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道

從西漢武帝至東漢初,中央王朝全力打通和控制永昌道,是蜀身毒道在中國境內的最西段。蜀身毒道從蜀出發經僰道的五尺道至滇池後,往西到達楪榆,與由川西到達楪榆的靈關道相合,然後繼續前往西,經永昌出緬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昌道
  • 時間:西漢武帝至東漢初
  • :楪榆
  • :巂唐(今保山)
從楪榆西進,沿企頁拔腳挨漢武帝時竭力打通的整嘗榆博南山道,至巂唐匙鑽禁(今保山),再經由滇越出緬甸,這就是永昌道。其道自楪榆西行,翻越博南山,經博南渡瀾滄江,抵永昌郡治(今保山)。永昌是蜀身毒道上通往緬甸和印擔祖嘗度的重要門戶,為漢晉時期中、印、緬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站口。這裡中外交往十分頻繁,故有“漢至永昌郡,西通大秦”之說。采宙希紙滇越地處高黎貢山地區,永昌西去滇越,必經高聳的怒山、洶湧的怒江和陡峭險峻的高黎貢山,道路之險,無與倫比,但此路為通往印度的近路,滇越很早就發展成為蜀身毒道上中國出境門戶和極西重鎮。而且秦漢時期就有蜀地和身毒國的商人長途販運,取道滇越進行交換,譽您笑精使滇越發展成為雲南最早的對外貿易中轉站和西南的門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