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鎮(永寧古鎮(福建古城))

永寧鎮(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轄鎮)

永寧古鎮(福建古城)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寧鎮,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地處石獅市南部,深滬灣北畔,與台灣隔海相望。東南臨海,西與晉江市龍湖鎮交界,北與蚶江鎮錦尚鎮、寶蓋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28.6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永寧鎮戶籍人口為45596人。

唐初時期,屬南安縣。1984年,置永寧鎮,屬晉江縣。1987年12月,屬石獅市。截至2020年6月,永寧鎮轄4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獅市永寧鎮黃金大道452號。

2019年,永寧鎮有工業企業189個,其中規模以上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寧鎮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
  • 地理位置石獅市南部
  • 面積:28.64 km
  • 下轄地區:4個社區、2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永寧社區郵電街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600
  • 氣候條件:中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永寧古衛城
  • 車牌代碼:閩C
  • 人口:45596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工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唐初時期,屬南安縣。
唐開元六年(718年),屬晉江縣。
宋代時期,屬晉江縣安仁鄉。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為防外患,與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
元、明時期,屬晉江縣二十都。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抵禦倭寇,朝廷在此設立衛城,以作泉南屏障,稱“永寧衛”,下轄福全、崇武、中左(廈門)、金門、高浦5所及祥芝、深滬、圍頭3個巡檢司。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月,屬晉江第四區;同年8月,四、五區合併為第三區,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屬石獅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撤銷區署設鄉、鎮公所,屬晉江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屬晉江縣第九區。
新中國成立後,永寧隸屬晉江縣。
1952年,屬晉江縣15區。
1956年6月,並區合鎮,屬蓮塘區。
1958年3月,撤區並鄉,置永寧鄉;同年10月,劃入石獅公社。
1961年,析置永寧公社。
1984年,置永寧鎮,屬晉江縣。
1987年12月,屬石獅市。
1989年石獅市成立,劃歸石獅市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永寧鎮轄20個行政村:永寧第一、永寧第二、永寧第三、永寧第四4個社區,外高、浯沙、金埭、梅林、港邊、沙堤、新沙堤、下宅、郭坑、後桿柄、院東、山邊、郭宅、子英、西岑、前坡、西偏、塔石、沙美、洋厝,共24個村級自治組織。
截至2020年6月,永寧鎮轄4個社區、20個行政村:永寧第一社區、永寧第二社區、永寧第三社區、永寧第四社區、外高村、浯沙村、金埭村、梅林村、港邊村、沙堤村、下宅村、郭坑回族村、後桿柄村、院東村、山邊村、郭宅村、子英村、西岑村、前埔村、西偏村、塔石村、沙美村、洋厝村、新沙堤村,鎮人民政府駐石獅市永寧鎮黃金大道45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寧鎮地處石獅市南部,深滬灣北畔,與台灣隔海相望。東南臨海,西與晉江市龍湖鎮交界,北與蚶江鎮錦尚鎮、寶蓋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28.64平方千米。
永寧鎮

地形地貌

永寧鎮地貌類型以台地、沖積海積平原為主。地形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呈階梯逐級遞變。境內最高峰為位於西北部寶蓋山,海拔209.6米。寶蓋山、雙髻山等山體受北西向斷裂切割,走向呈北西向延伸。東南為海灣沖積平原和海蝕台地,海拔僅2—5米。永寧東、南兩面臨海,海岸線總長19千米,沿海有梅林港、西岑灣、紅塔灣及深滬灣等港灣。其海岸線曲折,島礁羅列,海水較深,波浪作用強烈。岬角處發育著海蝕崖、海蝕洞穴等海蝕地貌。小海灣內有風海積沙堤和沙礫質海灘分布。

氣候

永寧鎮地處亞熱帶,屬中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暖熱,濕潤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溫差異小;春夏較秋冬多雨。季風氣候顯著,冬季刮大陸南下強勁的偏北風,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

水文

永寧鎮境內有下宅溪,洋厝溪2條。為單獨入海間歇性溪流,溪小流短,蒸發滲透量大,徑流量少。下宅溪,長度5.35千米,年均徑流量630立方米;洋厝溪長度3千米,年均徑流量339立方米。

自然災害

永寧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風災、雷擊等。旱災主要發生在6—9月;境域年平均暴雨數3.5天,1—11月均有出現。

自然資源

永寧鎮境內礦藏以非金屬礦為主,有型砂、高嶺土、海貝殼、鉀長石、花崗岩、礦泉水、鈦鐵礦砂,錯英石砂、獨居石砂等。

人口

2011年末,永寧鎮總人口5.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6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萬人。戶籍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5萬人,占總人口98.4%;少數民族人口733人,占1.6%,主要為回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79‰,人口死亡率6.83‰,人口自然增長率1.9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84人。
2017年末,永寧鎮常住人口為61329人。
截至2019年末,永寧鎮戶籍人口為4559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永寧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4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6億元,比上年增長19.5%。
2019年,永寧鎮有工業企業189個,其中規模以上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工業

2011年,永寧鎮有大小企業近3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家,2011年,納稅超百萬企業59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永寧鎮有國小8所,其中永寧中心國小、梅林國小、沙堤國小、美江國小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達標校;中學2所,永寧中學(省二級達標校)和銀江華僑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永寧鎮有太陽風、雅韻、鰲城謎社、綠洲讀書社(永寧分社)。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永寧鎮有醫院2所,為子英醫院(省二級乙等綜合醫院)和永寧鎮衛生院。

基礎設施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永寧鎮有公園6個,園林綠地面積6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33公頃,人均綠地10.65平方米。

交通運輸

2011年,永寧鎮有縣(市)道1條,即石永路,加上永寧至黃金海岸旅遊公路,全程9.1千米。除主要鄉道外,永寧有等級公路13條24.85千米,等外公路12條10.5千米。2011年,梅林港區各類貨物吞吐量94.9萬噸,其中進口各類台灣貨物7285噸(285航次)。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為防外患,於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故名。

風景名勝

  • 永寧古衛城
永寧古衛城依山而建,東西傾斜度達20多米,老街從慈航廟直落西門外,長一公里多,寬度約4米至5米。明朝時,此街稱西直街。府志記載:“右千戶所,營房八百四十間,在永清門西直街。”
  • 番仔樓
番仔樓又稱:番客樓,是一種中西合璧的閩南(特別是泉州)民居建築。番仔樓是閩南一帶對於洋樓的稱呼。番仔樓多為民國時期,由閩南的南洋歸國華僑所建,因為建築樣式中西合璧,與閩南傳統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築材料多為南洋直接運輸而來,故被稱為番仔樓。
  • 城隍廟
永寧城隍廟座落在石獅永寧南門與小東門之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該廟居高臨下,放眼遠眺,深滬灣歷歷在望,故有背五虎而面金獅之稱。其以氣勢之雄偉,廟貌之壯觀,被譽為永寧福地。

榮譽稱號

永寧鎮,曾先後獲 “全國生育關懷先進單位” “福建省文明鄉鎮”“福建省漁業十強鎮”“福建省生態鄉鎮”、“福建省衛生鄉鎮” “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等稱號。郭坑回族村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村”,前埔村被授予“中國淘寶村”稱號。
2014年,永寧鎮入選國務院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共同確定的最新一批“全國重點鎮”。
2018年,永寧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永寧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6月29日,永寧鎮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2021年9月,永寧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