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文廟

永春文廟

永春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始建於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歷經宋、元、明、清7次遷址,32次重建、增修、擴建。

永春文廟主要建築有大成殿、明倫堂、啟聖祠、鄉賢祠、名宦祠、尊經閣、敬一亭、儀門、試院等。現在文廟有照牆、門亭、欞星門、泮池、戟門、甬道、拜台、大成殿、啟聖祠、仰高樓,均是坐北朝南同在一子午軸線上,連東西兩廡在內,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戟門又稱棘門或大成門,取古代宮門立戟之典故,為進入大成殿之大門,門有3個,門外有3對抱鼓石。甬道為南北走向之石砌大道,鋪設在260平方米之天井中,直通拜台。拜台又叫月台、露台,為祭祀盛典之地,拜台正中有龍壁雕石一通,盤龍為階。

2019年10月7日,永春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春文廟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
  • 所處時代:清朝(1041~1048年)
  • 占地面積:48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331-3-134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主要展覽,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永春文廟始建於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
歷經7次遷址,32次重建、增修、擴建。初在東渡(東嶽)橋西,繼遷知政橋和白馬山之南。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以後,固定於城內中部現址。
永春文廟

建築格局

永春文廟主要建築有大成殿、明倫堂、啟聖祠、鄉賢祠、名宦祠、尊經閣、敬一亭、儀門、試院等,是永春境內古建築中工程較大、規模雄偉的群體。歷經400多年風風雨雨,現存大成殿組古建築,乃是清代乾隆年間所遺留。現在文廟,有照牆、門亭、欞星門、泮池、戟門、甬道、拜台、大成殿、啟聖祠、仰高樓,均是坐北朝南同在一子午軸線上,連東西兩廡在內,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照牆是中國宮殿式古典建築中,位於主體建築前之屏障,以示莊嚴,亦叫萬仞宮牆,用花崗石及大紅磚構築,高達5米。金聲、玉振兩門亭是宮牆左右延伸部分,亦為花崗岩條石構築之門亭。亭前通道上,原有聚奎、毓秀二石坊,為出人文廟之牌坊,現已無存。泮池也叫墨池,為半圓形水池,中有2墩3孔石拱橋。墨池象徵孔子及其弟子洗筆濯墨之處。戟門又稱棘門或大成門,取古代宮門立戟之典故,為進入大成殿之大門,門有3個,門外有3對抱鼓石。甬道為南北走向之石砌大道,鋪設在260平方米之天井中,直通拜台。拜台又叫月台、露台,為祭祀盛典之地,拜台正中有龍壁雕石一通,盤龍為階,造型精巧。大成殿又名聖殿,為安放孔子及其塑像或神位之處,也是自古以來為童子講學之所。屋頂雙梁,鳳在上,龍在下,為古今建築所罕見。廊口4根盤龍石柱。殿後左側有啟聖祠一座,天井後有兩層木構仰高樓。
永春文廟

文物遺存

永春文廟廟前原有兩方下馬碑,現僅存其中一方,上刻“奉旨大小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是對孔夫子至高無上的尊崇。德、道兩腋門,在欞星門之東西二門上分別刻有“德侔天地”與“道觀古今”。廟內現存歷代修建碑記石刻7方。“萬世師表”“生民未有”兩塊題匾,分別為康熙、雍正御筆親書。
永春文廟

主要展覽

永春文廟北部永春史話陳列館,於2008年初竣工。它對進一步研究古代建築藝術、古建築斷代、科考制度有重要的作用。
永春文廟北部的仰高樓被設定為永春史話陳列館,陳列館分為“桃源滄桑”“海絲揚帆”“海天僑光”“渡台血緣”“人文煥彩”“革命烽火”“風物特產”“古邑新貌”幾方面,展出千年古邑永春的風土秀美、物產豐饒,歷史上農工發展、經濟繁榮、商貿海外、崇文重教、文化呂盛、人才輩出以及水春為新中國誕生譜寫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算章,還有為民族振興,中華文明的傳播而做出卓越貢獻的愛國華僑,他們的感人事跡彪炳史冊。永春史話陳列館展示的正是這座山城幾千年來的榮光。是桃源子民引以為做的記憶。行走在永春歷史文化的長河中。
永春文廟

保護措施

2005年,永春文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永春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址

永春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
永春文廟

交通

自駕前往永春文廟:從永春縣人民政府出發,大約150米,約需1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