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衛(1919~1997) 諱劭瑁,字傳森,號一泓,曾號一帆,筆名江泓。福建德化水口樣光人。畢業於福建師專教育系。一代良師,知名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中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97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民國8年(1919)農曆12月20日,江中衛出生於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的德化水口祥光村一農家,未彌月即過繼予堂伯江聯善為嗣子。江聯善(1880~1937),諱亨性,字世仁,號純卿。據《德化祥山江氏族譜》等記載,他幼失父怙,秉賦聰穎,原習儒學,善讀祖書。清末廢科舉,遂棄學從商。後投效福建陸提洪軍門麾下,以軍功任大田縣城汛,欽加五品銜,賞戴藍翎,誥授武德騎尉。任內禁菸賭,革陋規,田人德之。民國時期歷任閩粵各軍步兵和輜重兵營連長,治軍紀律嚴明,所到秋毫無犯。又精歧黃,以濟眾生。1928年於家鄉倡辦祥山國小(今祥光國小前身),集閭里學子而誨之,後人感念。他不惑之年得子,視若己出,撫愛備至。
人物經歷
江中衛7歲於村塾啟蒙,後人祥山國小,之後又就讀於德化縣立初級中學、德化鄉村師範。民國26年(1937)秋保送升人福建師範普師,民國27年冬,為貫徹抗日教育需要,被抽調受短期培訓後,分配回縣任水口八逞戰時民校校長。民國28年9月期滿回福建師範續學,民國30年(1941)夏畢業。是年秋,任瑞上鄉中心國民學校(址瑞坂)校長;翌年春任西南鄉中心國民學校(址雷峰)教務主任,是秋又調任潯中鎮中心國民學校教員,同年10月升學福建師專(址南平)教育系。民國34年(1945)夏,福建師專畢業歸來。後歷任省立德化師範、南安師範、德化縣立中學、南安華美中學等校教師。其中1950年代、60年代在南安師範執教期間,長期負責教授畢業班語文課程。1980年lO月於南安師範退休。退休後,1980年代後期受聘任《德化縣誌》助理總編。
江中衛秉賦聰穎,幼承庭訓,勵志力學,在校成績優秀。畢生工作勤謹,教學認真,循循善誘,言傳身教,孜孜不倦。他為人謙遜,文質彬彬,言行端謹,學識深邃,恬淡名利,有典型的儒士、良師風範。但他一生極其坎坷。曾因家庭社會關係等原因,3次務農達10餘年之久。“文革”期間的1969年春,他受命第3次務農。這時,他已知天命之齡。當時南安師範的“革命造反派”以種種“莫須有”罪名,對他進行了無數次的批判鬥爭,在他一再作“思想檢查”、“坦白交代”之後,將他“清洗”出教師隊伍,命其回德化祥光老家“永遠當農民”。
一位老實淳樸、從小讀書、學生出身的知識分子,從學校走到學校教書育人,從未介入社會政治事務的“教書匠”,竟被戴上一頂頂“大帽子”,成為“十惡不赦壞人”,於知天命之年被清出校園回鄉荷鋤當“二等農民”,其委屈痛苦心情,勞動中、生活中說不盡的種種艱難痛切,非親歷其境,是難於用文字表達言喻的!有幸的是,得到其賢慧妻子張秀蓮的最大理解與同情,給他以種種關懷、慰藉。張秀蓮,福建安溪蓬萊人,1926年生,畢業於南安師範,國小教師,僑屬。她為了保護與照顧丈夫,使他能度過思想與生活難關,由13歲的長女春慧、8歲的小女欣欣同他一起回老家,與他為伴,照顧他生活,時時給他以安慰與希望,與他共同熬過lO年的農民生涯。在這10年漫長的社會最底層生活中,他不僅要承受著與一般農民同樣的田間勞動負擔,還要承受著種種人身攻擊、人格侮辱與頻仍的強制義務勞動的摧殘、折磨……至1979年夏始獲落實政策,恢復教職,時已花甲之齡,未幾退休。其年富力強的寶貴年華,忠心耿耿想為人民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豐富學識才華等未能得到應有的充分發揮,使他憾疚終生。
江中衛一生鐘情傳統詩詞。他青少年時期即開始接觸韻律,試筆吟詠,每有觸景感興,寄茲筆端。1950年代曾因“文字獄”之痛擱筆多年。退休後,值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潛心於韻律研究,縱懷賦詠,老樹逢春,榮發吐放,蕊實豐碩。1992年《竹籟軒詩草》問世。以後詠和益頻,渴望爭回所失,直至1996年冬病重輟筆。這些詩篇,是他一生心血的凝聚與精神寄託,原冀於有生之年以《一泓詩稿》全集付梓。怎奈天不由人,事業未竟而患不治之病,並失去語言能力。其間仍以堅強意志、毅力與病魔作鬥爭,忍受頑疾折磨與精神痛苦,堅持康復鍛鍊;關心國家大事,堅持看電視新聞節目;經常胸前手抱所寫詩稿發愣冥思,直至彌留之際。1997年農曆11月初5日與世長辭,終年79歲。
他謝世後,家人親友遵其遺願,將詩稿整理校正,計615首,編纂成集,由福建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中文系老教授黃拔荊和他生前同窗摯友洪騰湧老先生分別為其作序,於1999年12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黃拔荊老教授在其詩《序》中,對其作品從多方面作了精闢的分析與高度評價。從內容方面,黃老教授認為:最突出地表現在詩人對大自然之熱愛,國家民族命運之關心,對教師本職之忠誠,對親友學生之深情。即使歷經挫折與磨難,對生活前途仍充滿信心。而且自甘淡泊卻關懷他人幸福與社會進步,一腔濃情摯意潛流於字裡行間,既充滿著時代氣息,又富有生命活力。如對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櫛比新樓連市肆,星羅電站吐霓虹”之歌頌;對城鄉通訊設施“程控電傳利萬家,聞聲不礙隔天涯。天工難比人爭贊,又放新枝科技花”之喜悅;對家鄉瓷都新貌“戴雲山水千家畫,滻水溪聲一曲琴”之讚美;對獻身教育事業“燒蠟成灰甘作燭,吐絲做繭願為蠶。”“培材不負同鄉愿,竭力甘為孺子牛。”“催花吐艷平生願,護樹參天夢寐求”之決心;對民族英雄鄭成功“至今鹿耳門前水,猶作驅夷鼓角聲”之緬懷;對愛國僑領陳嘉庚“籌資助餉寰抗日,興學育才慨解囊。中外蜚聲勞績著,赤誠愛國永流芳”之崇敬;對和平統一台灣“親朋翹首期團聚,兄弟鬩牆望息爭。”“干戈漸化為玉帛,海峽秋高斂霧氛”之期盼;對亡友“分袂龍年成永訣,重逢人間再無緣。音容溫盪留心坎,談笑風生恍目前”之悼念。真可謂灑向人間都是情。詩人之襟抱、情志、品格、才調、氣度,於楮墨毫端之間可以窺見。詩言志,詩如其人。其《一泓詩稿》詠《梅》、《蘭》、《黃菊》、《池荷》、《勁松》、《詠竹》等詩章,是他一生清純高潔,不肯媚俗,潔身自好,不與小人為伍,自甘淡泊,樂於安貧之高尚品性、節操與為人之最貼切的自我寫照。如其詠:
梅
花開千樹雪,不作媚人顏。
仙子同高潔,合居姑射山。
蘭
隱跡深山裡,無求品自高。
如非清絕俗,那得入《離騷》。
黃 菊
籬下閒居懶盛妝,蕊金香冷笑秋光。
黃花高士同勁節,百卉凋零獨傲霜。
池 荷
潔身自愛池中居。競艷群芳總不如。
紅暈天生非媚俗。任他蜂蝶夢成虛。
閒 花
不知何日落君家,細葉柔枝亦可嘉。
淡雅姿容空自許,由他浪說是閒花。
題黃山蓮花峰勁松圖
(一)
根植懸崖自不同。 獨穿雲海見豪雄。
屈腰寧肯同樗櫟, 暮暮朝朝斗雨風。
(二)
雄姿矯矯戰寒冬, 不畏霜雪一老松。
石隙紮根天際長, 千年挺秀蓮花峰!
詠 竹
(一)
山中深隱不求名, 炎熇迎風自適情。
借問清標誰得似? 花殘木落汝猶榮。
(二)
舍北千竿修竹青, 生來灑脫不須馨。
風搖翠葉形隨影, 個個蕭疏蔭滿庭。
居傍竹樓(五首選二)
(一)
卜居傍竹德為鄰, 老叟童孫笑語親。
不羨通都車似織, 山村景色最清新。
(二)
樓旁種竹淨無塵,個影敲窗景色新。
莫笑鯫生風滿袖,詩書滿室未為貧。
筆者在整理編纂其《一泓詩稿》完稿付梓時,作如下挽句,永志悼念:
戴雲明秀毓人文,祥里山葩吐郁芬。
十載寒窗求哲理,幾輪“牛舍”礪吟魂。
菁莪樂育許身志,名利淡懷遠俗塵。
疏竹清淳欣自勵,青松傲雪恬安貧。
啟蒙髫齒師緣篤,承諭餘暉恩誼深。
遙望泉台長痛悼, 唯留風範永銘心。
華章熠熠恆傳世, 告慰英靈頷首頻!
江中衛生前為福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當代詩人聯誼會會員。在職期間曾參與省編寫《兒童文學》、《國小語文教學法》等師範學校教材。詩作發表於《福建詩詞》、《江南詩詞》、《全國詩社詩友作品選萃》、《福建史志》、《瓷都德化古今詩萃》、《福建日報》、《廈門日報》等10多種報刊。著有《一泓詩稿》,編注有《歷代詠花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