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江南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也是中國紡織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基地之一。

學院始建於1952年;1995年無錫輕工大學將設計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和紡織分院併入,成立紡織服裝學院。2001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江南大學,更名為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2019年,更名為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截至2019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2個教學系,5個本科專業;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以及工程碩士點1個;有教職工138人,其中專任教師98人,教授35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90人;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892名,本科留學生39名,博士、碩士研究生42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 簡稱:江南大學紡織學院
  • 創辦時間:1952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主管部門:江南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張菁、院長:付少海
  • 本科專業:5個
  •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
    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
    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
  • 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
    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
  • 博士後: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輕化工程系、紡織工程系
  •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蠡湖大道1800號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截至2020年7月)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截至2020年7月)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形象標識,現任領導,優秀校友,

辦學歷史

1952年,無錫紡織工業學校創建。
1958年,無錫紡織工業學校升格為無錫紡織工學院。
1962年9月,無錫紡織工學院併入無錫輕工業學院,成立紡織工程系。
1995年,無錫輕工業學院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同時將設計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和紡織分院併入,成立紡織服裝學院。
1986年,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江南大學,更名為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並將江南學院紡織與工業美術系併入學院。
2003年,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9年,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博士後流動站。
2010年,獲批紡織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9年,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更名為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2個教學系,5個本科專業。
專業
輕化工程系
輕化工程
紡織工程系
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表演
參考資料:

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以及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紡織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紡織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製漿造紙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紡織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製漿造紙工程
專業碩士授權領域:紡織工程
重點學科建設
建設類別建設學科建設周期建設方向
“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
二期
纖維製品現代工業加工技術
三期
先進紡織技術
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
-
-
江蘇省優勢序列學科
生態紡織技術與工程
2014-2017年
-
江蘇省優勢學科
紡織工程
2018-2021年
-
參考資料:
  • 學科評估
在2009年和2012年教育部一級學科評比中,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並列全國第二,全國第五。
在2017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獲評B。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4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有教職工138人,其中專任教師98人,教授35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90人;其中90%以上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60%以上專任教師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背景;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人才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教學名師2人,省雙創人才1人,省雙創團隊1個以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六大高峰、省青藍工程、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等高層次人才30餘人次;此外擁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高衛東、蔣高明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蔣高明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蔣高明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魏取福、王強
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高衛東
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蔣高明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魏取福、王潮霞、王強、王平、黃鋒林、許長海
江蘇省“333 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王潮霞
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領軍人才:蔣高明
江蘇“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王鴻博、任學宏、黃鋒林
江蘇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范雪榮、王強
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蔣高明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蔣高明、龍柱、王強、叢洪蓮、蔡以兵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高衛東、魏取福、王平、許長海
江蘇省“雙創人才”計畫:任學宏、許長海
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高衛東
錢江特聘專家:龍柱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序號團隊名稱帶頭人姓名公布時間
1
機織原理課程教學團隊
高衛東
2009年
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特色專業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畫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江蘇省“十二五”省重點專業建設點1個,江蘇省級品牌專業2個,江蘇省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江蘇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精品示範課程1門;承擔了教育部教學綜合改革項目,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3項;建成國家級優秀多媒體課件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1門;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級實驗示範中心;此外擁有5個本科教學實驗室。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江南大學—無錫第一棉紡織有限公司
國家精品示範課程:《紡織材料》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浮世衣潮——我國近現代服飾面面觀》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紡紗原理》《機織原理》
國家特色專業: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紡織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畫專業:紡織工程
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紡織工程
江蘇省級實驗示範中心:江蘇省紡織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江蘇省紡織類專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江蘇省“十二五”省重點專業建設點:紡織工程
江蘇省級品牌專業:紡織工程、輕化工程
江蘇省級特色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
江蘇省一流專業建設點:輕化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年份
1
機織原理
高衛東
2007年
2
紡紗原理
謝春萍
2009年
參考資料:
省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年份
1
紡織材料學
陳運能
1998年
2
服裝設計
梁惠娥
2000年
3
紡織材料學
張海泉
2004年
4
機織原理
高衛東
2006年
5
紡紗原理
徐伯俊
2008年
6
紡織品染整
范雪榮
2010年
參考資料:
省級教改項目
序號項目名稱負責人授予時間類別
1
大學生實踐環節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謝春萍
2001年
立項資助項目/項目通過鑑定
參考資料:
  • 教學成果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在近年編寫的30多部教材中,有9部被評為部省級優秀教材,4部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序號教村名稱主編姓名獲獎時間
1
服裝面料藝術再造
梁惠娥
2009年
2
紡織品染整工藝學(第二版)
范雪榮
2007年
參考資料: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序號成果名稱獲獎等級授予時間負責人
1
全員覆蓋、全面重構、全程協同的紡織工程卓越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2018年
高衛東
參考資料:
省級教學成果獎(部分)
序號成果名稱獲獎等級授予時間負責人
1
具有現代特色的紡織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二等獎
2000年
高衛東
2
寬口徑培養模式下紡織工程專業平台課程建設
一等獎
2004年
高衛東
3
藝工文並重培養服裝設計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2004年
梁惠娥
4
紡織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一等獎
2007年
高衛東
5
紡織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創新
一等獎
2011年
高衛東
6
學生全面覆蓋 校企全程協同 紡織工程專業“卓工計畫”的實踐與創新
特等獎
2017年
高衛東
參考資料:
  • 學生成績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學生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國賽)金獎、全國大學生紗線設計大賽特等獎、“網際網路+”大學生 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綠色染整科技創新大賽特等獎、一等獎,“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一等獎,江蘇省普通高校高等數學競賽一等獎等;年平均學科競賽獲獎40餘項。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行業級檢測中心1個,江蘇省級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2個校級研究所;此外擁有技術紡織品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紡紗研究室、非織造材料成型理論與功能化研究室等13個研究室。
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紡織品生態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針織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針織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行業級檢測中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漿料檢測中心
江蘇省級研究基地: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紡織品數字噴墨印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功能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紡織研究所、針織研究所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科研成果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在數位化針織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紡織裝備的智慧型控制技術、紡織數字圖像技術、紡織產品CAD設計、高檔紡織產品開發等數位化智慧型化紡織技術;靜電紡納米功能纖維製備與機理研究、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等功能性紡織材料;紡織用酶製劑的開發和套用、噴墨印花顏料墨水的研製和套用、超細塗料及染色技術、印染節能加工技術與設備等生態染整技術;漢民族服飾文化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和優勢;近年來承擔了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藝術基金和省部級項目百餘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000萬元,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等部省級教學成果和科技成果獎勵百餘項;近五年,總計發表科研論文2500餘篇,其是SCI/SCIE收錄論文818篇,申請發明專利1157項,授權發明專利466項,授權國際專利9項;與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省20多個地市開展全面合作;“自動絡筒機及細紗絡筒聯合機研製”、“高性能緊密紡紗關鍵技術”、“全數字式智慧型花飾紗生產控制系統”、“數位化經編裝備技術”、“全自動工業用布織樣機” 等一系列產品在江蘇周邊省市得到了推廣和套用。
代表性科研成果
序號獎勵名稱獲獎項目名稱年度等級
1
國家科技進步獎
數位化經編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2010
二等
2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數位化經編生產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2009
二等
3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智慧型高速假捻變形機
2009
三等
4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超細塗料的製備及其在紡織品印染中的套用
2008
三等
5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
從一元到二元
2011
三等
6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
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
2011
三等
參考資料: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服裝學報》是由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學主辦(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創辦於1998年,前身為《江南學院學報》,2002年更名為《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更名為《服裝學報》。主要刊載針對服裝領域材料、結構、管理、設計、文化、行銷和信息化等方面,具有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成果。
《服裝學報》《服裝學報》

合作交流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啟動“紡織工程”本、碩與美國北卡州立大學、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日本信州大學韓國釜山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德國卡爾邁耶集團公司、英國染色家協會等大學、機構和公司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近年來,學院先後舉辦並參加世界紡織大會、紡織生物技術研討會、功能纖維材料國際研討會、國際紡織生物技術、國際服飾文化與服裝設計等一批國際性會議。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文化傳統

精神風貌

  • 學院精神
誠實、踏實、務實、自強、進取、爭先
  • 社團文化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展服裝設計學科競賽經驗分享講座、“新生杯”辯論賽、新生心理導航月系列活動、CTC初心跑團、江南大學“江南時尚文化周”等文化活動。

形象標識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徽由學院主幹學科紡織的拼字首字母”FZ“組合而成。
院徽院徽

現任領導

類別職務名單
學院黨委
書記
張菁
副書記(副院長)
陳艷君
學院行政
院長
付少海
副院長
黃鋒林、潘如如、劉慶生
參考資料:

優秀校友

王嘉華
王善元
王根源
王迎燕
於擁軍
周曄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