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加走木偶是福建省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泉州早期的木偶頭雕刻是由雕刻佛像的專業作坊兼營的,目前所能追溯到的清代較著名的木偶頭雕刻作坊是“西來意”和“周冕號”。“西來意”作坊雕刻的傀儡頭,額線較高、個頭較小,其技法洗鍊,線條柔和、明快,肌肉感強,而且神態意蘊,含蓄深沉,令人百看不厭,是傳統傀儡頭的上乘珍品。而“周冕號”雕刻的傀儡頭,額線較低,個頭稍大,傀儡頭後的肌肉收斂得當,雙眼視線俯仰適中,適宜於表演,為眾多傀儡班社樂於選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加走木偶
- 製作者:江加走
- 朝代:清代
- 分類:國家一級文物
簡介,藝術源流,傑出貢獻,藝術成就,一代宗師,製作過程,
簡介
江加走木偶的作者是一代木偶雕刻巨匠江加走,被國際木偶界譽為“木偶之父”,他製作的木偶頭像,被稱為“加走頭”或“花園頭”,被國家當作一級文物保管。50年代起,“加走頭”、“花園頭”開始被世界各大博物館視為珍寶收藏。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傳習所
江加走(1871~1954年),字長清,泉州北郊花園頭村人。生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三十日。父江金榜是民間雕刻兼粉彩神像的藝人。江加走少年輟學在家向父學藝,專攻木偶頭像雕刻,後又兼木偶頭像粉彩。他又經常到塗門街周冕號向雕刻木偶頭的老藝師請教,技藝日精。民國9年(1920年),他為掌中木偶戲《封神演義》創作全部木偶頭像,轟動木偶界,聲名大振。從此,逐漸包攬泉州、漳州、廈門、台灣和南洋各地的提線和掌中木偶頭的製作業務。
江加走在虛心吸取前輩和同輩藝術家們豐富創作經驗的同時,經常深入生活,細心觀察各類人物的特徵,加以形象概括和藝術創造。他從其父手中學到的50多種木偶頭像,發展到280餘種,其中250種都有名稱,各縣鮮明的性格和特徵。頭像的髮式也由“平髻”發展到10多種。
1952年春,江加走應邀為泉州木偶實驗劇團粉彩全部舊木偶頭,後又為木偶劇團創作《小二黑結婚》的全部木偶頭,以其造型典型、生動、個性突出受到高度的評價。同年11月,泉州木偶實驗劇團到上海與蘇聯木偶專家奧布拉茲卓夫進行藝術交流;次年春又到北京演出,並拍攝《新潞安州》木偶劇影片;以後到羅馬尼亞布加勤斯特參加國際木偶節演出。江加走的木偶頭也因此揚名海內外。他的作品被定為國寶。
1954年,江加走被聘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華東美術家協會候補理事,被選為福建省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委員、福建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同年10月11日因病在家逝世。195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精印出版《江加走木偶雕刻》,向國外發行。
藝術源流
泉州早期的木偶頭雕刻是由雕刻佛像的專業作坊兼營的,目前所能追溯到的清代較著名的木偶頭雕刻作坊是“西來意”和“周冕號”。“西來意”作坊雕刻的傀儡頭,額線較高、個頭較小,其技法洗鍊,線條柔和、明快,肌肉感強,而且神態意蘊,含蓄深沉,令人百看不厭,是傳統傀儡頭的上乘珍品。而“周冕號”雕刻的傀儡頭,額線較低,個頭稍大,傀儡頭後的肌肉收斂得當,雙眼視線俯仰適中,適宜於表演,為眾多傀儡班社樂於選用。
傑出貢獻
江加走一生的木偶頭雕刻藝術,由於他七十多年的精心鑽研,竭盡畢生精力,把他父親傳授給他的50多種木偶頭像和一種“平髻”的梳頭方式,繼承、發展和創作出了二百八十五種不同性格的木偶頭像,其中250種都有稱謂,新編梳十餘種不同式樣的頭髻和髮辮,雕刻和粉彩的木偶頭像達萬餘件之多。
江加走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師承、發展了泉州傀儡頭雕刻的優秀傳統技藝,他虛心吸取了前輩和同輩的木偶頭雕刻家的豐富創作經驗,深入民間生活,觀察各種人物和寺廟佛像的特徵,加以形象概括、創新,終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所雕刻的大量木偶頭,形神兼備,宛然如生,內心刻畫細膩,想像力也極為豐富。他在繼承傳統創作模式的基礎上,善於概括,銳意求新,創造了眾多優美、動人的藝術形象。如他為泉州木偶藝術劇團現代劇《小二黑結婚》所設計、雕刻的三仙姑頭,在傳統傀儡“卻老”的基礎上,研究歸納出這個人物的特徵,創作中,注意在人物的眉間顯出“神氣”和“風騷”的醜態,把個慣於裝神弄鬼、賣弄風騷的半老徐娘,刻劃得惟妙惟肖,受到眾口稱讚。他所創作的“家婆”頭像,也是他仔細觀察、研究了數十個類似這種婦女的職業、性格、年齡和她們的社會地位後,尋找到他所要表現的特徵,讓這個形象的臉上帶些媚笑,兩片薄薄的嘴唇,加上一個能張能合的下巴,配以唇邊一點“笑須痣”,再配以梳有一個閩南風俗的“蘇宗髻”,就憑著對傳統的繼承,融匯了自己廣泛的社會閱歷和深刻的人生體驗,他創作出了一個飽經風霜世故,善於隨機應變的媒婆形象。江加走不僅善於從外形上刻劃人物的性格,更善於從錯綜複雜中去探索人物的內在精神世界,其創作手法達到高超的境地。
藝術成就
江加走創作的木偶頭像注意形象的真實性,又注意造型的藝術性。他所刻的“笑生”和“笑旦”,都是嘴唇微啟,露出上面四個門牙,他認為木偶頭像嘴巴小,如果笑把牙齒都露出來,不雅,也失去了笑的真實作用。“白闊”頭是江加走的代表作,雕刻的是一個八九十歲的老翁,慈祥、忠厚、健康而又風趣。值得關注的是那三塊合的能活動的兩頰和嘴巴一張一合,顯得上了年紀,牙齒脫落,說話費勁的神氣,把它一一表現無遺,把個眉清目秀,面部肌肉紅潤豐滿,樂觀奮發的老翁呈現在舞台上。另方面他把“犭肖公子”(花花公子)雕刻得瘦巴巴的,拉下尖下額,嘻皮笑臉,帶著一雙失神的眼睛,而鼻中給他加上一塊白,被民眾呼為“鳥屎面”;把大頭狗腿子雕刻為頭部的上部誇大,兩眼小得幾乎使人看不見,有人挖苦說這是被女人打腫的緣故;把二號狗腿子雕刻成滿頭“紅銅茶鈷”般的“瘌痢頭”;把三號狗腿子刻成面部有點浮腫不勻,把四號狗腿子的嘴巴缺了一條縫,下巴能動,大小目,民眾稱其為“阿缺”。江加走就這樣用他的刻刀在舞台上鞭撻了五個面目可憎、無惡不作的壞人。
江加走雕刻的木偶頭像形象豐富多彩,性格明朗,看後耐人尋味。他刻了三種不同形象的“孫悟空”頭像,是一種美化的“猴子”頭,充分表現了猴子的聰明、機智、勇敢的精神,同時又照顧到“孫悟空”的“人格化”,把“孫悟空”的樂觀、不怕困難、勇於反抗的性格,儘量融化於美化的猴子形象之中。他按照藝術和實用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創作的“白馬”和“黃牛”兩個動物形象,是根據演出的需要,運用變形的手法,重新創作出變形的形象。
一代宗師
江加走的木偶頭雕刻創作態度嚴肅認真,刻苦鑽研,他細心觀察各種人物,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對人物形象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研究,他總結出人的面部結構的五形(兩眼、兩鼻孔和一個嘴巴)三骨(眉骨、顴骨和下額骨),一個人的形象的美、醜、忠、奸、賢、愚,表情的喜、怒、哀、樂,都在五形三骨上發生複雜的變化。經過長期的實踐,他積累了樸素的對面部骨骼和肌肉結構的理解,加以概括、誇張和變形,把本不會動的木偶頭像的下巴、兩腮、眼睛變得都會動,把“死”木偶頭變成“活”木偶頭,眼睛能夠轉動,嘴巴可以開合,喜怒哀樂四情具備,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江加走刻刀下的木偶,根據人物的不同身份,分成生、旦、淨、醜、雜五大類型,形象逼真,刻工精緻,性格突出,臉譜結構嚴謹,粉彩鮮明,頗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江加走的木偶頭是雕刻和彩繪的極好結合,他的雕刻離開了繪畫上的加工與渲染,人物的典型形象和性格就不完整,不突出。反之,他的木偶頭像離開了雕刻上的形體的刻劃與塑造,他的繪畫也不能獨立存在。他的細膩的畫筆與優秀的刻工,構成了他的全部藝術生命,他的刀法之洗鍊,技藝之精湛,都堪尊為一代宗師。
製作過程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的過程是:先將樟木鋸成同木偶頭大小的三角形面木坯,然後將所要雕刻的人物頭像,按面部比例用刻刀定點,在預定面部的正中作一準線,再將兩頰斜削,定出五形(耳、目、口、鼻),即用刀刻劃,從眼部入手順序刻下來,後刻耳朵。大體輪廓刻好後再逐一加深。然後用刻刀將臉部加以全面修整。同時將頭頸部挖空,以便於表演時套入食指。如系刻制三塊組合活動的構件,俟臉部刻好修光後再分別裝上。若是刻雙眼活動的頭像,就從腦後打個洞接通眼位,裝上活眼再用木塊塞上。這一雛形就是白坯,這是第一階段的工作。接著在白坯上裱棉紙,施以拌水膠過濾的黃土漿,待乾後,用毒魚奇皮磨光,再用竹刀分出五形,並進行補隙修光等手續。第三階段進行著粉(上等水粉),再以彩筆用我國傳統彩繪顏料畫上臉譜進行敷彩,使色澤經久不褪。畫好臉譜後再用刷子蘸四川石蠟拭光(蓋蠟),使表面光澤美觀。如有鬚髮之類的,則留待最後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