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精學堂舊址

求精學堂舊址

求精學堂舊址是重慶市的地名,以歷史事件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求精學堂舊址 
  • 羅馬字母拼寫:Qiújīng Xuétáng Jiùzhǐ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國家:中國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此地是求精學堂教學的地方,作為重慶清末時期較早的教會學校,對研究重慶開埠歷史有重要意義。

歷史沿革

求精學堂舊址始建於1891年,據史料查證,1891年11月21日,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鹿依士以1200兩成色達98%的銀子從張獻堂弟兄四人手中購得智里五甲曾家岩幅員一段(今校址),於1891年(光緒17年)重慶開埠成立海關時,同步開始建校。原名求精學堂,打上了巴渝近代教會發展教育起程的烙印。它是中國近代基礎教育辦學歷史最長、首批實行現代學制的新式學校之一,同時也為重慶母城最早的中等學堂。 據《重慶求精中學實錄》記載,美以美會在曾家岩擴大辦學規模,正式開始行課時間為1893年3月4日。當年鹿依士認為中國知識界“務虛文而薄求實事”“因故知心,精益求精,為絕無僅有者”,故以“求精”命名。建校初期的宗旨是:傳播基督教,學習新知。當時學校學主(校長)1人,監督(教導主任)1人,經學教員1人,其他教員3人;課程設定為經學、中國歷史、西洋歷史、算學、格致(物理化學)、地理和英文,每年畢業生只有3-5人。 1904年該校改為“重慶求精中學堂”,分英文、算學兩科,除各自的專業課外,共同的必修課則是神學,包括全部新舊約,六年中學完。 1913年,學校根據“壬子·癸丑學制”,又改成“重慶求精中學校”,所開課程為:聖經與修身、語文及文學、數學、地理、歷史、理科、英文、法制,還有經濟、圖畫、手工(或縫紉)、體操等十幾科。 1925年,國民政府規定教會學校需獲準立案,故校名前冠以“私立”二字,學校遂稱“私立重慶市求精中學”,實行“三三制”,即:初、高中各三年,但1927年求精才始招高中新生。 1936年,美以美會接辦遂寧精益中學為求精中學分校,1939年增開國小並創辦內江分校,1940年建立求精商業專科學校,設銀行、會計和工商管理課程;並於1947年擴大為求精商學院,設銀行、會計、工商管理和國家貿易四系。在此期間的1946年還接辦了重慶市婦女會的幼稚園,定名為“求精幼稚園”,形成了以中學為主,擁有自幼稚園到大學求精系列的完整體系。至此,幼稚園有教師5人,兒童93人;國小有教師22人,學生620人;中學教職員72人,學生985人;大學教授講師56人,學生523人。此後,幼稚園、國小、商學院停辦或轉並,僅中學一直留存。 1951年12月11日,學校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接辦,再改名“重慶市求精中學”。1952年和1953年,贛江中學、通惠中學和明誠中學相繼併入,按重慶市公立中學序號,更名“重慶市第六中學”。1954年7月,重慶歸屬省轄市,學校換名“四川省重慶市第六中學校”。1997年,重慶再度成為直轄市,次年學校舉行校慶,展現出107周年歷史的青春,最終復名為“重慶市求精中學校”。 該校文化底蘊深厚,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四哥張文修曾於1913年到校任教,1914年劉伯承也到求精中學任過軍事教官,宋氏三姐妹創辦的“戰時兒童保育院”也在該校校址範圍內,後因校舍改造被拆。作為重慶清末時期較早的教會學校,對研究重慶開埠歷史有重要意義。2008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優秀近現代建築。舊址現已拆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