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莖直立,粗大,多分枝。葉脈明顯,膜質。花冠紫色或紫藍色。蒴果近球形。種子橢圓形,稍兩側壓扁,黃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江南大將軍
- 別稱:大種半邊蓮、節節花、水莧菜、山莧菜、野莧菜、大號半邊蓮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半邊蓮科Lobeliaceae
- 屬:半邊蓮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份,來源炮製,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選方,文獻來源,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80厘米。主根粗壯,側根纖維狀。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幼枝有隆起的條紋,無毛或有極短的倒糙毛,或密被柔毛。葉螺旋狀排列,下部的早落;葉片卵狀橢圓形至長披針形,大的長可達17厘米,寬達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葉柄兩邊有翅,向基部變窄,柄長可達4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長20-50厘米,花序軸無毛或有極短的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比花長;花梗長3-5毫米,有極短的毛和很小的小苞片1或2枚;花萼筒倒卵狀,長約4毫米,基部渾圓,被極短的柔毛,裂片條狀披針形,長5-12毫米,寬1-1.5毫米,邊緣有小齒;花冠紫紅色或紅紫色,長1.1-2.5 (2.8) 厘米,近二唇形,上唇裂片條形,下唇裂片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中肋明顯,無毛或生微毛,喉部以下生柔毛;雄蕊在基部以上連合成筒,花絲筒無毛或在近花葯處生微毛,下方2枚花葯頂端生髯毛。蒴果球狀,直徑6-10毫米,底部常背向花序軸,無毛或有微毛。種子黃褐色,稍壓扁,橢圓狀,一邊厚而另一邊薄,薄邊顏色較淡。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地林邊或溝邊較陰濕處。
分布範圍
產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和廣東。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
江南山梗菜全草含生物鹼去甲基半邊蓮鹼(norlelobanidine),去甲基山梗菜酮鹼(norlobelanine),山梗菜醇鹼(lobelanidine),去甲基山梗菜醇鹼(norlobelanidine)和半邊蓮酮鹼(lelobanonoline);還含三萜化合物:β-香樹脂醇棕櫚酸酯(β-amyrin palmitat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來源炮製
為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夏季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
苦,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味微苦,性寒,無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無毒。”《泉州本草》:“入心、小腸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咳嗽吐血,痢疾,腸風下血,淋病, 癰疽腫毒,濕疹 。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②《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③《福建民間草藥》:"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④《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藥志》:"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症,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
1、治肺熱咳血:蝦鉗菜三兩。搗汁,加食鹽少許,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2、治赤白痢疾:節節花鮮全草五至八錢,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紅糖服;或調蜂蜜最妙。(《閩南民間草藥》)
3、治腸風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錢。燉內服。
4、治諸種淋症:節節花鮮全草煎湯服,每次二兩,每日二次。
5、治小便疼痛:節節花全草,每次二兩,煎湯泡食鹽或糖,代茶頻服。
6、治慢性腸癰:節節花鮮全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一兩,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7、治疔瘡腫毒:鮮曲節草,用冷開水洗淨,和冬蜜搗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8、治蜂窩癰:節節花鮮全草適量,搗汁和雞蛋清調敷。(《閩南民間草藥》)
9、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頭。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10、治虛火牙疼:水牛膝、路邊雞、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11、治蛇傷:鮮曲節草二至四兩,地瓜燒酒四兩,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內服。所余藥渣,搗勻敷貼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12、治濕疹、皮炎、癬疥:蝦鉗菜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13、治瘧疾:地扭子嫩葉尖一兩。煮稀飯吃。(《貴州草藥》)
14、治痞塊:地扭子適量,搗爛包痞塊硬處。(《貴州草藥》)
文獻來源
Lobelia davidii Franch.(1883); Tsoong(1935)*; E. Wimm.(1957); 雲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研究報告(1965).
L. pyramidalis Forbes et Hemsl.(1889), p. p.; L. oligantha C. Y. Wu(1965), syn. 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