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實驗國小坐落於繁華的閩南名鎮五里街。清朝宣統三年(公元 1911年)由鄉賢陳棟樑先生獨資創辦,時名金峰公學。幾經風雨,幾經滄桑。學校先後更名為華西公學、華岩國小、西安中心國民學校、永春縣實驗國小、西安國小、紅衛國小。1979年恢復現校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永春實驗國小
- 創辦時間:清朝宣統三年
- 所屬地區:閩南名鎮五里街
- 學校類型:實驗國小
學校概況,辦學理念,學校榮譽,
學校概況
學校校園面積 10087平方米。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1628名學生,教師 101 人,其中小中高1人,國小高級教師 44 名,全校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其中,本科學歷7人,大專學歷60人,占教師的66.4% 。
辦學理念
幾年來,為全面提高辦學品位,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最佳化管理,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構築了實小持續發展的新平台。
(一)抓實踐,以活動為載體,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學校充分發揮少先隊主陣地的作用,從“小”處著手,在堅持班級衛生、紀律評比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紅領巾”校門口值崗制度,通過規範的管理,幫助少先隊員們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學校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培育知法守法新人,學校被確認為“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億萬青少年普法行”活動試點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班級環境做起,從自我做起,如開展環境調查、撰寫環保小論文、手抄報競賽、環保書畫競賽等活動,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學校通過與特教學校手拉手互幫互助、祭掃烈士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榮辱觀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和諮詢活動,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知心信箱”作用,組織心理健康對話,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心理調節方法,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抓實驗,以課題為抓手,加強學科研究。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培養創造型的人才為目標,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廣泛開展課題研究。目前,語文科的“嘗試、合作、創新”、數學科的“問題解決”、心理課的“心育的學科滲透”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均在省里立項,另有多個課題在縣裡立項,“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研究”課題被確認為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還以學校的各個課題為龍頭,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各學科和各年級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特長,確定不同的子課題進行實驗,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在課題研究中促進課改實驗,在課改實驗中深化課題研究,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運用、實踐、摸索,不斷進行總結,切實發揮課題研究的功效。
(三)抓培訓,促教研,走教研、科研一體化之路。
在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中,我們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紮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力求做到形式多樣,貼近教師工作實際,體現了“新、活、實”三個字:“內容新”即新課程理念,新教學策略、新型師生關係、新評價方式;“方法活”即採用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培訓形式;“效果實”則在於備課時要想到、教學中要做到、課後要反思到。
各班級根據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提出了各個班級的奮鬥目標,如“相信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我們做得更好”等,讓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語伴隨著孩子們快樂成長。還精心布置教室,創設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的教育氛圍,如“星光榜”、“我真棒”、“巧巧手”、“我能行”等專欄,讓有限的空間發揮出育人的功能,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以“在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突出能力培養”為宗旨,積極開展特色教育,培養學生特長。在一、二年級中開設了信息技術、英語兩個教學實驗班;舉辦了銅管樂隊等四十多個興趣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開發了“蘆柑的栽種技術”、“國之瑰寶—書法”、“踢毽子”、“豎笛”四項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突顯資源優勢和我校的辦學特色。
學校充分發揮少先隊主陣地的作用,從“小”處著手,在堅持班級衛生、紀律評比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紅領巾”校門口值崗制度,通過規範的管理,幫助少先隊員們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學校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培育知法守法新人,學校被確認為“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億萬青少年普法行”活動試點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班級環境做起,從自我做起,如開展環境調查、撰寫環保小論文、手抄報競賽、環保書畫競賽等活動,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學校通過與特教學校手拉手互幫互助、祭掃烈士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榮辱觀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和諮詢活動,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知心信箱”作用,組織心理健康對話,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心理調節方法,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抓實驗,以課題為抓手,加強學科研究。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培養創造型的人才為目標,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廣泛開展課題研究。目前,語文科的“嘗試、合作、創新”、數學科的“問題解決”、心理課的“心育的學科滲透”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均在省里立項,另有多個課題在縣裡立項,“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研究”課題被確認為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還以學校的各個課題為龍頭,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各學科和各年級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特長,確定不同的子課題進行實驗,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在課題研究中促進課改實驗,在課改實驗中深化課題研究,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運用、實踐、摸索,不斷進行總結,切實發揮課題研究的功效。
(三)抓培訓,促教研,走教研、科研一體化之路。
在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中,我們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紮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力求做到形式多樣,貼近教師工作實際,體現了“新、活、實”三個字:“內容新”即新課程理念,新教學策略、新型師生關係、新評價方式;“方法活”即採用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培訓形式;“效果實”則在於備課時要想到、教學中要做到、課後要反思到。
各班級根據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提出了各個班級的奮鬥目標,如“相信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我們做得更好”等,讓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語伴隨著孩子們快樂成長。還精心布置教室,創設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的教育氛圍,如“星光榜”、“我真棒”、“巧巧手”、“我能行”等專欄,讓有限的空間發揮出育人的功能,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以“在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突出能力培養”為宗旨,積極開展特色教育,培養學生特長。在一、二年級中開設了信息技術、英語兩個教學實驗班;舉辦了銅管樂隊等四十多個興趣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開發了“蘆柑的栽種技術”、“國之瑰寶—書法”、“踢毽子”、“豎笛”四項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突顯資源優勢和我校的辦學特色。
學校榮譽
幾年來,學校獲得省示範國小、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省電教先進單位、省優秀家長學校、市文明學校、市家校直通車網路資源建設與套用先進單位、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市中國小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創安先進單位、市先進教工之家、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等一大批榮譽稱號。
學校地址:永春縣五里街鎮西安路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