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四季指太陽在圍繞銀河系2.5億年公轉一周,而稱為“大四季”。本詞條重點介紹古今的宇宙觀,以及對外星生命、地外文明的探索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遠在四季
- 主體:太陽
- 別稱:大四季
- 相關關鍵字:古今的宇宙觀
概述,古代對宇宙的看法,事實,生命機率,相關研究,地球生物觀的解釋,人們相信“地外文明”,科學發展帶來的死亡,尋找外星生物,地外智慧生物的文明特點,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認識過程,
概述
永遠在四季指太陽在圍繞銀河系2.5億年公轉一周,而稱為“大四季”。
古代對宇宙的看法
每當繁星燦爛的夜晚,我們仰首蒼穹,一道白練般的銀河橫亘天際,北極星旁的仙女座星雲隱隱向人們訴說著那耳聽不見的故事。此時,牛郎織女的神話、嫦娥奔月的傳說、北極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頭環繞,追隨屈原問天的古音,我們斗膽問蒼天:蒼茫浩宇,可有親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還有生物嗎?有沒有像人類這樣偉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沒有回答!是默認,還是不屑一顧?
這不能怪偉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為我們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們提出問題之前,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個確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獨苗。
地球是宇宙獨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會忘記,中世紀時候的西方,宗教神學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為萬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當然,這不僅是西方的問題,幾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類似的看法。中國人就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國”。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明白,我們歌頌地球,並不是真正歌頌地球的偉大,而是變著法子歌頌人類的偉大,“世間萬物,惟人為大”,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類是宇宙的獨生子”的觀念早已深深根植於人們的腦海。
如果說以上的觀念產生於認識的落後,尚有情可原,但問題是這同人們的認識似乎沒有關係。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相當多的人抱有同樣的看法,現代科學在打倒迷信的時候,似乎也無意消除地球中心論觀念,相反,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尋找證據,來證明地球人類是宇宙獨生子的宗教觀念。因此,關鍵在於人類自高自大的本性。
事實
然而,不論人們如何小心翼翼維護著那易於破碎的自尊心,科學本身的發展正一下又一下,一點又一點,將那本來早已千瘡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們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實:
正如我們今天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一樣,實際上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我們地球及太陽系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幾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同樣的,正如目前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不能脫離世界整體性影響一樣,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與演變也存在著相互的作用。當我們的文明正衝破地球引力邁向宇宙文明之際,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整個宇宙中,能夠有意識地影響地球發展的絕非僅有人類(人類影響地球的歷史充其量只有200萬年的時間,僅占地球時間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與毀滅,乃是宇宙運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生命機率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機率:現代天文學公認,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大約有3000億顆恆星,至少有180億個行星系,假如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數字依然是龐大的,乃有1。8億之多。再假如,這其中1%的行星繫上有生物,那么我們得到的數字仍將是180萬。讓我們再進一步假設,每100顆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貝殼居住著智力水平與人類相等的生物,那么我們的銀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級生命的行星仍有1。8萬之多。這才是僅僅我們一個銀河系,宇宙中間又存在多少個類似銀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個嚇人的天文數字。
因此,單從機率的角度講,地球人是宇宙間唯一智慧生物的觀點是幼稚可笑的。毫無疑問,宇宙間有數不清的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有類似的混合大氣,有類似的引力,有類似的植物,甚至有類似的動物。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米特羅德格斯就曾說過:“認為在無邊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種穀子的土地上只長出獨苗一樣可笑。”
相關研究
1997年,美國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一種太古生物,這種生物能在極冷或極熱的極端環境下生存,並且它具有細菌和包括動植物及人在內的所有真核生物兩種特點,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種生命形式。此種生物的發現證明,人類對生命所具備的特點了解得相當不夠。請不要忘記,這僅僅是在地球的環境之內,在廣大的宇宙中間,生命的形式更為複雜,用地球生物觀點來品評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國宇航局最近宣布,他們在地球附近的波雷爾利斯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繞其公轉的新行星,這顆行星與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發現的行星距離恆星3700萬公里,是地球距太陽的1/4,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還要近,其表面溫度估計達到200℃—260℃,在這種溫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溫的生物。這顆行星的發現,使人們增強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隕落於澳大利亞的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對稱胺基酸,顯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國宇航局宣布,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中得到的照片顯示,一直被認為不穩定的木星上發現有大氣,還有潮濕的土壤,這說明木星已經具備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1996年,美國宇航局從一塊落在亞利桑那州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這塊隕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傳說再一次被人們所重視。
1963年,科學家利用射電天文望遠鏡在人馬座發現了有機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譜,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有機甲醛分子可以轉化為胺基酸,而胺基酸乃是生命物質的基本組成形式。有機甲醛分子的發現,再一次證明,地球生命決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現象,人類也不應該是宇宙的獨生子。
越來越多的發現為我們指示出了一個確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確實存在生命,即使是我們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中產生。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證明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辦法尋找它們。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率先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並與之對話。此時,兩艘宇宙飛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飛去。1986年,當它們穿過冥王星後,即飛離了太陽系,成為一顆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話,它們分別於14.7萬年和55.5萬年後飛抵太陽系以外的另一個星系。
“旅行者號”帶有錄製著我們地球人特徵、地球風貌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銅製鍍金唱片。這位美國前總統在致文中這樣寫到:“我們向宇宙傳送這一信息。10億年後,當我們的文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地球的面貌大為改觀時,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銀河系3000億顆恆星中,一些(也許有許多)恆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並存在著遙遠的宇宙文明。如果一個這樣的文明截獲了‘旅行者號’,並能理解它所攜帶的錄製內容,就請接受我們如下的致文……。”很明顯,“旅行者號”是為了尋找地外文明而發射的,換句話說,美國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設為前提條件的。
1994年,當蘇梅克一列維彗星撞擊木星時,科學家發現,當撞擊發生時,有大量水蒸氣出現,這說明,這顆彗星上帶有大量的固體水。有水就有生命。蘇梅克一列維彗星在宇宙中是顆很平常的彗星,它們在宇宙中穿行,產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實際上,問題還不單單在這裡,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樣的自然環境?難道必須擁有與地球相似的自然條件嗎?地球的生物觀普遍適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嗎?事實證明,生命只能在類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發展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地球生物觀的解釋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萬種生物,在我們已知的120萬種中,有9000多種並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環境。厄里希·丹尼肯在其著作《眾神之車》中曾介紹了布里斯托大學昆蟲學家欣頓和布魯姆在這方面所做的試驗,這兩位科學家把一種蠓在100℃的高溫下烤了幾小時,馬上又放進液氮中(一270℃),經過強輻照後,他們又把這些試驗品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環境。這些蠓很快便恢復了活力,並且繁殖出了健康的後代。這個試驗充分說明,生命只有在地球的條件下才能存在的說法是錯誤的。
地球生物觀認為,陽光、水分、氧氣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們卻在幾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極冰層下發現了不需要陽光的生物,也發現了不需要氧氣的細菌,它們叫厭氧細菌。多年前曾有一則報導,人們從完全封閉的岩石層中發現了沉睡數萬年的青蛙,在正常的自然條件下,它們竟然恢復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真是不可思議,它頑強到遠遠超出人的想像之外,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發現了許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環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極強的核物質周圍也同樣有生命存在。
人們相信“地外文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們很可能比我們的進化早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們不但能夠登上月球,而且還能探測整個太陽系,那么,一個比我們發達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們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來考察,在與我們的先民接觸當中,留下一些遺蹟,傳授一些知識。在這一思想下,產生了“遠古接觸論”。
遠古接觸論的創始人是美國的福特·恰爾茲·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蒐集能夠推翻流行理論的資料和信息,提出“讓科學從科學家的壟斷下解放出來”的口號。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間存在巨大的生物,對於這些生物來說,我們世界的大小隻介於飼養箱與實驗室之間。他甚至說:“我推測,我們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財產。我覺得地球本來不屬於任何人,但後來它被勘察,淪為了殖民地。”
歐洲有兩位學者繼承了福特的事業,他們是著名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貝爾吉埃與哲學家兼新聞記者劉易斯·鮑埃爾,他們在歐洲創辦了《平面》雜誌,並將福特的口號用作雜誌的題詞。
前蘇聯對遠古接觸論也很感興趣。在本世紀初,前蘇聯宇航學的奠基人季奧爾科夫斯基寫了一系列文章,論述了高度發達星際擴張及他們之間的接觸問題,他還談到了外星人對於地球的訪問。同時,尼古拉·雷金也注意到,許多民族散居世界各地,相距甚遠,但其神話中的某些情節和題材卻頗有共同之處,他認為,這些神話可能包含著真理的核心,這就是遠古時代曾經有外星人訪問過地球。近年來,哲學家布魯佐夫與語言學家莫洛佐夫一起,試圖創立一門“外星人遠古訪問學”,把研究外星人與地球接觸的現實性問題作為這門學科的首要任務。
當然了,目前對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程度的推測還不可能有什麼證據,這是這個推測的致命弱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證據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同樣相信,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的證據就存在於廣大的宇宙之中,問題是你是否有能力將它拿來。正像著名物理學家貝爾吉埃所說:“我們無法推翻外星人曾來訪問以及原始文明無影無蹤地消失的假說,也無法推翻往昔文明的知識與技術足可與今天媲美的推論。我們認為,我們稱之為秘傳的那些被各種形式遮掩起來的成就,也是實實在在的成就,猶如魔法師的成就一樣。”
某一天,一批來自太空以外的生物,突然駕駛著奇形怪狀的宇宙飛船,出現在地球大氣層之內。驚慌失措的地球人用所謂先進的武器向來犯者進攻,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只見一顆顆飛彈拖著長長的濃煙,像一把把利劍刺向來犯者;一架架戰機義無反顧地沖向侵略者。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由於科學技術的懸殊,使地球人的反抗終究化為泡影。高貴的地球人,不得不向長著無數根觸角、像章魚一樣的宇宙生物,低下那高貴的頭顱。地球被奴役了,地球人一律變成了奴隸,在章魚般生物的統治下,一批批悲慘地死去。
這是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情景。奇怪的是,這種情緒幾乎統治了人們的思想,好像宇宙以外的生物,不論他們的文明程度如何,都異常地貪婪、殘暴,好像宇宙間根本不可能出現平等的交往。實際上,科幻小說反映的只是一種情緒,是地球人對自己認識的一種情緒。我們對宇宙生物的一切推測,都是從自我認識開始的,因為我們人類正像小說中的地外生物一樣,貪婪、殘暴、自私,因此我們才把這種認識強加給幻想中的地外生物。說穿了,這正是我們對自己本身失去信心的表現,也是對人類文明所走過歷程的反思。
科學發展帶來的死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世界科幻的發展正在向我們昭示一個真理,那就是,人類對自己越來越懷疑,越來越恐懼,我們正在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科學的發展引向死亡地帶。這決不是惡意中傷科學,也決不是笑談。
如果不信。我們來回憶一下。幻想是人類願望的表現,也是對生活前途的展望。在古代時期,人類的幻想都是美好的,充滿了浪漫,表現了人類對未來的信心,它們的格調基本上是明快的。想一想嫦娥奔月的神話,想一想精衛填海的傳說,再想一想盤古開天的壯舉,多么浪漫,多么雄壯,根本沒有一點點灰暗的色彩,讀了使人振奮。再讀一讀凡爾納的作品吧!它向我們揭示了怎樣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人類真是含著笑容在展望自己的未來。
然而,從這個世紀以來,科幻的格調變了,它變得那么灰暗、那么沉重、那么可怕。讀科幻作品,不再是一種享受,而簡直就是心靈的考驗,你必須有鋼絲一樣的神經系統,必須有久經沙場般的意志,還要有一次能吃下七隻蒼蠅的本事。《星球大戰》讓你心跳加速到每分鐘120次;《異形》和《蒼蠅》讓你三天吃不下飯;《撒旦回歸》讓你真後悔來到這個世界,等等。從這類科幻作品中你讀到了什麼?是恐懼,是失望,是悲哀。浪漫沒有了,雄壯沒有了,自信心也沒有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真是對地球以外生物的恐懼?不!決不是。它是對我們人類自己的恐懼,是對科學發展的恐懼。科學正在把我們變成青面獠牙的怪物。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的話,每一次照鏡子時都發現,我們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加醜惡。
用人類的本性,來推知宇宙生物的本性是錯誤的,人類文明走上一條坎坷的道路,這是由人類無限貪婪造成的,是由一種畸形的價值觀造成的。事實上,在人類無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時,也許我們只能把拯救人類的希望,寄托在地球以外一種更加理性的文明身上。這大約也是我們尋找地外文明的潛動力吧!
事實上,我們根本用不著把地外生物想像得多么可怕,如果他們果真存在,如果他們能夠跨越遙遠的星系來到地球,那么他們的出現絕對不是掠奪者,他們不會對地球構成什麼威脅。我們相信,文明一旦達到了星系航行的程度,這樣的文明應該是道德的。如果他們真的需要資源,那也不會來掠奪地球,因為構成地球的物質幾乎是宇宙中最為普遍的物質。想一想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簡直就像一顆沙粒,我們的這種擔心,實際上是高抬了自己。
尋找外星生物
實際上,連這些討論都是多餘的,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他們。他們在哪裡呢?
不論普通人是否承認有地球以外的文明存在,反正科學家是承認的,雖然目前承認的人數還不多,但畢竟代表了一種趨向。他們不但承認,而且正在積極地尋找。
1960年,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觀測站的天文學家弗蘭克·D。德雷克,用25米批物無線電天線展開了首次搜尋外星文明的活動,本活動被稱為“SETL”。參加這一項目的科研人員認為,人們可能能夠接收到兩種來自外星人的無線電訊號:一種是通訊漏泄,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比如,地球上的無線電波就時時在向宇宙擴散。另一種是外星人有意發來的無線電訊號。儘管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收到來自宇宙空間有意義的電波,但這並不能否認宇宙中就不存在類人的高級生物。
1974年,安裝在波多黎哥島上的世界著名的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向浩瀚的銀河系中間發射了含義深刻、功率強大的密碼式無線電信號,密碼中蘊含著有關地球及其人類的極其重要的信息。當然,人們也不是將這組無線電訊號漫無邊際地發往整個宇宙,而是將信號對準武仙座中的M13球狀星團發射。據天文學家計算,這個星團中大約有30萬顆恆星,每一顆恆星的年齡都是太陽年齡的2——3倍。天文學家認為,一定會找到比我們年長的宇宙智慧生物。
但是,我們根本不必為科學家的樂觀估計感到高興,因為M13星球團距離地球有2。4萬個光年,即使我們發出的電波能夠達到光速,即使M13星團上果真有比我們文明高出許多的智慧生物,在他們接到我們的信息,再將讀後感連同一句問候語發回來的時候,那也是5萬多年以後的事了。那時,地球人類還是否存在,都是一個特大的疑問。所以,我們最好指望在5萬或10萬年前,那些已經很發達的智慧生物,像今天我們這樣好奇,將他們的信息對著太陽系傳送過來。
事實上,人類自從有了無線電技術以來,我們已經收到37種來自外星的無線電信號,可惜,這些信號再也沒有出現過,使人類根本無法破解。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曾收到了來自人馬星座的強烈信號,這一信號十分暫短,在科研人員核對它時,就消失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
據法國報界透露,本世紀80年代,人類曾收到一組莫名其妙的電訊信號,經美、蘇、法、英等國科學家的聯合破譯,這則電文的大意是:請引導我們到第四宇宙,這裡到處都在爆炸,我們的處境很危險。我們的時間是117。089,位置在第12銀河系。據測定,這組無線電信號是5萬年前發出的。假如這一文明真的存在的話,那也是5萬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們地球正處於落後的舊石器時期。他們現在怎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我們不得不感嘆宇宙之大,人類之渺小。面對如此浩瀚的宇宙,那些認為地球文明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們,難道不感到臉紅嗎?
地外智慧生物的文明特點
現在的問題是,地球以外其他智慧生物建立的文明及其特點是什麼?大家知道,我們這一代文明號稱物質文明,所有科學技術都是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之上的。那么,其他文明是否也向我們一樣,來構建自己的文明體系呢?比如說,目前我們知道,無線電波是信息的良好載體,其他文明是否也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呢?如果他們不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那么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能夠用在太空中沒有截獲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信號這樣一個事實,來徹底否定宇宙中存在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嗎?不,不能!再說,地球已經被無線電信號污染了,在數不清的無線崇信號里,我們是否有能力分辨每一個信號的來源呢?
另一方面,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有效截獲來自太空的所有信號,科學家曾說:“無線電波並不容易被截獲,因為它需要極其靈敏的儀器,而目前我們剛剛開始考慮這一問題。”
如果以上關於宇宙智慧型生物的推測是正確的話,那么他們完全有可能在人類的初期降臨地球,因為6000年以前的宇宙空間比現在要小,這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給我們的啟示,雖然程度微細,但已經足夠使我們的立論成立。“神來自天外”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沒曾想竟然獲得了宇宙大爆炸理論這樣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我們有必要首先追溯一下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認識過程。
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認識過程
在人類文明朦朧的神話時期,原始人將宇宙的起源想像成一個巨大的蛋,這個蛋里到處都是水,浩浩渺渺,昏昏暗暗,沒有任何生物,沒有任何動靜。突然在一天,這個巨大的蛋裂開了,蛋中間一部分較輕的物質變成了天空,而一些較重的物質則變成了大地。這就是世界創世神話的共有內容,許多民族的神話里相伴隨著還有自己的始祖神的出現,它幾乎遍及地球的各個角落,曾在不同膚色的原始人嘴邊流淌。它雖然很粗糙,卻給人一種雄渾的美,每每讀之,一股古樸的勁風就會撲面而來,同時,它給人思想自由飛馳的空間是那樣廣大。
隨著歷史的進步,人們對宇宙有了更新的了解,新的宇宙觀產生了。古代人將大地想像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平板,上面有山川河流、花草樹木,也有勤勞的人類,而大地以外的天空宇宙則是一口倒扣的大鍋,它半圓形的弧線上面鑲嵌著日月星辰。當時人們的腦袋裡沒有過多的條條框框,根本用不著去想大地邊緣以外是什麼,因為在人們的腦海里,大地是無限的,邊緣太遙遠了,只有像孫悟空那樣的神仙才能去大地的盡頭,並在那裡痛痛快快尿一泡,普通人就不必勞這個神了。
然而,從中世紀開始,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徹底毀滅了古人率意的想像,地球從一塊平板變成了一個圓球,它孤零零地懸浮在宇宙之中。接著,哥倫布率領他的船隊開始向西航行,航行的過程雖然有些粗暴,但卻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他的船隊永遠沿著一條圓周線在前進,從哪裡出發,最終還會回到哪裡。於是,全世界的人“噢”了一聲,把一直懸著的心放回了肚子裡,因為他們再也用不著擔心摸黑一直往前走,會從大地的邊緣掉下去,反正地球是個圓的,走來走去還會走到家門口。
當哥白尼確定了太陽中心論以後,現代意義上的宇宙起源問題才真正提了出來。偉大的哲學家康德,以他超乎常人的想像力,第一次提出了宇宙起源星雲的假說。在康德的腦海里,時時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太古之時,宇宙中沒有任何星星,灰濛濛的一片,整個畫面上充滿了一團霧狀的東西,它們是一些細小的塵埃顆粒,互相在碰撞,又互相在吸引,就在這碰撞與吸引當中,大的霧團分成了許多小的霧團,小霧團中的顆粒又相互凝聚成一個個圓圓的物體,於是星系開始生成,宇宙終於誕生了。應該說,康德在做這番假設的時候,並沒有掌握過多的證據,當時的天文學還很落後,根本幫不了康德什麼忙。但康德畢竟是康德,無拘無束的思維使他最終成了偉人,看來,有時候勇氣比知識更重要。
康德的星雲假設統治了學術界很長一個時期,直到本世紀初,新的宇宙起源理論才在康德的基礎上形成了,那就是40年代出現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關於這一理論的內容,我們在前面已經作了介紹,這裡就不多言了。
要說明一點的是,在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框架之下,有兩個區域是我們人類目前物理定律、法則觸及不到的:一個是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即在爆炸後的0。1秒內,由於產生了無法想像的高溫和高速環境,我們根本不知道在如此環境下物質做何種運動。這樣一來,我們也根本無法解釋宇宙初期的那個奇點。另一個是,當宇宙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以後,所有的星系都開始溶解,宇宙物質向最初的奇點收縮,最後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任何物質一旦落入黑洞中就永遠別想再逃出來,所以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它的內在情形,一切定律、法則統統失效了。也就是說,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不能解釋宇宙的初始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