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吟十章

江南吟十章

《江南吟十章》是清代詩人魏源的作品。此詩描寫花農的悲苦生活境遇。表現出詩人對農業生產和百姓疾苦的極大關注。

基本介紹

詩歌選文,詩歌注釋,詩歌賞析,作者簡介,

詩歌選文

種花田,種花田,虎丘十里山塘沿[1]。
春風玫瑰夏杜鵑,五夏茉莉早秋蓮[2],
紅雨一林香一川[3]。
朝摘夜開,夜摘朝開,
採花人朝至,賣花船夜回。
有田何不種稻稷?秋收不給兩忙稅[4]。
洋銀價高漕斛大[5],納過官糧余秸秷[6]。
稻田賤價無人買,改作花田利翻倍。
下田卑濕不宜花[7],逋負空餘菱芡蕾[8]。
烏乎?城中奢淫過鄭衛[9],城外艱苦逾唐魏[10]。
遊人但說吳民嬌,花農獨為田農淚。

詩歌注釋

[1]虎丘:山名,吳中名勝,在蘇州西北閶門外。山塘:水名,在蘇州境內,流經虎丘。
[2]五夏:五月夏季。
[3]紅雨:形容花繁茂的樣子。
[4]兩忙稅:清代從雍正時起,田賦分為兩期徵收:上期二月開徵,五月停徵,先納半數,此謂“上忙”,下期八月開徵,十一月征完,謂之“下忙”,合稱“兩忙”。
[5]洋銀:即銀圓。當時由於鴉片輸入,白銀外流,銀價上升。農民完糧納稅用銀,而農產品卻以制錢計算。1830年前千文制錢可兌紋銀一兩,到1838年則需千六百文。農民負擔大大加重。漕斛:征糧用的量具。古以十斗為一斛,後以五斗為一斛。
[6]拮(jiē)秷(zhì):去穗後的禾稈。
[7]卑:低。花:動詞,種花。
[8]逋(bū)負:逃債。芡(qiàn):又名雞頭。水生植物,種子可供食用。參見鄭燮《由興化迂曲至高郵七截句》注[4]。
[9]鄭衛:周代國名。均在今河南省境內。《詩·國風》中這兩國的詩歌被儒家視為淫靡之音。
[10]唐魏:周代國名,均在今山西省境內。《詩經·國風》中這兩國詩歌多反映人民的疾苦。

詩歌賞析

此詩描寫花農的悲苦生活境遇。開頭至“賣花船夜回”描繪蘇州虎丘一帶花田綿延,四季花開,花農忙於摘花賣花的景象。“有田何不種稻稷”至“改作花田利翻倍”先問後答,揭示當地獨重種花的緣由,指出沉重的田賦及不合理的賦稅制度,使百姓種田不敷賦稅,種田不惟無利可圖,反難得溫飽,是迫使農民棄糧種花的真正原因。“下田卑濕不宜花”至結尾寫花農的悲苦,由於田地不宜種花,因此種花並未能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花農一如田農,過著悲慘的以淚洗面的生活。
本詩針對蘇州農村有田不種稻稷而種花的特殊現象,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黑暗腐敗對農業生產的破壞,以及百姓無計謀生的悲慘生活,視角獨特,指斥深刻有力,表現出詩人對農業生產和百姓疾苦的極大關注。

作者簡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道光二年(1822)中順天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進士。官至高郵知州。清代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曾從劉逢祿學《公羊春秋》。和龔自珍同屬主張“通經致用”的今文學派。他是我國最早向西方尋求真理,以振興中華的志士之一。鴉片戰爭時,參加浙東抗英戰役。主張改良。能詩文。文多政論,有韓、柳之風,語言明暢,卓有創見,為新體散文的先驅。其詩反映當時複雜動亂的歷史,揭露清政府腐朽統治,體現愛國思想,語言通俗,風格遒勁。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編》、《老子本義》、《詩古微》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