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愛人(1994年歐美電影)

永遠的愛人(1994年歐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貝多芬逝世後,他的朋友安東決心尋找到在貝多芬遺囑中被稱做“永遠的愛人”的女人,在安東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伯爵夫人朱莉亞和女伯爵安娜,但她們是不是貝多芬提到的女人?他發現有一件傷情往事給貝多芬帶來終生遺憾:當年他曾與家具商的女兒喬娜相愛,並約定在一旅店碰頭後一起私奔,但貝多芬因故未能準時踐約,雖然差人送去一信,但喬娜沒能收到。已經有孕的喬娜後來嫁給貝多芬的弟弟……

基本介紹

  • 導演:伯納德·羅斯 Bernard Rose
  • 中文名:永遠的愛人
  • 外文名:Immortal Beloved
  • 其它譯名不朽真情/ 不朽的情侶
  • 製片地區英國/ 美國
  • 類型:歷史/傳記/愛情
  • 片長:120 min
  • 上映時間:1994年12月16日
演職員,電影視頻,演員表,劇情簡介,導演介紹,精彩視點,影片評論,一句話評論,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Ludwig van Beethoven加里·奧德曼----
Anna Marie Erdödy伊莎貝拉·羅西里尼----
Anton Felix Schindler傑羅恩·克拉比----

劇情簡介

幕後製作這部貝多芬傳記片大膽地提出三個假想,把他的生平事跡、音樂作品像解謎語一樣生動地組合在一起。影片對“歡樂頌”的處理尤有創意:在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一個小男孩走到池塘里,躺在池塘中央;鏡頭拉出,池塘里反射出無數星星,鏡頭越拉越遠,直到小孩消失在星星中。那是編導將這段人類最崇高的音樂視覺化的嘗試。在技術方面,影片的攝影和置景都非常精緻,音樂演奏是索爾蒂爵士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專門為影片錄製的,男主角的氣質和表演也非常不俗。
永遠的愛人(1994年歐美電影)

導演介紹

影片導演伯納德·羅斯同時又是演員、詩人、作家,也從事一些哲學研究。在電影導演工作中,常因他在電影表現手法或電影技術上“標新”而受到影評界的注意。本片比較引人注意的是影片中音響效果的運用,西方影評曾指出這部影片的音響效果能緊密結合主題或渲染人物思想、情緒的需要。如片中表現貝多芬發現自己耳聾時,他周圍一切原發出巨大聲響的事物或現象像雷鳴、瀑布等都被處理成無聲,從而加強了貝多芬本人的焦慮和痛苦心情。飾演貝多芬的法國演員哈萊·包爾是屬於法國表演藝術中的“誇張派”。他飾演的貝多芬曾引起過爭論,一種意見認為他演得“太過火,把貝多芬表現成一個半神經質的人”一種意見則認為,“必須象他這樣表演才能突出貝多芬的個性特徵。”本片由於其巨大的藝術成就而列入了世界著名電影的行列。

精彩視點

該片又名《貝多芬傳》,影片的主演加里·奧德曼在接演本片前,剛剛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塑造了一個瘋狂熱愛貝多芬的變態探長。而在本片中他主演貝多芬,實現了形象上的大轉變。
永遠的愛人(1994年歐美電影)
這部貝多芬傳記片大膽地提出一個假想,把他的生平事跡、音樂作品像解謎語一樣生動地組合在一起。影片對《歡樂頌》的處理尤其有創意:在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一個小男孩走到池塘里,躺在池塘中央;鏡頭拉出,池塘里反射出無數星星,鏡頭越拉越遠,直到小孩消失在星星中。那是導演將這段人類最崇高的音樂視覺化的成功嘗試。
在技術方面,影片的攝影和布景都非常精緻,音樂演奏是索爾蒂爵士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專門為影片錄製的,相信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影片評論

古怪的性格、爆怒的脾氣,就是因為一次擦肩而過。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還沒看到結尾,就覺得貝多芬跟他侄子和嫂子的關係有問題,不知道真正的貝多芬是不是這樣,從影片中感覺到,這是個人感情失敗造成的。神也是人,由於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成為了神,如果沒有那次擦肩而過,還會不會有那些偉大的音樂呢?不知道,自然界是平衡的。
永遠的愛人(1994年歐美電影)
仿佛所有細緻敏感的人都有著小而抿的嘴唇。貝多芬憤懣痛苦的臉上也有這樣一隻嘴唇。因為錯怪愛人而錯失愛情——一輩子的痛苦和掙扎,一輩子的懷念,一輩子的愛人,你是“我的天使,我的另一個自己。”
音樂的力量就在於它將你完全帶入到某種情境中,而這種帶入是如此不露痕跡,如此自然又如此輕鬆。無論人世種種藩籬,音樂是溝通心靈的語言。看這種電影,聽就夠了。

一句話評論

The genius behind the music. The madness behind the man. The untold love story of Ludwig van Beethoven.
(一個聾了的音樂天才;一個伴隨這狂怒的人;一個未曾透漏過的關於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愛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