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江南左布政使司
江南左布政使司,是中國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布政使司,領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廬州府、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潁州府、徐州直隸州、滁州直隸州、...
- 江南省
江南省,原為明朝南京(南直隸)地區,滿清入關後,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廢除南京為國都的地位,巡撫衙門設於江寧府(今南京),清康熙初...
-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前身為元朝的行中書省。明朝時,承宣布政使司為國家一級行政區,...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省,江南左布政使駐江寧、右布政使移駐蘇州。康熙二年(...
- 江寧布政使司
江寧布政使司,為清代江蘇省級行政機構,全稱“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簡稱“江寧藩司”。...
- 江南(地理區域概念)
清順治二年以明朝南直隸轄區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後改為江南省。同江西省一併...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
- 徽州(歷史地理名稱)
徽州府改隸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仍領縣六。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慶、徽州二府之名)安徽省成立。...
- 合肥(安徽省省會)
清朝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縣屬安徽省廬州府。清朝鹹豐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縣。 民國...
- 惠洽兩江
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右承宣布政使司為江蘇承宣布政使司(江蘇省),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為安徽承宣布政使司(安徽省)。南京總統府的“惠洽兩江”匾額的“惠”字少...
- 徽州府
康熙元年(1662年),徽州屬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徽寧道。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慶、徽州二府之名得),安徽省成立。雍正十一年(...
- 當塗縣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省,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仍治江寧,太平府屑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移治安慶,府縣均未變...
- 蕪湖(安徽省地級市)
清時,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定江南,改南京為江南省,蕪湖屬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蕪湖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
清初,銅陵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後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銅陵縣屬安徽省池州府,後設徽寧池太廣道,池州...
- 滁州
清朝實行省、道、府、散州四級行政體制,市境初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置安徽省後,改屬安徽省,至清末,鳳陽、定遠屬鳳陽府;明光、天長屬泗州直隸...
- 池州
池州府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民囯時期,民國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屬縣劃入蕪湖道。民國17年廢蕪湖道,各縣直屬安徽省。...
- 季市鎮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季市隸江南省揚州府泰興縣。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以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分治今安徽、江蘇兩省地。季市隨...
- 東南地區
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為“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與“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合稱之簡稱。轄江臨海,扼淮控湖,...
- 蕪湖縣
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蕪湖縣屬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國間(1851年—1864年)蕪湖縣屬浙江省兼轄後,復屬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 東湖...
- 舒城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廬州府。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二...
- 懷寧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安慶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