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氏煙火架製作技藝,中國重慶市永川區傳統技藝,重慶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永川高氏煙火架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明代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永川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煙火架”在舊中國紛繁雜亂的文化視野中,獨攬“立體電影”美譽。它製作工藝獨特,表演精巧,變幻莫測引人入勝,不同於一般民間歌舞、戲曲、雜玩之類。永川區的高氏煙火架製作技藝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陳食人高輝廷受褶子燈籠的啟發,在紙紮燈籠的基礎上,將繪畫、煙花、火光及皮影藝術等巧妙結合,製成了高氏煙火架。煙火架是通過燃燒而達到供人們觀賞的一種民間藝術,深受人們喜愛。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煙火架始於明,盛於清,民國時期在巴渝鄉鎮猶其活躍。壽誕婚慶、佛事廟會、節令慶典,都會在夜晚集中燃放,觀者眾多。永川高氏煙火架製作技藝,顧名思義,是高姓藝人所創,目前已到了第四代傳人高正國手中。高正國的曾祖父高輝廷是陳食的民間藝人,曾到處拜師學藝。受褶子燈籠的啟發,他在紙紮燈籠的基礎上,將繪畫、煙花、火光及皮影藝術,巧妙結合,製成了煙火架。經過幾代人摸索改良,才有了現在的煙火架:外形似一個圓桶,高1.5米,直徑1米,四周是燈,中置字畫,層層疊疊、內外連貫,內設若干層,每層若干格,每格內容不一。
基本內容
煙火架外形似一個圓桶,高1.5米,一般直徑1米,中分十二層(格)。一層一個花樣,一層一個內容,如翻槓架、打糍粑、金童洗澡、健美比賽、老爺上轎、仙女散花、金魚鬧蓮、真假猴王、標語變換、有餘有剩、和尚擊鼓、觀音潑水、金童撒尿、包公辦案、菩薩飛身,還有美人魚、芭蕉精變、樓閣亭院……層出不窮。 這時,劇情開始上演:翻單槓,畫中人物抓著單槓做起大迴環動作;嫦娥奔月,嫦娥從圓桶躍出後,向人群上空飛去;鬥雞,兩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怒目而視,相互爭鬥等等。
基本特徵
永川陳食鎮高氏煙火架歷經三代傳人,在渝西地區具有充分代表性。它集竹編工藝、紙紮工藝、泥塑工藝、煙花工藝、皮影藝術、彩繪藝術為一體,古今故事包羅萬象。表演中通過預設機關變靜態為動態,化簡單為神奇,是中國古老的焰火文化在現代藝術領域中的綜合體現。燃放時,須臾呈現不同聲光、彩焰以及古今故事傳說畫面,用無生命的立體形態烘托出鮮活動感景觀,讓觀者神秘莫測繼而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