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汝陽杜仲乾葉呈暗綠色或褐色,葉片厚實,斷面有均勻橡膠絲,銀白色,富彈性。杜仲皮為扁平的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的塊片,少數為微曲薄片,厚約2-7毫米。杜仲外表面淺棕色或灰褐色,未刮淨粗皮者可見縱溝或裂紋,具斜方形橫裂皮孔,厚者具縱槽狀皮孔,內皮呈暗紫褐色,斷面橡膠絲多而密。味苦,嚼之始有顆粒感,後有棉花感。種子扁平,線形,長1.4-1.5厘米,寬3毫米,兩端圓形,堅果位於中央,稍突起。
營養價值
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結果顯示,汝陽杜仲內在品質指標:綠原酸8.10-9.90克/千克。
產地環境
汝陽杜仲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屬秦嶺余脈、外方山區,土壤類型主要是褐土,其次是石質土和粗骨土,土層厚度多數在80厘米以上。pH值7.1-8.1之間,有機質含量11.1-31.3克/千克,全氮含量為0.54-2.75克/千克,有效磷含量12.5-33.4克/千克,速效鉀含量71-378毫克/千克,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土壤相對疏鬆。森林覆蓋率88%。環境優良,零工業,無污染。海拔在1000-1600米。
汝陽杜仲保護區境內流域面積分屬黃、淮兩大流域,地下水蘊藏豐富,充足的水資源為汝陽香菇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
汝陽縣地處東亞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0℃積溫5181℃,年平均氣溫14.0℃,年平均降水量673.1毫米,無霜期21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64小時。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
歷史淵源
1957年前,汝陽合抱粗的杜仲樹到處可見。
1958年,隨著大煉鋼鐵運動的開展,汝陽杜仲幾乎被毀殆盡。
20世紀80年代,杜仲藥用及民用需求日益增大,汝陽提出了發展杜仲的規劃,並於1985年元月向河南省林業廳提交了“建立十萬畝杜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
1986年,河南省林業廳批准汝陽為杜仲基地縣。
1987年,汝陽縣被林業部批准為杜仲基地縣。
1995年,國家計委和林業部聯合確定汝陽為國家以工代賑林業扶貧示範項目。
2000年,汝陽縣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全國杜仲之鄉”。
生產情況
2014年,汝陽縣已發展杜仲21.5萬畝,占全縣經濟林總面積36.8萬畝的58.4%,杜仲皮、葉及系列產品年產量達1560萬公斤,年總產值1.2億元。
2017年,汝陽杜仲生產規模1.67萬公頃,年產量3萬噸。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汝陽杜仲”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汝陽杜仲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汝陽縣所轄城關鎮、
上店鎮、柏樹鄉、付店鎮、靳村鄉、
十八盤鄉、三屯鎮、劉店鎮、王坪鄉、蔡店鄉總計10個鄉鎮152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8′-112°38′,北緯33°49′-34°21′。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透水透氣良好、土壤酸性至微鹼性、排水良好的向陽緩坡地,周邊環境不得有污染源。在生產過程中不準使用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得使用未經發酵腐熟的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防止污染產地環境。
2品種選擇
汝陽杜仲的主栽品種為汝陽野生杜仲馴化品種,主要特徵是:根莖短粗,根數條,長圓柱狀,略彎曲,長約20厘米(有的可達33厘米),直經0.3-1.5厘米。新根表面紅棕色,粗糙,具縱橫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斷面疏鬆,質硬而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皮部棕紅色,氣微,味微苦澀。
3生產過程管理
汝陽杜仲生產過程包括選種及處理、育苗、整地、移栽、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加工等步驟。
3.1選種及處理杜仲種子品質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生產上多根據種子的外觀特徵進行鑑別。合格種子翌年播種時的發芽率應在50%以上,如採取低溫或密封保存,優質種子發芽率可達90%以上。汝陽杜仲選用種皮新鮮,有光澤,棕黃至棕褐色;種仁處突出明顯,種仁充實、飽滿,剝出胚乳為米黃色的優質種子,放入60℃水中浸泡,自然降溫,保持20℃,浸泡2-3天,當種子膨脹,果皮軟化後取出,控淨水待播。
3.2育苗
3.2.1苗床建立育苗地應選擇土質疏鬆、土壤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緩坡地,秋季深翻地,施足基肥,然後做床並進行土壤消毒。山地做床應順山走勢,床面寬1.2-1.5米,便於作業,長度因地勢而定,一般長度在3-5米。平地做床應挖深25-30厘米、寬1.0-1.2米、長度因地形而定的長方形作為畦床。
3.2.2播種:將處理的種子拌入草木灰和乾土,山地播種一般採用條播(壟式),行距20-25厘米,株距10厘米,深度2-3厘米,覆土厚1-2厘米,厚薄要均勻。每畝用種量4-5千克,播後澆透水。上面覆蓋雜草或樹葉,防止土壤水分蒸發或晚霜為害,在不影響苗木生長的情況下,覆蓋物可留於床面。
3.2.3苗床管理:一是間苗,剔除過密、病害幼苗,拔除雜草。根據土壤墒情及時澆水。
3.3整地
於當年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進行。每畝撒施農家肥3米,或100千克三元複合肥。深翻25-30厘米。作畦寬1.5-2米,利於灌溉。
3.4移栽
汝陽杜仲移栽在春天進行,移栽要全面翻耕,挖直徑約70厘米,深70厘米的坑,坑內施優質農家肥,且與土混合均勻,每畝施肥量1000-1500千克,株行距1.5米*2米,選擇苗高100厘米左右的無病害種苗,邊起苗邊移栽。
3.5大田管理
3.5.1中耕除草移栽當年一般中耕3到4次,結合中耕除掉田間雜草。
3.5.2追肥每年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葉後各施肥一次,第一次肥以氮肥為主,起到促苗作用;第二次肥以農家肥或三元複合肥為主,作為基肥。
3.5.3灌溉排水灌水次數應根據氣候條件而定,降水量大約600毫升,正常年份可不灌水,降水量小於600毫升,應灌3-4次,萌芽前,新梢生長期,休眠期各灌一次,剝皮前3-5天灌溉一次。如遇連陰雨天氣,土壤出現積水時,應及時排水。
3.5.4病蟲害防治杜仲病害主要有猝倒病、葉枯病、根腐病,猝倒病和葉枯病在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25天噴一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挖寬30-45厘米,深50-70厘米環狀溝3-5條,100-150克/株,施入樹冠外圍。
3.5.5採收加工杜仲種植一般當年就可以采葉利用,采葉於8-10月進行,晴天選成熟綠葉採收,自然曬乾即可。杜仲種植10-15年以上才能開始剝皮,剝皮於4-6月進行,用鋸子齊地面鋸一環狀口,深達木質部,向上80厘米處再鋸第二道環狀口,在2個環狀口中間縱割一切口,用竹片刀從縱割口輕輕剝邊,使樹皮與木質分離。剝下杜仲皮用開水燙後,層層緊實重疊平放在麥草墊底的平地上,上蓋木板,加重物壓實,四周用草圍緊,使其發汗,7天左右,內皮呈暗紫褐色,取出曬乾,颳去粗皮即可。
3.5.6生產記錄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防治對象、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名稱、方式、數量等。
明確登記產品市場準入所遵循的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名稱、具體內容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嚴格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標準進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杜仲質量安全。
1分級:汝陽杜仲一般分一級和二級,兩個等級。
1.1葉片一級乾杜仲葉呈暗綠色,葉片厚實,斷面有均勻橡膠絲,銀白色,彈性好;二級乾杜仲葉呈外觀呈暗褐色,葉片厚實,斷面有均勻橡膠絲,銀白色,富彈性。
1.2杜仲皮一級杜仲皮呈扁平狀,兩端切齊,去淨粗皮,表面呈灰褐色,裡面黑褐色,質脆,斷處有膠絲相連,味微苦,整張長70-80厘米,寬50厘米以上,厚0.7厘米以上,碎塊不超過10%。無卷形,雜質,霉變;二級杜仲皮呈平板狀或捲曲狀,內面青褐色,整張長40厘米以上,寬30厘米以上,厚0.3厘米以上,碎片不超過10%,其餘同一級。
2包裝標識:包裝主要採用袋式或箱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淨含量及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3標識:汝陽杜仲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杜仲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汝陽杜仲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汝陽杜仲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汝陽杜仲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4貯藏:在避光、常溫、乾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熏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有關食品衛生安全的規定。
5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衛生、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通風散熱工作,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