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福興堂,也稱李家大院,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塘溪村,始建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愛國商人李武宗、李武庸兄弟所建,建築風格中西結合,是民國時期閩南地區傳統建築技藝的典型代表。
永春福興堂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5380平方米,建築面積1570平方米,系二進懸山式土木磚石結構,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平面呈長方形,面闊50.3米,進深31.1米,共有22間房間,6間廳堂,5個天井,一個廣庭,呈左右對稱結構。建築內還留有近代莆仙畫家李霞、清末舉人詩人鄭翹松和惠安瓷畫家陳堯民等的書法和畫作,門戶、窗戶及梁坊上飾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等,因此福興堂被譽為“閩南傳統建築技藝的絕唱”。
2019年10月7日,永春福興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春福興堂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塘溪村
- 所處時代:1947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610-5-094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永春福興堂始建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建成後時局動盪,李家人散居南洋及上海等地,沒能喬遷新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政府管理,用作區公所、糧庫,也曾駐過軍隊、種過草菇。
1986年,產權交還李武宗後裔。
建築特點
永春福興堂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5380平方米,建築面積1570平方米,系二進懸山式土木磚石結構,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平面呈長方形,面闊50.3米,進深31.1米,共有22間房間,6間廳堂,5個天井,一個廣庭,呈左右對稱結構。屋面以青瓦和土紅色望磚鋪就,馬鞍式屋脊,正脊、垂脊上裝飾剪瓷、堆貼、灰塑,紋樣有花鳥、走獸等吉祥動物的造型。山牆和隔牆以夯土牆為主,正立面及廳堂牆面由紅磚、輝綠岩石、白花崗岩石構築。
永春福興堂規模宏大,規制完整。集多元文化、多元藝術於一體,其間的木樑枋、窗欞、門楣額枋均飾有精美的雕刻,裝飾手法有圓雕、線雕、浮雕、鏤空雕等,雕琢有歷史人物、珍禽異獸、魚蟲花鳥、山水樹木等。建築內還留有近代莆仙畫家李霞、清末舉人詩人鄭翹松和惠安瓷畫家陳堯民等的書法和畫作。因此福興堂被譽為“閩南傳統建築技藝的絕唱”。
文物遺存
永春福興堂正立面裝飾以紅磚雕刻拼花圖案,磚柱飾九曲篆書“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金玉其章”等對聯,窗為圓形鏤空石雕,以白花崗岩石為框,內以輝綠岩鏤空雕四海游龍、人物等圖案。水車堵工筆彩繪、灰塑等。正門為“凹壽式”,以輝綠岩、白花崗岩石構築,技法有影雕、鏤空雕、浮雕、高浮雕等。正門上方有“福興堂”長方形匾額,兩側有天官賜福浮雕和門簪,額上飾有高浮雕“汾陽府拜堂成親”場景,側門門額飾蕉葉形,刻“齊家”“愛國”,兩側雕刻神仙人物作裝飾。門柱有“福不唐捐處世毋違十道善,興堪計日居心要奉三無私”“人間千百年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陰刻、陽刻篆書、隸書等對聯。下落門廳進深三柱,地鋪英國製造印花瓷磚,天井兩側帶廂房。上落進深五柱,帶前後廊。正廳懸有民國年間“視國猶家”木匾,角柱上雕“八仙騎獸”。
歷史文化
- 未解之聯
永春福興堂大門兩邊外牆的對聯採用磚雕形式雕刻而成,內側兩邊分別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外側兩邊,上聯是“金玉其章”,下聯四個字至今無人認出。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永春福興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永春福興堂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塘溪村。
福興堂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泉州市出發經南惠支線高速—泉南高速—通州大道—環岵公路—永春福興堂,全程大約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