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24年(1935年),由唐山
啟新洋灰公司股東集資創辦,原名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棲霞工廠。採用從丹麥史密斯公司購進年共產水泥20萬噸的二條濕法迴轉窯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0萬噸。
民國26年(1937年)11月,剛剛建成的江南水泥廠完成了第一次空載試機。但一天后,日軍在杭州灣登入,侵略者鐵蹄已近在咫尺。工廠主要負責人
陳范有找到德國人
卡爾·京特和丹麥人
辛德貝格,發出護廠邀約。卡爾·京特和辛德貝格抵達時,日軍已開始對南京城狂轟濫炸。為讓水泥廠免遭日軍占領,他們組織留守人員在工廠前、後大門處,掛起德國和丹麥的國旗,並在工廠大門口豎起了“德、丹合營江南水泥廠”的牌子。
民國26年(1937年)12月,卡爾·京特與辛德貝格在江南水泥廠建立起了難民營,救助了成千上萬的難民。
民國32年(1943年),日軍強行將窯、磨主機及附屬設備全部拆除,運往山東
張店改制鋁廠。
民國36年(1947年),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再籌資金重建,終因輸電工程拖延,安裝就緒的設備遲遲無法試車。
1950年9月,正式開工生產,結束了16年的建廠歷程。
1953年,水泥產量超過年產能力20萬噸。
1954年,實行公私合營,簡稱公私合營江南水泥廠。
1966年,私股定息終止,並改名為“紅旗水泥廠”。
1972年,恢復江南水泥廠名稱。
到1987年,國家用於該廠改、擴建項目的投資累計7600餘萬元,對原設備、工藝逐步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
20世紀60年代,實現廠區物料系統卸、裝、運和礦山開採、運輸機械化;70年代,建成自行設計、製造台時產量27噸的3號濕法長窯,新建年產能力90萬噸的茨山石灰石礦;80年代,建成30萬噸散裝水泥裝運碼頭。經過一系列的改造、擴建工程,該廠年產水泥能力已達55萬噸。
1985年,水泥產量57.2萬噸,創歷史最好記錄。
1987年,國家批准建設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窯外分解生產線。
2012年,江南水泥廠舊址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江南水泥廠廠址被列入中國首批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2020年3月30日,江南水泥廠開始實施修繕工作;8月底,第一期修繕保養工程全部完成;10月14日,通過了南京市文物局的檢查驗收。
主要遺存
16棟民國建築:昆德舊居、小黃樓、甲乙丙丁住宅等
建廠初期水泥旋窯、棧房、筒倉;窄軌火車、職工生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