系四個固定的傳承基地;以及楓橋風景區、石湖風景區、沙家浜風景區等專屬表演點。

相關著作

2015年以來關於江南船拳出版的圖書
序號
著作
作者
出版社
年份
1
張宗豪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
2
蘇州江南船拳初級教材
張宗豪
文匯出版社
2015
3
江南船拳筆記書
蘇州市體育局
文匯出版社
2017
4
吳文祖
文匯出版社
20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