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穎俐和宣霞金主編的《永遠的回憶》內容介紹:謝晉導演從業五十餘年,拍攝電影作品二十餘部,影響了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將近半個世紀的中國電影,而他,也成為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文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的電影對歷史的沉澱與反思,對時代的追問與悲憫,以及對動盪歲月里的人物風雨—生的關懷與寫照,以及對人性美好頌揚的不吝嗇和對天性浪漫情懷的流露,都是值得當今電影人學習和思考的典範。謝晉導演的電影,既保持了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對社會與時代的反思和正氣,同時也表達了一個藝術家對時代中那些經歷風雨的人物獨有的悲憫和關照。作為電影人,他的社會責任感、文化責任感和人文關懷,以及對電影敘事和人物本身的創作意識,是讓我們今天這些電影創作者面對當下的中國電影迫切需要借鑑和思考的問題。一起來翻閱《永遠的回憶》吧!
基本介紹
- 書名:永遠的回憶:我心中的謝晉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頁數:223頁
- 開本:16
- 作者:熊穎俐 宣霞金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60356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熊穎俐和宣霞金主編的《永遠的回憶》內容介紹:今天,大家在這裡濟濟一堂,一起紀念這位新中國電影史上最具有時代精神和最舉足輕重的電影導演藝術家謝晉先生誕辰88周年。2008年,謝晉導演溘然辭世,對於所有中國電影人和當今整箇中國電影界而言,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思念。他是我們在座不少同仁的前輩和恩師,是我們這些電影同行為之尊敬的藝術家,是新中國電影藝術與時代保持同步的先行者,更是新中國電影劃時代的一面旗幟。於我們個人感情而言,我們在這裡紀念謝晉導演,是對他的那份不捨和懷念:於當下中國電影而言,我們在這裡紀念他,則有著更為深遠的現實意義。
圖書目錄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講話(康健民)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講話(吳天行)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講話(程堅軍)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致辭(丁曉燕)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王慧琳)
2011紀念謝晉系列活動概述(熊穎俐)
在“謝晉電影藝術紀念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盛夏鋒)
在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發言(仲呈祥)
現實主義的謝晉導演(黃丹)
謝晉精神永存(費靜波)
我心中的謝導(童本驊)
謝晉三題——從幾張照片引起的遐思(沈祖安)
大師的最後歲月(顧志坤)
一代名導演走的路——記謝晉(羅君)
新時期謝晉電影敘事模式(范志忠)
清名祭(沈貽煒)
謝晉在陳溪鄉許天村(王文)
胸懷家國,是紀念謝老的最好方式(蔡慧慧)
鴻爪留痕真知傳世——瑣憶謝晉公(王春燦)
懷念和謝晉—起工作的日子(梁廷鐸)
閃閃的啟明星(張晶)
我心中的謝晉(陳朝玉)
無根的靈魂(沈葉)
謝晉——改革的先行者(許朋樂)
謝晉:是你吸引我走上了電影之路(唐海祥)
謝晉大師的話劇情結(王樂)
反思與審判(張曉欣)
忘卻不了的遺嘆(謝鮑鑫)
我和謝晉——紀念與謝晉有關的日子(張岩松)
風中的謝導,是偶像,是恩師,更是榜樣和力量(胡玥)
銀幕下的謝晉(馬中興)
陪謝晉導演廿八都看景(張建成)
謝晉故鄉過大年(譚壽煥)
謝晉和酒(盧俊福胡立德[執筆])
浮生若夢——看《清涼寺鐘聲》有感(傅璐璐)
悲愴的現代化——關於謝晉電影《鴉片戰爭》(他他)
芙蓉鎮美蓉花(蘇雅婷)
《芙蓉鎮》觀後感(姜維)
最要緊的就是要敢於說真話——緬懷敬愛的謝晉導演(陳榮力)
找尋穿越現實的精神力量——重溫《牧馬人》的點滴感悟(丁莉麗)
永遠的“牧馬人”(流泉)
仰望銘記名導謝晉(裘士雄)
黑暗現實里的烏托邦(曾甜)
震驚和悲愴(曾毓琳)
永遠的女兒紅(韓韜)
思念(傅力耕)
永恆的記憶:謝爺爺(李玲)
謝晉與電影同在(王慧王雲根)
謝晉導演與影片字幕(余志仁)
謝晉三年祭(趙暢)
謝晉深情緬懷恩師曹禺、焦菊隱(曹樹鈞)
謝老電影永不衰(洛塵)
作為父親——寫給謝晉誕辰八十八周年紀念(陳宗華)
紅色娘子軍(陳濱一)
懷念謝晉先生(夏冬)
故鄉情深——記謝晉導演的題詞和簽名(張理竺)
追憶謝晉導演(楊代琇)
謝老,您走得太匆忙(盧祥耀)
我就這樣跟謝晉導演“槓”上了(蔡繼英)
電影中的眾生相——從人文角度談謝晉電影(朱紅旗)
和謝晉的六次零距離接觸(薜年勤)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講話(吳天行)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講話(程堅軍)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致辭(丁曉燕)
在“2011謝晉電影藝術論壇”(王慧琳)
2011紀念謝晉系列活動概述(熊穎俐)
在“謝晉電影藝術紀念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盛夏鋒)
在謝晉電影藝術論壇上的發言(仲呈祥)
現實主義的謝晉導演(黃丹)
謝晉精神永存(費靜波)
我心中的謝導(童本驊)
謝晉三題——從幾張照片引起的遐思(沈祖安)
大師的最後歲月(顧志坤)
一代名導演走的路——記謝晉(羅君)
新時期謝晉電影敘事模式(范志忠)
清名祭(沈貽煒)
謝晉在陳溪鄉許天村(王文)
胸懷家國,是紀念謝老的最好方式(蔡慧慧)
鴻爪留痕真知傳世——瑣憶謝晉公(王春燦)
懷念和謝晉—起工作的日子(梁廷鐸)
閃閃的啟明星(張晶)
我心中的謝晉(陳朝玉)
無根的靈魂(沈葉)
謝晉——改革的先行者(許朋樂)
謝晉:是你吸引我走上了電影之路(唐海祥)
謝晉大師的話劇情結(王樂)
反思與審判(張曉欣)
忘卻不了的遺嘆(謝鮑鑫)
我和謝晉——紀念與謝晉有關的日子(張岩松)
風中的謝導,是偶像,是恩師,更是榜樣和力量(胡玥)
銀幕下的謝晉(馬中興)
陪謝晉導演廿八都看景(張建成)
謝晉故鄉過大年(譚壽煥)
謝晉和酒(盧俊福胡立德[執筆])
浮生若夢——看《清涼寺鐘聲》有感(傅璐璐)
悲愴的現代化——關於謝晉電影《鴉片戰爭》(他他)
芙蓉鎮美蓉花(蘇雅婷)
《芙蓉鎮》觀後感(姜維)
最要緊的就是要敢於說真話——緬懷敬愛的謝晉導演(陳榮力)
找尋穿越現實的精神力量——重溫《牧馬人》的點滴感悟(丁莉麗)
永遠的“牧馬人”(流泉)
仰望銘記名導謝晉(裘士雄)
黑暗現實里的烏托邦(曾甜)
震驚和悲愴(曾毓琳)
永遠的女兒紅(韓韜)
思念(傅力耕)
永恆的記憶:謝爺爺(李玲)
謝晉與電影同在(王慧王雲根)
謝晉導演與影片字幕(余志仁)
謝晉三年祭(趙暢)
謝晉深情緬懷恩師曹禺、焦菊隱(曹樹鈞)
謝老電影永不衰(洛塵)
作為父親——寫給謝晉誕辰八十八周年紀念(陳宗華)
紅色娘子軍(陳濱一)
懷念謝晉先生(夏冬)
故鄉情深——記謝晉導演的題詞和簽名(張理竺)
追憶謝晉導演(楊代琇)
謝老,您走得太匆忙(盧祥耀)
我就這樣跟謝晉導演“槓”上了(蔡繼英)
電影中的眾生相——從人文角度談謝晉電影(朱紅旗)
和謝晉的六次零距離接觸(薜年勤)
文摘
今天,大家在這裡濟濟一堂,一起紀念這位新中國電影史上最具有時代精神和最舉足輕重的電影導演藝術家謝晉先生誕辰88周年。2008年,謝晉導演溘然辭世,對於所有中國電影人和當今整箇中國電影界而言,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思念。他是我們在座不少同仁的前輩和恩師,是我們這些電影同行為之尊敬的藝術家,是新中國電影藝術與時代保持同步的先行者,更是新中國電影劃時代的一面旗幟。於我們個人感情而言,我們在這裡紀念謝晉導演,是對他的那份不捨和懷念:於當下中國電影而言,我們在這裡紀念他,則有著更為深遠的現實意義。
謝晉導演從業五十餘年,拍攝電影作品二十餘部,影響了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將近半個世紀的中國電影,而他,也成為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文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的電影對歷史的沉澱與反思,對時代的追問與悲憫,以及對動盪歲月里的人物風雨—生的關懷與寫照,以及對人性美好頌揚的不吝嗇和對天性浪漫情懷的流露,都是值得當今電影人學習和思考的典範。謝晉導演的電影,既保持了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對社會與時代的反思和正氣,同時也表達了一個藝術家對時代中那些經歷風雨的人物獨有的悲憫和關照。作為電影人,他的社會責任感、文化責任感和人文關懷,以及對電影敘事和人物本身的創作意識,是讓我們今天這些電影創作者面對當下的中國電影迫切需要借鑑和思考的問題。
從謝晉的電影創作中,我想我們能讀懂和了解當今中國電影創作存在的諸多問題所在。謝晉電影之所以都能夠完整、獨立地表述自己對時代的立場、視角和思索,正是因為將紮實的傳統通俗劇的傳奇經驗與現實主義的戲劇性敘事進行了有機整合。上個世紀40年代,謝晉先後於江安和南京在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深受戲劇創作的方法以及當時的上海“孤島電影”對國家民族優患意識和商業生存空間雙重滿足這種特殊電影敘事形態的影響。這種在特殊時期中國電影的生存智慧,被謝晉導演借鑑在了新中國成立後的主流電影之中,這也是為什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謝晉導演都能拍出既符合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同時又在電影敘事和人物塑造上服務大眾的最重要原因。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電影創作者在面對主流電影創作非常需要的創作智慧。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從謝晉的成名作《女籃5號》和60年代初的名片《紅色娘子軍》,一直到80年代開始前,期間謝晉創作了不少單純、熱情積極的人物形象,其敘事風格節奏明快,情節流暢,人物個性身上都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情懷。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創作階段謝晉導演善於將線性敘事的戲劇性元素與主流意識形態敘事進行巧妙的結合,堅持人物創作上“情節乃人物性格之歷史”這一敘事手法,並力求完成政治與國家、英雄與楷模、“革命”與“美善”之間的置換,從而既迎合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同時也沒有因此而缺少對人性光輝和真善美的弘揚和表達。站在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謝晉導演在這一時期站穩了自己對於民族表達的立場,同時作為一個電影創作者,他不斷地從早期“海上電影”的智慧中探索如何完善主流意識形態電影對主題表達和人物塑造的把握。
到了80年代,謝晉導演的創作達到了巔峰時期。《天雲山傳奇》以人物的內心線索為敘事結構,通過主人公思想的複雜鬥爭,構成了影片情節發展的邏輯。此時,他已經開始嘗試用宋薇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敘事。他嘗試運用大量豐富的鏡頭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內在體驗。而《天雲山傳奇》之所以在當時爆發出轟動效應,離不開謝晉對於那段歷史的自我體驗,以及大部分人的共同體驗。以至於”人民的信件”蜂擁而至,常常引得謝晉潸然淚下。
之後,謝晉導演的《牧馬人》,以父子的人物架構為主線,不僅回望了那個“人性自我分裂”的時代,而且影片所折射出來的人文關懷都是當今電影所少有的。反觀今天的電影,難有創作者站在人物的角度和歷史的高度上,用自己的經歷結合時代去影響創作,反而越來越遠離時代,脫離現實。當年的《芙蓉鎮》則是謝晉電影中最為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目前中國主流電影中最為正面描寫”文革”的電影。此時,謝晉電影已經將自己的人文關懷和浪漫情懷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上。他通過為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尋找“苦中作樂”的動機,讓那個荒誕歲月中國老百姓依舊“人心不死”,秦書田和胡玉音在清晨用掃帚跳舞的橋段,是謝晉電影一生中最悲天憫人也最詩意的瞬間。P36-37
謝晉導演從業五十餘年,拍攝電影作品二十餘部,影響了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將近半個世紀的中國電影,而他,也成為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文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的電影對歷史的沉澱與反思,對時代的追問與悲憫,以及對動盪歲月里的人物風雨—生的關懷與寫照,以及對人性美好頌揚的不吝嗇和對天性浪漫情懷的流露,都是值得當今電影人學習和思考的典範。謝晉導演的電影,既保持了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對社會與時代的反思和正氣,同時也表達了一個藝術家對時代中那些經歷風雨的人物獨有的悲憫和關照。作為電影人,他的社會責任感、文化責任感和人文關懷,以及對電影敘事和人物本身的創作意識,是讓我們今天這些電影創作者面對當下的中國電影迫切需要借鑑和思考的問題。
從謝晉的電影創作中,我想我們能讀懂和了解當今中國電影創作存在的諸多問題所在。謝晉電影之所以都能夠完整、獨立地表述自己對時代的立場、視角和思索,正是因為將紮實的傳統通俗劇的傳奇經驗與現實主義的戲劇性敘事進行了有機整合。上個世紀40年代,謝晉先後於江安和南京在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深受戲劇創作的方法以及當時的上海“孤島電影”對國家民族優患意識和商業生存空間雙重滿足這種特殊電影敘事形態的影響。這種在特殊時期中國電影的生存智慧,被謝晉導演借鑑在了新中國成立後的主流電影之中,這也是為什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謝晉導演都能拍出既符合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同時又在電影敘事和人物塑造上服務大眾的最重要原因。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電影創作者在面對主流電影創作非常需要的創作智慧。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從謝晉的成名作《女籃5號》和60年代初的名片《紅色娘子軍》,一直到80年代開始前,期間謝晉創作了不少單純、熱情積極的人物形象,其敘事風格節奏明快,情節流暢,人物個性身上都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情懷。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創作階段謝晉導演善於將線性敘事的戲劇性元素與主流意識形態敘事進行巧妙的結合,堅持人物創作上“情節乃人物性格之歷史”這一敘事手法,並力求完成政治與國家、英雄與楷模、“革命”與“美善”之間的置換,從而既迎合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同時也沒有因此而缺少對人性光輝和真善美的弘揚和表達。站在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謝晉導演在這一時期站穩了自己對於民族表達的立場,同時作為一個電影創作者,他不斷地從早期“海上電影”的智慧中探索如何完善主流意識形態電影對主題表達和人物塑造的把握。
到了80年代,謝晉導演的創作達到了巔峰時期。《天雲山傳奇》以人物的內心線索為敘事結構,通過主人公思想的複雜鬥爭,構成了影片情節發展的邏輯。此時,他已經開始嘗試用宋薇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敘事。他嘗試運用大量豐富的鏡頭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內在體驗。而《天雲山傳奇》之所以在當時爆發出轟動效應,離不開謝晉對於那段歷史的自我體驗,以及大部分人的共同體驗。以至於”人民的信件”蜂擁而至,常常引得謝晉潸然淚下。
之後,謝晉導演的《牧馬人》,以父子的人物架構為主線,不僅回望了那個“人性自我分裂”的時代,而且影片所折射出來的人文關懷都是當今電影所少有的。反觀今天的電影,難有創作者站在人物的角度和歷史的高度上,用自己的經歷結合時代去影響創作,反而越來越遠離時代,脫離現實。當年的《芙蓉鎮》則是謝晉電影中最為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目前中國主流電影中最為正面描寫”文革”的電影。此時,謝晉電影已經將自己的人文關懷和浪漫情懷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上。他通過為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尋找“苦中作樂”的動機,讓那個荒誕歲月中國老百姓依舊“人心不死”,秦書田和胡玉音在清晨用掃帚跳舞的橋段,是謝晉電影一生中最悲天憫人也最詩意的瞬間。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