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心痛:舊事煙痕錄

永遠的心痛:舊事煙痕錄

《永遠的心痛:舊事煙痕錄》主要內容簡介:因為是回憶性的隨筆,樹坤先生的整個人生的心理歷程依稀可見,舉手投足似在眼前。對於像我這樣與樹坤先生在位時還算挺熟,退休後尚能保持交往,然而這兩三年因為他身體原因。亡命天涯”後接觸漸少的讀者來說,別有一番笑看人生的情懷和“俱往矣”的灑脫。樹坤先生的文筆是我早已熟識的,文思穩健,內容厚重,語言平實。而這本集子似更多了些過來人遍憶往事的悠然不驚和長者的親切慈祥,讀來沒有文辭衝擊和思想的壓力,似秋日江水,舒展而寧靜,沉穩地在半個多世紀的人生中提爍記憶的亮點。

基本介紹

  • 書名:永遠的心痛:舊事煙痕錄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265頁
  • 開本:16
  • 品牌: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呂樹坤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200710, 97875472007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永遠的心痛:舊事煙痕錄》是樹坤先生的隨筆作品集,書中具體收錄了:《向海,人與鶴的家園》、《孩子們的升學考試》、《再讀君書再憶君》、《海南萬里真吾鄉——關於蘇軾之死的再認識》、《永遠的心痛》、《老伴兒和她的學生》、《從白鷺公園到大東海》等文章。

圖書目錄

計程先是過江東
父親,我的啟蒙老師
野趣舊
鄉間樂事
土匪,童年的夢魘
新中國的小主人
童年時的小夥伴兒
少年情事老來悲
三載寒窗
沒準兒是海內孤市
逛廟
修飛機場
賽詩會
沒有婚禮的“婚禮”
戒菸
第一次吃李連貴燻肉大餅
女兒為我煮粥
我演鬼子兵
蠶場幹校的野味
收藏
竭來真悔何事
寄居
讀書買書藏書
向海,人與鶴的家園
蝶夢水雲鄉
清風明月憶王充
高山仰止——與公市先生的一段交往
風沙倦了,先驅者遠了
愧對女兒
生日
起名
孫女的作業
我為孫女下廚房
教孫文學漢字
重讀《千家詩
孩子們的升學考試
老伴兒當家
暗護
五十歲與百步
老伴兒和她的學生
電話
白鷺公園到大東海
聚會
手藝
戒指和耳環
永遠的心痛
再讀君書再憶君
獲獎者
在重症病房的日子裡
海南萬里真吾鄉——關於蘇軾之死的再認識
美麗三亞浪漫天涯
後記

文摘

從長春乘火車北行,經一間堡、老家,便是米沙子站。在米沙子站下車,再往北走9公里,便是我闊別多年的故鄉——萬寶山鎮。
在中國近代史上,萬寶山是個小有名氣的地方。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這裡製造了鎮壓中國農民、挑撥中朝關係時事件,史稱“萬寶山事件”。我的“江東父老”,不畏強暴,奮力抗爭,做出了慘重的犧牲。記得讀國小時,老師在課堂上講述這段歷史,少年時代的我,曾為此深深地激動,而且驕傲。
“萬寶山事件”是由開墾水田引起的。從萬寶山鎮往西,不過二三公里之遙,便是無邊無際的水田和遮天蔽日的蘆葦盪。那裡,曾給我留下多少美好的記憶,永遠是我心中的一片綠洲。
1947年,是個戰亂的年頭。因逃避土匪(鄉親們稱做“跑}鬍子”),父親將我送到長春二姐家。不久,我軍開始圍困長春。二姐夫是鑄造工人,工廠早巳倒閉,住在東天街的一棟小樓里,無米無柴,饑寒交迫。到了1948年春天,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姐夫和姐姐帶著我“爬卡子”逃出了長春。我軍主要是切斷長春與四平、瀋陽之間的路線,對於往北逃的難民,並不認真截堵。萬寶山在長春北,我隨著大人們走了一天一夜,回到了家鄉。1948年春,家鄉已是解放區,土匪已收斂了蹤跡。我家房前的園子裡經冬的大蔥已展出一片新綠,麻雀在檐頭喳喳地叫著,心裡是說不出的喜悅。從此,二姐和二姐夫便在我家住了下來。二姐夫身強力壯,能吃苦,能幹活。到了秋天,家鄉的壯年漢子,都到鎮西的甸子上去打蘆葦,姐夫打得最多,每天挑回家一擔,扁擔的兩頭好似兩座小山。天天我都隨著姐夫到葦塘去,也許我是孩子的緣故,記得那葦塘好大一片,鋪天蓋地,一眼望不到邊際,走進葦塘中,抬頭看不見天。不時有野鴨子從身邊撲拉拉飛起,常常撿到三五個一窩的野鴨蛋。撿野鴨蛋和摘蒲棒是我的營生。高大的蒲草和蘆葦長得一般齊,紅紅的蒲棒留到過年時便乾透了,浸上些煤油點著,儼然是一支支紅紅的蠟燭,煞是好看。
與蘆葦盪相連的是平平展展的水田。讀國小時,每到暑假,便和幾個小夥伴兒去水田裡賣小工。大工會“拿稻稗”,每日工錢一元五角;小工不認識稗草,只能薅雜草,工錢每目一元,。那時,一元錢可買一件背心。一個暑假,賣十天半個月小工,可以買一支心愛的“派克”自來水鋼筆和一件嶄新的白背心.剩下的錢交給家,聽到大人不住的誇獎,心裡美滋滋的,能掙錢了,仿佛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父親是中醫,中醫的醫書都寫得很深奧。因此,中醫要有較好的古文修養,即所謂“半文半醫”。父親寫一手好字,常看一些古典文學名著,這對我有不小的影響。但不讓我看古典小說,說是“閒書”,只讓我讀《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一類的書。給我講解,讓我背誦;我對舊體詩詞的興趣,就是那時候培養起來的。每當我到水田去賣小工,幹了一天活,拿到一元錢工錢,再放眼向天邊望去,總要背誦一遍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詩句。
秋天,稻池和水渠里的水都撤下去了。這是捉泥鰍魚最好的季節。那時,水田裡的泥鰍魚真多!撤了水的稻池埂子和水渠兩側,遇見有大拇指粗的洞洞,便是泥鰍魚的窩。窩深與人的胳膊長短相仿佛,將手沿著洞洞伸進去,少則可捉到十幾條、幾十條,多則可捉到半水桶。回到家,將泥鰍放到一個大盆里,撒上鹽,扣上蓋。聽它們在盆里亂跳亂蹦,肚子裡的泥便都吐了出來,再用油煎熟,味道牛分鮮美。
國小畢業時,幾種命運擺在了我的面前。父親已年近七十,幾個姐姐都已出嫁。父母需要照顧,家中缺少人手。兩年前,由父母做主,給我訂下了一門親,姑娘比我大兩歲,家就在鎮西的水田區。讀完國小,父親主張我結婚,隨.f也學醫。繼承他的事業;二姐的意見與父親不同,讓我到她家,隨二姐夫到工廠學木型。那時,二姐家早巳回到長春,二姐夫成了新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但在讓我結婚這一點上,二姐和父親的意見則是完全一致的。我呢?既不想學醫,也不想學工,更不肯結婚,又哭又鬧,非要上中學讀書不可。父親哪裡知道,我-要讀書,正是因為小時候他讓我讀什麼《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之類的書引發出我對文學的興趣所致。父母親和姐姐看著我哭鬧不止,也無可奈何,只好讓我報考中學,如考不上便聽從父親和二姐的安排。
那一年中學十分難考,也許是老天有意懲罰我因不能盡人子之道而抱恨終生,竟然讓我考上了中學。讀中學二年級時,和我訂婚的那個姑娘,因等我無望,與本村的一個青年自由戀愛。待她的父母得知後,欲加阻撓,但為時已晚,只好讓他們二人結婚成家。而我才從學校門出來,走向社會。我參加工作後的第二年,父母親便相繼病故。那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七八十歲的老人,跟前沒有兒女照顧,其艱難困苦,是可想而知的。我無論是學醫還是學工,父母的晚境都會好得多。高則誠《琵琶記》中蔡伯喈有兩句唱詞:“文章誤我,我誤爹娘。”這古今一理,常常縈繫於我的心頭。算命瞎子說,我父親本來命中無子,老來得子是一輩子行醫,積下的陰德。然而父母親沒有得到我絲毫贍養,反而給他們帶來那么多羅亂,我是父親積下的陰德呢?還是他的不肖的孽障?
長春到萬寶山鎮,僅三十公里。然而,自從父母親去世後.三十多年的時光過去了,我卻沒能回家鄉去看看“江東父老”。如今老矣,鄉情倒變得濃重起來。晉朝有個人叫張翰,家是吳地,在洛陽做官。到了秋天,秋風驟起,故鄉的蓴菜、鱸魚,便棄官歸里。乾百年來,留下了一段佳話。我沒有張翰的曠達和灑脫,只能寄希望於退休之後了。萬寶山原屬長春市所轄,後歸屬德惠市。前些天,德惠市來信,要原籍德惠市的他鄉遊子寫詩,結集出版。我寫了兩首七言絕句。第二首是:
鱸魚蓴菜故鄉情,愧對秋風夢不成。
待到他年離退日,計程先是過江東。
退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故鄉去。聽說,鄉親們都富裕起來了。但是,大量土地施用化肥、農藥,水田裡還有沒有泥鰍魚了?人口劇增,超量墾殖,那片蘆葦盪連同蘆葦盪里的野鴨,都別來無恙否?啊,我故鄉的先民曾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那一片綠洲……
1994年7月長春P1-5

後記

這五十幾篇回憶性的散文,絕大部分都是我退休以後撰寫的、在《夕陽紅》雜誌上發表過的。
老年人願意回首往事,老年人也有條件回首往事。
我常常這樣想,自己就像是一頭反芻的老牛。反芻,俗稱倒嚼。老牛在奮蹄行進或用力拉車時,是不倒嚼的。只有站定之後或靜臥下來時,才開始倒嚼。將吃進胃裡的草,一團一團地反到口裡,慢慢地細細地咀嚼,再咽到胃裡去。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不再有勞務催身,心情變得淡泊而寧靜。在這氣定神閒之際,回想起數十年來的往事,慢慢地細細地品嘗著這苦辣酸甜的人生百味。
我又覺得自己像是一杯水,因為有著太多的往事摻雜其中,從而變得混濁起來。退休了,這杯水終於可以放置在一個平面上,由動態變為靜態,漸漸地澄清了,沉澱了,水中的物質變得清晰可辨,多年的往事重又歷歷可見。
當然,這只是老年人能夠詳盡地回憶起往事的內因,要將這些往事一一記述下來,形成文字,還必須有外因的觸媒。比如,《夕陽紅》雜誌的編者與讀者,沒有《夕陽紅》雜誌主編與各位編輯的熱情約稿,沒有《夕陽紅》雜誌讀者的熱心鼓勵,我不會有寫這些文章的決心與毅力。至於匯集成書,出版問世.則又有賴于吉林文史出版社的抬愛了。
可以這樣說,這本書是由我和《夕陽紅》雜誌的編者與讀者、吉林文史出版社的總編與責編共同完成的。在此,我懷著感激的心情,謹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作者
2009年6月6日三亞

序言

呂樹坤先生的隨筆集《永遠的心痛——往事煙痕錄》是今年春末夏初送到我案前的,他從海南三亞兩次打電話邀我為這本書寫一個序。第一次我推辭了,因為無論從年齡還是治學上說,樹坤先生都是我的老師輩,做人更是我所敬重,我感覺自己為他的集子寫序資格有些低了。第二次我答應了,因為認識十餘年來,無論是編撰書稿,還是為社裡審讀校樣,樹坤先生從沒有抹過我的面子,而且答應的事從不爽約。因此,第二次我也不能再推託了。
答應下來後,我便將這本二十多萬字的集子拜讀一遍。因為時間不是很急,又總是雜務纏身,有些拖沓。這樣一來,反而就像沒有渴到冒煙細細飲茶一樣,更能品出些箇中滋味。這是一部用散點透視的視角展示自己人生最豐富印象或感受的小品集。從幼年記事一直到現今目前;從工作到家庭;從老輩到後輩;從油鹽醬醋到學習創作.是樹坤先生人生的記錄。因為是回憶性的隨筆,樹坤先生的整個人生的心理歷程依稀可見,舉手投足似在眼前。對於像我這樣與樹坤先生在位時還算挺熟,退休後尚能保持交往,然而這兩三年因為他身體原因“亡命天涯”後接觸漸少的讀者來說,別有一番笑看人生的情懷和“俱往矣”的灑脫。
樹坤先生的文筆是我早已熟識的,文思穩健,內容厚重,語言平實。而這本集子似更多了些過來人追憶往事的悠然不驚和長者的親切慈祥,讀來沒有文辭衝擊和思想的壓力,似秋目江水,舒展而寧靜,沉穩地在半個多世紀的人生中提煉記憶的亮點。這既是一本寫給親朋和子女的書,也是一本慰問自己心靈的書,所以感情、感受、感悟都是那么真,那么質樸無華,那么筆隨心動地實在,這是我最感動的,能把自己的內心用這么真實簡樸的文筆自由自在地展示,這是一種很高的文章修養,或者說是一種很高的做人做事的境界。我知道,我現在還做不到這一點。
一轉眼,我和樹坤老師相識已十年有餘,大家一起侃選題。編書寫書很是愉快。記得我剛做社裡的副總編時,有一回樹坤老師找我,拿著一本我剛給他的王實味的傳記,他真誠地對我說,“這本書有不少錯,校讀得不夠好,以後你沒時間我來幫你審讀吧。”我心裡知道,當時老總編海江剛退休,社裡的策劃選題和終審工作大都落到我肩上,所以對自己責編的書有些怠慢,沒盡到心,又著急把書推出來,結果文字出了不少低級錯誤,但是已無法挽回了。打那以後,我責編的大部分書都由樹坤老師幫著把一道關,他校讀過我就放心。直到前年他回長春休養住院後,還幫我把過稿子的關,最後好像是9月份,天涼得很快他便急忙回了海南,我沒當面致謝,也沒送行,這是不應該的。今年樹坤老師沒回北方,我想他一定會思念家鄉的山水和親朋。我今年再也沒有機會和理由讓樹坤老師給文史社的稿子做審讀了,海南三亞的夏日一定熱得很吧,祈願您能夠從習習的海風中感受到來自東北家鄉的祝福,願您健康快樂!
徐潛
2009年8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