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亞輪慘案

1948年12月3日,長江口外海發生的江亞輪爆炸沉船慘案,共有2353人遇難,比當年震驚世界的鐵達尼號海難還多死亡836人,死難人數居世界四大海難之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亞輪慘案
  • 外文名:Jiang Ya wheel tragedy
  • 時間:1948年12月3日
  • 遇難,者:三千人
  • 打撈工作:建國後
事件經過,

事件經過

江亞輪慘案
江亞輪海難
1948年12月3日,在上海長江口海域的“江亞輪”因爆炸而沉沒,罹難人數達3000餘人,無論是死亡人數還是悲慘程度,都要遠超過鐵達尼號,是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客輪海難事故。
“江亞輪”為招商局六大新型江輪之一,1939年建造,隸屬日商東亞海運株式會社,原名“興亞丸”。“船齡未及十年,總噸數為3365.17噸,長度340尺,吃水14.3尺,馬力2500匹,速度每小時12里。”戰後由招商局接收,重加裝修,煥然一新,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沿海航行精美船隻之一”。
1948年12月3日下午16時整,擔負滬甬線航行任務的江亞號客輪,自上海十六鋪碼頭啟碇駛往寧波。當天招商局的票房報表註明,共出售船票2207張,加上船員191人,那天在“江亞輪”上有案可查的人員為2398人,但根據寧波旅滬同鄉會的統計,搭載人數超過4000人,最多可能達到4600人。
當晚18時45分,“江亞輪”航行到上海吳淞口外橫沙西南白龍港銅沙洋面時,右舷後部第三艙驟然傳出爆炸似的一聲巨響,船體發生劇烈震動,電力系統隨之損壞,與爆炸處緊挨的電報房瞬時坍塌,只發出了一聲求救信號後再無聲音。船頭駕駛艙內,求援汽笛也僅象徵性地鳴響了一聲。在爆炸的同時,船艙內一團漆黑,海水瞬間湧入。爆炸發生在船體後部,船尾迅速下沉。爆炸後十幾分鐘,洶湧的海水已沒過甲板。船上多數人罹難。
爆炸發生後,附近水域有若干船隻經過。據記載,“金源利”號救起453人,“江靜輪”救起266人,“金德興”號帆船救起87人……全船共有900多人獲救生還。 事發後,招商局立即派出救援打撈船隊前往出事地點,“派遣潛水夫九班,合計95人,並調用大小船舶10餘艘,逐日打撈屍體”,前後打撈罹難屍體約有1383具。12月6日成立“江亞輪慘案善後委員會”處理善後事宜。
“江亞輪”事件發生後的第四天,即1948年12月7日,招商局特邀十四位專家前往失事地點勘察,力圖查找輪船失事原因。與此同時,民間對於引起海難的原因展開了種種揣測。 “鍋爐爆炸”是“江亞輪”失事原因最早的解釋,持“誤觸水雷”看法的人認為,抗戰後期,盟軍在中國東南沿海投放了大量的水雷,由於“江亞輪”偏航行駛進了未掃雷的區域(相同區域曾經沉沒過五條船),因而觸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還有“軍火爆炸”“魚雷襲擊”“定時炸彈爆炸”“觸礁”等多種說法,但都未能被完全證實。
1948年12月底,上海市參議會迫於輿論壓力,電請中央徹底查究“江亞輪”爆炸真相。在此要求下,從1949年1月21日至2月3日,招商局聘請日籍專家松本滿次等進行潛水調查,“對爆炸孔之概況、被炸狀況之詳細情形、爆炸原因之意見”等進行了詳細分析,於2月6日出具《江亞輪爆炸狀況調查報告》一文,並呈交上海地方法院。報告認為,“自爆炸破孔四周之鋼材及鋼板之曲折視之,爆炸發生於第三號船艙內之底部”,但文中對於爆炸的確切原因則含混其辭,僅用一句“可為瓦斯爆發或如TNT等物之爆炸”搪塞了事。一樁震驚世界的慘案就這樣不了了之,迄今也並無定論。
上海市檔案館保存著一份長長的“江亞輪罹難旅客紀錄表”,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有著不堪回首的記憶和故事。 上海梅林罐頭食品廠是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最為著名的罐頭食品廠之一,該廠廠長叫陳潤歲,在不幸慘遭滅頂之災的“江亞輪”乘客中就有他的愛妻和妹妹等五個親屬。因為寧波有冬至祭祖的習俗,陳潤歲的妻子和妹妹準備在12月4日先行動身回鄉,此時恰巧有個熟人購買了12月3日的“江亞輪”船票,陳家認為“江亞輪”船大、設備好,且可以提前一天動身,於是就把已買好的“江新輪”船票退了改乘“江亞輪”,同行的還有陳潤歲的表妹,從寧波來上海相親,已相中的對象是陳潤歲弟弟所經營的西餐館裡年輕的賬房先生,誰料一家人就此陰陽相隔,陳潤歲悲痛欲絕。
1949年4月1日,明州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江亞輪慘案專集》,裡面有一篇題為《生死鴛鴦同命鳥》的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鄞縣邱星一的夫人邱吳月湘於12月3日攜其子回寧波,在碼頭告別之時,調侃道:“妾與君結婚八載,雖情愛彌篤,惟心中終覺怨恨,此去甬江最好永不回來……十一再見。”豈料一語成讖,“江亞輪”失事後,邱星一於12月11日終得見愛妻屍首,“不覺大慟,竟臥地與屍合攝一影”。 後續:輪船的打撈與新生 打撈“江亞輪”的工作最初始於1949年初。招商局通過駐日代表團在東京邀聘打撈專家8人於1月中旬前往出事地點予以勘察,因風浪較大隻得作罷。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規定,到1957年底要增加航運載重噸位40萬噸,而當時我國尚未大規模進行造船,因此打撈沉船、恢復其使用效能,對增加航運噸位有很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國有著綿長的海疆和內河,數十年甚至近百年來因海難和戰爭,沉有很多各種類型的船舶,打撈工程局自1951年至1955年已經整體撈起的沉船共有65艘,計56103噸。
1956年,打撈工程局決定打撈“江亞輪”,在該年第二季度開始施工,撈起後的“江亞輪”殘骸雖已斷裂成兩段,但鋼板、機器、鍋爐都還完好,經上海海運局、港務局、四三六廠等單位派員鑑定,認為具有修理恢復使用的價值。1958年11月30日,江亞號客船完成恢復性修理,各項指標達到技術要求。
1959年2月4日上午9時整,新生的“江亞輪”在十六鋪碼頭正式啟碇試航,從此往返於上海和武漢之間,重新為祖國的航運事業服務。1966年11月,“江亞輪”改名為“東方紅8號”。1983年,該船因年久退役,從此淡出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