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永康銅藝
- 主題詞:永康,銅藝,傳統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永康地處浙江中部丘陵地帶,人多地少,鄉民歷來有外出作手工技藝謀生的傳統,銅匠為五金工匠中重要的行業之一。民國38年(1949年)有銅匠2647人,解放後每年都有數千銅匠外出謀生。主要產品有銅壺、銅罐、銅火鍋、銅火熜等日常用品,多達百餘種。永康銅藝不論鍛打還是鑄造均做工精細,風格獨特,古青銅器、銅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形式多樣、紋飾精美、細膩傳神、栩栩如生,堪稱永康一絕。其製品古色古香,唯美典雅,多用於生活日用品、傳統嫁妝、人像、佛像法器、工藝品等,具有較高的實用和觀賞收藏價值。
歷史淵源
相傳古代黃帝南征時,在永康采銅山之銅鑄鼎冶煉兵器而戰敗蚩尤,當時留下一批工匠和士兵在永康繁衍生息。從永康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青銅器製作。到了漢代,已有銅弩機、銅箭等武器和規矩鏡、神獸鏡、照明鏡、鎏金鏡、銅勺、銅斧、銅洗、銅鼎、銅碗、銅香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製作,並且工藝精美。打銅業世代相傳。據永康縣誌記載,民國18年前後,有銅匠1753人。38年,達2647人,產品多至百餘種,主要銅罐、銅壺、銅火鍋、銅火囪、銅秤、銅茶墊、煙筒頭、帳鉤等。
基本內容
永康銅匠們肩挑行擔,走村串戶上門加工,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多數銅匠保留著半工半農的習俗。在永康方岩、芝英、古山一帶較為集中。永康銅藝重要傳承人之一程朱昌是方岩人,秉承了祖代銅藝,創辦神鵰集團公司並建立中國首家民營銅文化博物館,是永康銅藝的代表,為傳承拓展永康銅藝做出了較大貢獻。永康銅藝不論鍛打還是鑄造均做工精細,風格獨特,古青銅器、銅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形式多樣、紋飾精美、細膩傳神、栩栩如生,堪稱永康一絕。
基本特徵
永康打銅的主要特徵:一、流動型,無固定作坊,肩挑工具和鋪蓋,遊走四方。二、單幹型,師徒兩人為伍,避開同行,單獨行動。三、半工型,農閒出門,農忙回家。四、加工型,上門為用戶加工和修理。五、手工型,無大型工具和機器,全憑手工技藝操作。
主要價值
製品古色古香,唯美典雅,多用於生活日用品、傳統嫁妝、人像、佛像法器、工藝品等,具有較高的實用和觀賞收藏價值。永康銅藝的重要價值在於:
一、實用價值,為民眾生活提供方便。
二、工藝價值,技藝高超,工藝精良。
三、文化價值,見證農耕社會的生活形態,為社會學、民俗學及傳統工藝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四、經濟價值,永康銅藝,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造就出了一批優秀企業家,為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瀕危狀況
由於現代先進工業技術的衝擊,銅器已逐步被塑膠、玻璃、不鏽鋼所替代,且手工銅藝,費時費力,收入微薄,年輕一代不願學藝傳承,後繼乏人,傳統手工技藝瀕臨失傳。
保護措施
2011年1月浙江神鵰雕塑工藝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神鵰銅文化博物館,具有銅藝文物收藏、保護、展示、科研教育等多種功能,是目前國內各類銅藝文物和藏品規模最大、投資最多、展示面積最大的民營博物館,由青銅器廳、公共雕塑廳、佛像廳、多功能廳四大部分組成,展館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銅文化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極具地域特色的五金文化,還以此為載體,積極開展銅藝文物交流展覽活動,大力發展五金文化,成為深入研究和展示銅文化的重要基地、國內外了解銅文化的重要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