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前身為廣東省陸豐華僑農場。陸豐華僑農場創辦於1952年,直屬當時的國家中僑委,是國家最早安置海外歸僑的基地之一,先後接收安置了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13個國家的歸僑近2萬人。幾十年來,陸豐華僑農場的管理體制歷經多次變更。1994年7月,中共汕尾市委、汕尾市人民政府決定在陸豐華僑農場的基礎上,設立正處級的“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賦予縣一級行政、經濟管理職能,享受縣級政策待遇。
方言
華僑管理區轄華興、饒湖、尖山3個辦事處,第一至四、第八、第九6個社區和第五至七3個村委會,16個村民小組,面積約32平方千米,2008年末戶籍人口17013,其中來自印ni、馬、泰、越等13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歸僑 5600多人。 毗鄰葵潭鎮的部分地區講三甲福佬話。
機構設定
華僑管理區的內設機構基本參照縣級黨政職能部門設定。
華僑管理區區下轄華興、饒湖、尖山3個辦事處,9個村(居)委會,16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1.86萬人。
自然環境條件
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地處汕尾市東南部,北緯23.5度,東經115.8度,總面積32平方公里(略大於澳門總面積);廣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廈深鐵路橫穿境內,交通十分方便。
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月最高平均氣溫29℃,冬季月最低平均氣溫11.2℃,年平均氣溫22.3℃。僑區一年四季風和日麗,氣候宜人。
僑區大規模種植荔枝、龍眼、芒果、香蕉、油柑等嶺南水果,全區水果總面積近兩萬畝。近年來還引進了馬來西亞紅楊桃、金蕉、泰國蓮霧、鳳梨蜜等東南亞國家優質水果。僑區產業結構以果蔬種植為主,工業排污近零,空氣品質優良,生態環境絕佳。
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生產、生活用水來自陸豐龍潭水庫。該水庫系廣東省大中型水庫,水質優良。供應陸豐、惠來南部沿海地區近百萬人口的龍潭水庫,供水主幹渠貫穿華僑區全境,僑區生產、生活用水供應充足,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標準。
四大投資優勢
土地資源優勢
僑區擁有近3萬畝國有土地。國有土地的徵用程式便捷,成本低廉,極有利於大型用地項目的選址落戶。
交通區位優勢
僑區位於珠三角地區與潮汕平原的結合部,與南海海岸線直線距離不足20公里。僑區距深汕高速公路的陸豐內湖出口、普惠高速公路的揭陽市葵潭出口均為11公里,上述兩條高速公路的交會出口位於僑區境內;僑區距深汕高速鐵路的揭陽市葵潭車站、汕尾市的陸豐車站分別為12公里、20公里;僑區距大型國際機場——潮汕機場100公里。
投資政策優勢
僑區(華僑農場)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用於安置海外歸僑的基地,具有獨特的政治、外交背景。長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華僑農場的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賦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力支持華僑農場的經濟、社會發展。
人文環境優勢
僑區的建立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兩萬多名歸僑先後在這裡聚居、生息。華夏子孫的優良傳統與東南亞國家的異域風情在這片土地上相匯、相融,形成了獨特的“地球村”人文景觀。這裡民風淳樸,理念時尚,常年保持“無毒品犯罪、無黑惡勢力、無群體性案件、無制假販假現象、無安全生產事故、無法輪功邪教組織”的和諧社會環境。
撤場設鎮
《汕尾市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工作方案》經省正式備案,汕尾市華僑農場將於2015年撤場設鎮,納入陸豐市行政區域管理。2015年徹底告別華僑農場管理體制,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華僑公路華僑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