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樟輕便鐵路

汕樟輕便鐵路

汕樟輕便鐵路是民國時期潮汕地區三大鐵路之一、中國最早的僑資輕便鐵路。汕樟輕便鐵路的創建人是楊俊如。1915年,“汕樟輕便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汕頭成立,楊俊如任總經理。次年正式破土動工,於1923年,鐵路修至澄海縣城全線通車。

汕樟輕便鐵路是汕頭至澄海唯一的陸上交通線,對溝通兩地交通、促進兩地工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它以中國最早的僑資輕便鐵路而載入中國鐵路發展史冊。楊俊如也因此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被聘為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會名譽幹事,獲得由會長許沅及副會長史量才、交通部長王正廷簽發的證書予以褒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汕樟輕便鐵路
  • 開通日期:1923年
建設情況 ,線路站點,運營情況,

建設情況

1918年至1923年汕樟輕便鐵路建成全線完工,乘客和貨物均可從汕頭運輸到澄海縣城,交通範圍進一步擴大了。

線路站點

沿路遇河設站,到站搭渡,共8站,總站設在汕頭鹽埕街頭,即今中山路同益市場門口,故至今這一帶仍被老輩人稱為“輕便車頭”,接著有金砂、東墩、浮隴、鷗汀、下埔、外砂、澄海等站,全長達18.5公里。楊俊如原本計畫鐵路自汕頭始一直修到澄海樟林,再集資繼續修建直到饒平縣城黃岡。1924年秋,楊俊如親赴香港訂購車廂、鐵軌,試圖改良技術,擬第二段路線延長至樟林。但因連年時局動盪,終不免虧本。僅僅延長了3.5公里至蓮陽河邊的埔尾新鄉,新設車站蓮河站,又因資金不足而停工。

運營情況

楊俊如修建的汕樟輕便鐵路無論是運載貨物還是乘坐均比其他出行工具方便,價格也不貴(普通車票價1角5分,特別車價格為3角),因此,初期沿途乘客甚多,生意興隆,獲利甚巨。全盛時期鐵路共有輕便車廂200輛,從業工人180多人。
據當時出版的《嶺東概況》一書中《汕樟輕便鐵路一覽》介紹,汕樟輕便鐵路路軌採用台灣購進的小鐵軌,寬度19.5英寸,鐵軌重量12磅,枕木用松木或雜木。初時共有輕便車140輛,其中普通車可坐4人,票價1角5分,另有特別車,只供兩人乘坐,票價3角。輕便車沒有車廂,座位用藤竹等製成,形狀與轎子相類,安放在四輪台車上,後有兩根斜木棍,上面釘著一條橫木,由兩個車夫手按橫木,人力推動車走。輕便車開動時,由兩個車夫推動車輛前進,當車走得快時,車夫便利用車走的慣性,站上車板的後邊片刻,車走較慢時,車夫又下車來推動,循環往復。沿路各設候車地方,如果一來一往兩車相遇又沒有複線可供同行時,則就得一車讓路,乘客需下車等候,車夫移車出軌道,讓迎面的車通過後,再將車抬上鐵軌,乘客重新上車,車夫繼續推行。這種車不論是運載貨物還是乘坐均比走路方便,價格也不貴,所以初期沿途乘客甚多,生意興隆,獲利甚巨,成為民國時期汕頭市區熱鬧繁榮的產物。鼎盛時的汕樟輕便車鐵路公司有輕便車箱共200輛,推車工人約180名,甚至有“賣票收入的光洋堆在地上狀如小山”的說法。
然而好景不長,災禍兵燹接連襲來。戰爭的陰雲一直籠罩著潮汕地區,國民政府兩次東征,潮汕七日紅等戰事紛至沓來,各派勢力占領汕頭後,皆要求輕便鐵路公司繳納各種苛捐雜稅。此外,各派勢力要求鐵路公司“協同”運兵,士兵們也經常坐“霸王車”,收入銳減。而沿途各地方勢力也想從公司經營中分一杯羹,稍不遂意即令鄉民撬鐵軌偷枕木,干擾鐵路運行,養護成本日益增加;還有各種苛捐雜稅,及路局內部人事糾紛。楊俊如初涉足實業界,缺乏經驗及應付能力,造成入不敷出,難以維持。全線通車後僅僅經營了2年時間,公司已是負債累累。內外交困,重病纏身的楊俊如走投無路,於1925年被迫自殺。
楊俊如去世後,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由於經營不善,入不敷出,至1929年因經理舞弊,公司將鐵路抵押給日本人辦的台灣銀行。隨著汕頭髮展繁華,澄海到汕頭經商者日益增多,輕便鐵路已不足以應對客流,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汕樟公路正式投建,至廿一年(1932年)通車,輕便鐵路客源日稀,僅以貨運勉強維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8月,汕頭市政府以市區內不宜設立車站為由,著令汕頭站遷至郊外,又因車軌橫越中山公園前,阻礙交通,被限令拆除。輕便鐵路幾被遺棄,無人看護的枕木鐵軌自然朽爛。迨至1939年日軍入侵華南,汕頭行將淪陷,為阻礙日軍推進,南京政府下令將潮汕鐵路與汕樟輕便鐵路全線拆毀。汕樟輕便鐵路也如它的主人一般,在風雨飄搖中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