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江驛迢迢

《永遇樂·江驛迢迢》是近代詞人鄭文焯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的上片寫對夢中落梅景象的追憶,表達了對清王朝沒落的哀悼之情;下片抒發夢醒後的無限感傷,深刻地表達了詞人對江山易主、人世全非的空無冷寂之感。此詞托物寄慨,感情悽怨悲愴,長歌當哭,是一支為清王朝送葬的輓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永遇樂·江驛迢迢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鄭文焯
  • 作品出處:《樵風樂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永遇樂1
春夜夢落梅,感憶,因題。
江驛迢迢2,片時枕上3,春事如許!亂插晴霄,低橫野水,淒斷東風主4。枝北枝南,眼看搖落,不為翠禽啼住。攬遺芳瓊瑰滿抱5,覺來頓成今古!
虛堂酒醒6,傾城訊息7,誤盡故山風雨。玉砌雕闌,傷心還見,系馬郊園樹8。人閒空有,曉寒一曲,誰信隔紗煙語9?恁淒涼南樓夜笛10,送春舊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永遇樂:詞牌名。又名《訊息》。雙調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韻。南宋陳允平創平韻體,改四仄韻為四平韻。
2.江驛迢(tiáo)迢:南朝陸凱從江南寄梅花給在長安的友人范曄,並贈詩說:“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此處藉以表示對北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3.“片時” 句:出自岑參《春夢》詩:“枕上片時春夢中, 行盡江南數千里。”此處指很快進入夢境。
4.淒斷:淒絕。
5.瓊瑰:次於玉的美石。此處比喻調落的梅花。
6.虛堂:高堂。
7.傾城:原指美人。此處比喻梅花。訊息:衰變。
8.“玉砌”三句:此三句是回顧當年在京城漫遊時的情景。玉砌雕欄:借用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詞意,表達“亡國"之痛。
9.隔紗:意為隔著紗,白居易詩“爐香穿蓋散,籠燭隔紗然”。
10.恁:那么。

白話譯文

春夜夢見落梅,生出萬般的感慨和回憶,因此借題發揮作此詞。
江驛迢迢,片刻之間便在枕上入夢,春景竟凋零如許!殘梅或亂插晴空。或低橫在野水之上。 使東風都淒絕難渡。枝南枝北,眼看著梅花搖落,未能被翠鳥的啼聲留住。掇拾落花,仿佛有瓊瑰滿抱。一夢醒來,人事花事都頓成今古。
當我在高堂上,從酒醉中清醒過來,梅花的衰變,已耽誤了多少故山風雨。玉砌的石階,雕花的圍欄,如今仍在,也能令人傷心地看到,曾經系過馬的郊園老樹。人間空有,曉寒中我的哀歌一曲,有誰相信隔紗煙語?那么淒涼,傳來夜半笛聲的南樓,正是舊日送別春光之處。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民國元年(1912年), 作者時年五十七歲。隨著清王朝的覆滅,鄭文焯的生活境遇和政治態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往昔地方官吏對他的禮遇和補濟都化為烏有,這使他陷入經濟拮据的窘境。在思想方面,他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場上,反對辛亥革命,“自比(陶)淵明五十六歲所遭,舊國之感,異代同悲,滿腔孤憤,一托於詞”(戴正誠《鄭叔問先生年譜》)。所以,此詞表面上是一首詠梅傷春之作,內里卻是借題發揮的感事傷世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在春夜夢見落梅,生出萬般感慨。“江驛迢迢,片時枕上,春事如許”,點明了詞中具體的時空環境。詩人沿江而行,路途遙遠,不知何處才是盡頭。“迢迢” 傳達出一種漂泊無定的感覺。在這春意濃郁之夜,詩人倚枕入夢,心兒卻飛向梅園。寫夢中之梅,饒有風趣,一下就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亂插晴霄” 以下,是對梅花的具體描繪。 “亂”字活化出滿園梅花爭奇鬥豔,枝丫橫逸的神態。“低橫野水”,也是對梅花盛開的風姿的描事。這二句點染出梅花盛開的盎然生機。“淒斷東風主”卻陡然一轉,情感也來了個突變;梅花被折斷,滿目蒼然,一片淒涼。望梅而生悲,想到自已羈旅在外,無伴無靠,不覺心生愁緒,這正是當時詩人全部的心理活動。接下來寫梅花之將墜,猶其生動傳神。“枝北枝南,眼看搖落,不為翠禽啼住”,此時讀者的心仿佛一下都提到嗓子眼上。詩人準確地抓住梅花將落未落的時刻,傾刻間又說梅花不為翠禽啼住”,那種惋惜、遺憾、傷感的心情便全部展示出來。夢總是要醒的。“天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詩人大夢做完了之後的那種感覺也很叫絕。“攬遺芳瓊瑰滿抱,覺來頓成今古!“要把這落梅之繽紛注入大地的懷抱,恰巧就在此時,詩人一覺醒來,頓時失卻了夢中諸般景象。此刻詩人亦流連於夢鄉,想像是滿園盛開的梅花,和被狂風颳落的花瓣。“覺來頓成千古”,也許詩人要為此悵恨終生罷。
上片始終未離開梅花,偏重於詠物,詩人的意旨也借這梅花的諸般意象顯露出來,只是稍稍有點隱晦。詞的下片則把筆端直接指入抒情。詩人常年在外,總不免要對故鄉產生深深的眷念之情。“虛堂酒醒”以下六句所抒寫的正是這種思鄉之情。詩人倍感孤獨寂寞,遠離故鄉的親人,只得飲酒澆愁。醉後醒來,聽到的只是國破家亡的驚耗,心裡為不能親眼見到故鄉的山山水水而焦灼不已。連線下面的“玉砌雕闌”三句,詩人想像此時故國該是物是人非,滿目瘡痍吧。郊園那棵系馬的大樹此刻還在,但它卻只能引起人的哀傷。詞寫至此,幾乎不忍卒讀。詩人由衷地低嘆到“人間空有,曉寨一曲,誰信隔紗煙雨?”痛定思痛,他也認識到虛幻的東西畢竟只是過眼雲煙,轉瞬即逝,無從把握。曉寨曲正是吟唱這種朦朧愁緒的。這是達人之語,其中又包含著深沉的憤怒。而同時,它標明著詩人境界的升華。詞的結句正好與開端的“春事如許”構成一個循環節。時事終究是那樣淒涼,遠處高樓上飄來陣陣笛聲,悠揚婉轉,如泣如訴,送春歸去。這幾句名為寫景,實則敘情。春天奼紫嫣紅,五彩斑斕,但秋天總要悄悄來臨。當人們駐足於滿園春色之中時,他們是否意識到緊隨而來的是肅殺淒清的秋景。
這首詞的感情相當細膩。詩人由夢中落梅引發開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很貼切地抒發出當時的種種感受。特別是詩人把賦的手法引入詞中,生動傳神地描繪出梅花的形態。如“亂插晴霄,低橫野水”,“枝北枝南,眼看搖落,不為翠禽啼住”等等,都能準確地抓住梅花的特徵,並結合詩人制那間心理活動,起到較富於藝術感染力的效果。而同時,詩人所塑造的空朦意境也是很成功的。“人間空有,曉寒一曲,誰信隔紗煙雨”,把豐富細切的情感注進對現成意象的價值判斷之中,讓讀者在欣賞過程中仔細品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其吸引力就更為巨大。再者,詩人能獨闢蹊徑,從落梅中悟出許多新穎的內蘊,避免了落入前人的窠臼。這首詞能聯繫詩人自己的身世和家國大事詠梅,在同類作品中又屬於卓爾不群者。

名家點評

近代書畫藝術家葉恭綽《廣篋中詞》二:故國之思。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編輯部編審趙伯陶《張惠言暨常州派詞傳》:辛亥革命以後,作者以清朝遺老身份寓居蘇州,對於舊時代充滿了懷戀之情,從思想角度考察,並無可取之處。但全詞以落梅為喻,寄託遙深,加之技巧純熟,低回唱嘆,殊堪玩味。

作者簡介

鄭文焯(1856—1918年), 字俊臣,一字叔問,號小坡,又號大鶴山人、冷紅詞客,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隸正黃旗漢軍籍。生於世代仕宦之家。光緒元年(1875年)中舉,曾官內閣中書。因多次會試不中,遂絕意進取,棄官南遊,旅居蘇州三十多年。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卒葬鄧尉山。兼擅書畫金石,精音律,尤工詞,為晚清四大家之一。著有《瘦碧詞》《冷紅詞》《比竹餘音》《苕雅余集》後刪定為《樵風樂府》九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